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得人則興,失人則衰——晉商用人之道 招聘製度
對於要想進入票號的人來講,首先要有同人保證以取得票號的信任,但同人擔保隻是一塊敲門磚,至於能不能在票號裏做下去,還需要具備許多其他條件。
聘用各商號掌櫃、夥友的首要條件是忠實可靠、能文善寫、擅經營、懂管理。凡是充任商號掌櫃者,均由總商號掌櫃舉薦。如果是由夥友中提拔的,必須勞績突出,並由所在商號的掌櫃保舉。為防止用人不當,不論舉薦、保舉的掌櫃,一經錄用,一律試用三年,試用期隻供夥食。合格的,每年發銀一百兩至一百二十兩。一般任職十年後(也有破格的),按其地位和勞績,方可以人身股參與分紅。試用期表現不佳者責令回家(除名)。
由於票號的內部構成比較簡單,所需人數不多,所以競爭就比較激烈。在總號之中,一般的人員構成有總經理(通稱大掌櫃)一人,協理(俗稱二掌櫃)一人,營業(又叫跑街的)三四人, 帳房四五人,信房三四人,練習生(住號者)一二十人,如此而已,著名大票號各分莊人數合計不過百十號人。
票號生意興隆之時,眾多人家都欲送子弟入號當練習生,這樣就給票號以充分選擇的餘地,所以票號訂立不少條條框框來進行限製。這對已在票號中服務的夥計也是一種督促和威脅。
對於選用的人,進入票號有兩道難關,一是測驗關,一是試用關。
先說測驗關,首先是有年齡限製。在祁縣喬氏所開的大德通票號裏,擺放著一雙鐵鞋。這雙沉甸甸的鐵鞋,就是進入票號的第一關。
所有想來這裏當學徒的人,都要先試穿這雙鞋。能穿上,才有進號當學徒的資格,如果腳大穿不上,說明你的年齡已超規定,其他條件再好,也不考慮錄用。這一規定,乍看起來不盡人情,但是它卻反映了一個事實,就是明清晉商對商人的培養,是從娃娃抓起的,所以才從年齡上對初學經商者加以嚴格的限製。為了防止引薦者弄虛作假,所以,以鞋來衡量進號學徒的年齡。方法是笨了點,但從另一個角度說明晉商對初學經商者年齡限製之嚴格,也說明晉商對商業人才的培養是非常重視的,同時提高了晉商隊伍整體的年輕化。進入票號時的年齡小,供職的時間才長,用十多年的選拔、培養,換來三四十年的商業服務,也是晉商的一個精明之處,是充分利用資金和人才的一個有效辦法。
晉商之所以優秀於其他各地商人,正是由於晉商從“十餘歲”就跟著別人學貿易,當其他社會同仁二十多歲開始邁向商界之時,晉商已是商場老手了,自然在競爭中能夠立於不敗之地。
這讓我們想起現在的早期教育。任何教育從娃娃抓起,一定會有更大的優勢。許多天才人物,都是很早就接受了相關的教育和訓練,比如當今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很小的時候,他的母親就開始了對他的智力開發;許多音樂天才,很小就開始了嚴格的訓練,即使犧牲了童年的快樂時光;這都使他們比同齡人更早地起步,從而在競爭中獲得更大的優勢。
除了年齡限製,新職員的錄用考核還包括考察身家清白,相當於政治上的審核,要三代以上都沒有過偷盜等等惡劣行為,也就是要“根紅苗正”,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家裏有人口碑不好,都有可能被淘汰出局。這似乎不盡合理,因為上代不好,不證明下代不良,但是“寧可冤枉十個,不可漏掉一個”的措施,體現了晉商對人品的超常重視,體現了晉商對待商業異常慎重的態度。這大概也是晉商曆經幾百年不衰的一個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