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得人則興,失人則衰——晉商用人之道 用“自己人”的局限性(1 / 2)

第三章 得人則興,失人則衰——晉商用人之道 用“自己人”的局限性

成在用人,敗在用人,乃千古名言。曾經輝煌無比的日升昌票號,就是因為用人,而導致土崩瓦解,一去不回。

事情發生在1914年陰曆9月,號稱“天下第一票號”的日升昌北京分號突然倒閉了。資金雄厚、信譽卓著的日升昌票號,為何這麼快、這麼早、這麼慘地開始走向倒閉呢?

據當時的權威報紙《大公報》分析,政治上的變故,使票號業經營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災難性的打擊;而另一個直接原因就是用人不當。

該號的正經理為郭鬥南,副經理為梁懷文,就資格論梁應居正。可是梁為人公正樸實,對於東家的建議不是惟命是從,因而不得東家的歡心,梁無耐就辭職不幹了。由於梁在號中一直被大家推崇,他一走,就導致人心渙散。

恰好這個時候有個叫趙邦彥的經理,因為票號的生意不好請假回了老家,代理人侯垣也攜帶夥友賬簿逃了回去。這樣,沒有一個負責任的人在票號裏,使經營了200多年的日升昌漸漸失去了往日的輝煌,直至關門大吉。

究其原因,是由於用錯了人。一個好的經理,不僅要平時能為商家創造出顯著的效益,還能保證商家安度危機,穩健發展。對於職業經理人,不僅要有經營才幹,還要有良好的品德,兩者缺一不可。

可是日升昌卻犯了用人的大忌。首先,選聘趙邦彥這樣一個不敢負責,遇難即退,既無才幹又無美德的人,在麵臨危機之時去充任至為重要的北京分號經理,無疑是其總經理和東家用人的一大失誤。

其次,在極不稱職的趙邦彥“托病回晉,一去不歸”的情況下,絕對不能再派一位“資格甚淺”的侯垣接替。正由於侯垣 “資格甚淺”才冒然牽涉到了一起由於擔保而起的糾紛案,成為日升昌開始倒閉的最直接的原因。同樣,這位侯垣與趙邦彥一樣,遇難不是設法周旋,尋求解決的良方,而同樣是一逃了之。這無疑是其總經理和東家用人的第二大失誤。

那麼,在連連用人失誤、危及整個票號生存的危急關頭,郭鬥南作為“總領號事”的總經理,都采取了哪些應對措施呢?郭鬥南見事不好收場,也找了個托詞,逃避得無影無蹤,甚至有人說他是投井自殺了。這些謠言無疑造成了一種恐慌,其他各個分號都如驚弓之鳥,人心渙散。在這樣的殘敗局麵下,日升昌的命運已無可挽回。

其實用人失誤的根子在東家李五典身上。他明知梁懷文“為人公正樸實”,“在號中素為大家所推崇”,“論資格應居正”,卻棄梁懷文不重用,而讓郭鬥南做總經理。顯然,在對票號經營和發展有決定影響的總經理聘任上,東家李五典有私心。他僅僅看到了郭鬥南會以違號規提款討自己歡心,對於他的無能和道德缺失沒有應有的預防和製止,以致造成票號內“人心為之瓦解”的嚴重後果。在“今當急難”之際“紛然若鳥獸散”的,正是那些平時會討“東家之歡心”,為東家違犯號規提供方便,更為自己違犯號規設置掩護的人。

由這件事可以看出,用人當用那些“公正樸實”之人,“素為大家所推崇”之人,知恩圖報、“心不自安”之人,決不能用背信棄義、違背良心的人。

如果東家李五典在總經理聘任上,能量才選用,出於公心,讓梁懷文做總經理,那日升昌可能就是另一種局麵了。梁懷文是一位正直有才幹的人,他做總經理,就不會重用趙邦彥、侯垣之流,那麼來自北京分號的危機,也許根本就不會發生了。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帥才,自古缺少。國家如此,企業也如此。有什麼樣的老板,就有什麼樣的企業。老板鼠目寸光,企業豈能大展宏圖?老板深謀遠慮,企業怎能不陷入衰敗?

“所以關閉如此之速者,尚有種種之近因。第一種之大原因為廣西之官款……第二,該號之正經理為郭鬥南,副經理為梁懷文,就資格論梁應居正。惟梁為人公正樸實,自革命後對於東家提用款項極力阻止,因而不得東家之歡心,梁無耐遂於去歲出號。梁在號中素為大家所推崇,梁去人心為之瓦解。第三,京號之股東(應為經理)有趙邦彥者,因號事吃緊,托病回晉,一去不歸。代理人為侯垣(侯資格甚淺,又因作保合盛元一案,合盛之執事人逃匿無蹤,檢察廳屢向侯垣索人,如無被保人即將保人押起等語。侯外遭檢察廳之逼迫,內受各債主之追索)遂私攜帶夥友賬簿逃歸。有此三種近因,二百餘年之日升昌,遂乃一敗塗地矣。”

“詎意該號中之正經理郭鬥南見事不祥,托辭覓取,逃避無蹤,故外間有郭已投井之謠傳……此處之各執事人,更紛然若鳥獸散矣。”

“其副經理梁懷文已經辭號年餘,聞此消息知東家李五典等破產在即,無人出來料理,心不自安,乃挺身而出,自謂年已六旬,久蒙東家豢養,今當急難,若袖手旁觀,良心何在,乃隨同冀體敬等四人投往縣中,來京料理債務之。”

——《大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