第三章 得人則興,失人則衰——晉商用人之道 從小相公做起(1 / 2)

第三章 得人則興,失人則衰——晉商用人之道 從小相公做起

晉商在選拔、任用人才上,有著一套嚴密的招聘和培訓方法。

晉商的商號或是票號內,既有出資開設店鋪的大小資本家,大掌櫃、二掌櫃和 三掌櫃,又有管賬、跑業務、管信、接待顧客的先生,這些職位,大都是從小相公做起的。

“相公”一詞,在古代是對宰相和他人的尊稱,但是也有一種貶義,是指“男妓”。店鋪中把剛進號學徒的少年稱為“相公 ”,是取其貶義,類似古代的“男妓”,是專門侍候人的。這樣低賤的行當,如果不能忍辱負重,甘居人下,是無法獲得和升遷,以至獲得成功的。因此,要想做一個商人,就必須熬出相公這個階段。

既然這個行當如此低賤,農家為什麼要把有文化的少年子弟送去學生意呢?

這有好多個原因。在山西普遍有一種觀點,認為去學生意,首先能把子弟培養為一個勤勞的人,機靈的人,守規矩的人,有本事有才幹的人。也就是說,商界是教養人的好地方,因為商界各項規矩都是很嚴格的。比如,商界不準假公濟私,不準貪汙,不準占別人便宜,不準吸食鴉片,不準賭博,不準嫖娼,不準在店鋪做個人生意和放賬,等等。一個人能做到這些,就是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有益於社會和家庭的人。這個觀念似乎很有道理,所以凡是望子成龍的人,大都願意送兒輩去學生意。

其次,這樣做也是為了改善家庭生活,以至發家致富,甘願犧牲小我而成全大我。做小相公,店鋪隻管夥食,不管衣著,多數又沒工錢。這樣,在三年熬相公期間,不僅家庭沒收入,還要為兒輩衣著花錢。可是當熬出相公成了夥計,就有了工資,若被派往外埠還有衣資。再過幾年,要是能熬到頂上生意,有了一厘、幾厘的人身股,除工資外,遇賬期還能分紅,如果是有才幹的能當上大掌櫃,人身股可增至一股(即十厘),那分紅就更多了,確實可以發家致富。這就叫做“多年的媳婦熬成婆”。

中國古人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要想人前顯貴,就得人後受罪”,這些觀念在晉商身上得到了最突出的體現。正由於從商的利益驅動,所以山西經商的人多,崇商習俗濃,商成了士農工商四民之首。正因為發財致富的願望極其強烈,晉商的子弟寧可吃盡辛苦,也甘願從小相公做起,一步一步,登堂入室,為在商界更大的成就而奮鬥。這一個“熬”字,生動地體現出他們為致富理想而必須付出的艱辛努力。

“學徒,第一要守規矩,受拘束。不守規矩,則以方圓;不受拘束,則不能收斂深藏。 頑石須經琢方成器耳。

學徒,清晨起來,即掃地、撣櫃、抹桌、拭椅、硯池水、潤筆、擦戥子、拎水與人洗 臉、燒香、衝茶,俱係初學之。

學徒,要站在櫃後,照看櫃裏櫃外,看人做生意,聽人說甚話的買賣,彼此交談問答 ,對答貫串,必須聽而記之。

進櫃學徒者,全在流動活潑第一,必須先學眼前一切雜事,諳練、熟猾、伶俐、精靈 例要目聯耳聽,手腳勤快。然則用心學人,戥子、銀水、算盤必通。次之,聽人言變,學人 禮貌。以上種種,如是,方入生意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