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得人則興,失人則衰——晉商用人之道 知人善任
任人唯賢, 知人善任,用人所長,這些都是晉商老板們所具有的優良品質。
晉商知道人的智力是有區別的,有的善於開拓進取,有的穩健,有的善於交際,有的擅長文書,有的具有領導才能,有的隻宜做某一專業。情況不同,必須用人所長,各得其所,於事業才大有裨益。如果將有帥才的當一般職工使用,或不多言語宜做文書的派去任分莊經理,不僅浪費人才,往往隻能事倍功半,對企業發展十分不利。
知人善用,既包括聘用的總經理,也包括總經理 選人、用人,一旦發現人才,晉商財東們真正能做到禮賢下士。這裏,再舉一個票號掌櫃的例子來說明。
喬家有一個票號大德恒的總經理是閻繼藩,祁縣下古村人。他出身貧寒,但也曾入學受教——17歲時入了平遙蔚字五聯號之一的蔚長厚票莊學徒。因他態度謙恭,應對靈活,深得掌櫃賞識,剛30出頭,便被派往福州分號任職。
他年輕有為,又善交際,很快結識了福州都司恩壽,並與之結為金蘭之好。都司就是當時地方上的軍事長官,職權很大,從此福州地方經費和軍餉調撥全由該分號經辦,三年內贏利就有五六萬兩。
後來恩壽為了升遷,需要一筆巨款去賄賂打點上司,閻繼藩從長遠考慮,馬上為恩壽墊支白銀15萬兩。
平遙總號知道後,深深責備閻繼藩膽大妄為,以私自交結官府、支墊銀兩、違背號規為由,派人到福州查處他。而實際上總號心裏的算盤是:怕恩壽升遷不成,又無力還債,15萬兩白銀收不回來而竹籃打水一場空。
這就有沒有遠見的問題了,用商業語言來說,也是投資風險的問題。這件事很有點像紅頂商人胡雪岩的早期遭遇:胡雪岩當時為了幫助窮困潦倒隻有個鹽大使虛銜的王有齡,為了能得到一個有實權的肥差,就自作主張把一筆帳款500兩借給了王有齡,結果被老板卷了鋪蓋。這件事讓胡雪岩丟了飯碗,但當王有齡掌握了權力以後,他的機會就來了,最終還是做成了阜康錢莊的一番事業。不過閻維藩出手就是15萬兩,膽子的確不小。
但是閻維藩這時的遭遇比胡雪岩要好一些,那就是沒有被卷了鋪蓋。總號派往福州查處閻維藩的人剛到,恩壽被提擢為漢口將軍的聖旨正好也到,總號的人一看巴結還來不及呢,怎麼還敢再查處?
恩壽將本利還清後,閻維藩有感於總號對自己的不信任,就決定辭職回老家,不給他們幹了。這種心理很可以理解:你不信任我,我還幹個什麼勁?即使事情做成了,心也被傷了,就幹脆撂挑子了。
當他途經漢口時,恩壽親帶大隊人馬隆重迎接,安排在將軍府下塌,殷勤接待,一為報知遇之恩,二為向外界宣揚閻維藩的膽識才幹。臨別時,恩壽又親書一劄,讓閻麵交山西巡撫胡聘之,托其關照。這是光緒二十年的事,當時閻維藩隻有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