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飲食保健 第六節 食物宜忌(3 / 3)

224.為什麼鮮黃花菜不能直接吃

鮮黃花菜是指未經加工的黃花菜鮮品,它含有秋水仙堿,秋仙堿進入人體後被氧化成二秋水仙堿,是一種毒性很強的物質,強烈刺激胃腸和呼吸係統。中毒者會出現咽幹、胃灼熱、口渴、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嚴重者可出現血便、血尿或尿閉等象。市場上出售的無論是鮮黃花菜還是幹黃花菜,食用前都要過開水焯過後,用清水浸泡2小時以上,再烹製食用。

225.為什麼要把扁豆煮熟後才可食用

未煮熟的扁豆中會含有一種毒蛋白,具有凝血作用;另外還皂素,可破壞紅細胞的溶血素,並對胃黏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食用未煮透的扁豆後,在l~5小時內就會引起中毒,傷害人體康。因此,食用扁豆時一定要煮熟。

226.為什麼要少吃醃製食品

首先,蔬菜醃製後,其所含的維生紊損失較多,其中維生素更是幾乎全部損失。人們吃蔬菜是以其供給維生素為主要目的如果維生素大部分損失,對人體健康就無益可談。

其次,醃製食物有的有毒素,會導致疾病。如醃製的酸菜中有較多的草酸鈣,由於酸度高,食後容易被腸道吸收,經腎髒排時,草酸鈣結晶極易沉積在泌尿係統內形成結石。醃製食物還被微生物汙染的可能。如果加入食鹽量少於15%,醃製蔬菜中硝酸鹽可被微生物還原成亞硝酸鹽,1周後亞硝酸鹽含量增加,周後達到高峰,並持續至3周。人若進食了帶有亞硝酸鹽的食後,會引起亞硝酸鹽中毒。其中毒症狀為皮膚黏膜呈青紫色,嘴和指甲發青,俗稱。烏嘴症”,有時還會伴有頭暈、頭痛、心跳加快症狀,嚴重者可發生昏迷而死亡。

最後,亞硝酸鹽在人體內遇到胺類物質時,可生成亞硝胺。硝胺是一種致癌物質。所以,醃製食品營養受損而且有害健康,是人們理想的食品,以少吃或不吃為宜。

227.為什麼不宜多吃午餐肉

午餐肉是方便食品,味道也不錯,很多人喜歡吃,但不宜多吃。

因為午餐肉在製作過程中加有一定量硝酸鈉、亞硝酸鈉等學物質,其目的在於防腐。但亞硝酸鈉在酸性條件下會還原為硝酸。亞硝酸與肉中的血紅素、肌紅素直接發生化學反應,可以肉變成玫瑰色,顏色雖然美觀,但硝酸鈉、亞硝酸鈉是一種對人有害的化學物質,不但破壞了肉的營養價值,而且能使人體血液的低鐵血紅蛋白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而失去輸送氧的能力,從出現頭暈、嗜睡、頭痛、嘔吐、惡心、發熱、腹痛等症狀。因此,午肉不宜多吃。

228.為什麼不宜吃生雞蛋

有人認為吃生雞蛋最補身體,其實這種看法是毫無根據的。

生雞蛋不但容易滑腸、不易消化、吸收率低,而且最易被細菌汙染吃了容易生病。在生雞蛋蛋白中含有一種特殊蛋白質,叫做抗物素蛋白,能在腸道中與生物素結合而抑製其活性,影響人體對物素的吸收。吃多了容易引起生物素缺乏,使人精神倦怠、食欲乏、肌肉疼痛、毛發脫落、發生皮炎等。所以,中年女性千萬不要吃雞蛋。

229.怎樣烹調雞蛋才利於消化吸收

根據試驗,蛋花湯、蒸蛋羹、煮嫩雞蛋和炒雞蛋最好,因為這烹調既消滅細菌,又能破壞抗生物素蛋白,而且蛋白加熱後已性,結構又鬆軟,易和胃液混合,在胃中停留時間短,較易消化。煮老雞蛋,則因烹煮時間過長,蛋白結構緊密、堅硬,不易嚼細,胃液接觸不好,較難消化。吃多了未被消化的蛋白質,易在胃腸產生氣,易打飽嗝,出虛汗,引起頭痛、煩躁不安,所以一次不宜入過多。同理,煎炸雞蛋時也不要煎炸得太老。

230.為什麼可常吃些小魚幹

魚含有高蛋白、低脂肪、多種微量元素。專家證實,魚是含核酸最豐富的食物。而人體細胞中核酸的耗損是人類衰老根源。

人體細胞中的核酸隨年齡的增長,會發生變質和損耗,導致體嚴重缺乏核酸,臉上逐漸出現皺紋和老年斑,身體容易疲勞,憶力減退,頭發變白等。多吃魚可以補充人體核酸,提高每天的酸攝取量,可以延緩衰老,延年益壽。但要注意,不要食用燒烤的燒焦的、被汙染的魚及生魚。

魚肉雖古有豐富的鈣質,但是含量依然比不上魚骨,隻是大的魚骨較硬,無法充分利用。不妨多吃魚仔或小魚幹。小魚幹頭到尾都可以食用,魚骨裏的鈣質可充分被人體吸收,因此小魚可算是最佳的鈣質來源,對缺鈣的中年女性來說,這是不錯選擇。

231.為什麼煎炸魚時要掛澱粉糊

我國科學家研究發現,煎炸的魚中含有強致癌物質雜環胺,環胺的形成量主要受煎炸的溫度影響,其次是煎炸時間。煎炸度低於200℃時,雜環胺的形成量很少;如果煎炸溫度超過200℃煎炸時間少於2分鍾,雜環胺的形成量也很少。要是在煎炸的外麵掛上澱粉糊,就能阻止雜環胺的形成。

232.為什麼不要生吃海鮮

許多人喜歡吃生魚片、鹹蜆仔、生蠔辱海鮮,認為生食或者生半熟時味道最鮮美。話雖如此,但是為了健康,最好還是煮熟吃。這一類海鮮通常帶有寄生蟲,經過高溫烹調煮熟後,寄生蟲完全被殺死,吃起來就沒有問題。如果沒有完全煮熟或生食,這寄生蟲進人人體後,就會寄生在內髒器官或血液之中,危害身體康,尤其是淡水魚類,寄生蟲特別多,一定要煮熟後再食用。

233.為什麼肉類食品不宜用動物油烹飪

動物油如豬油一般含有較高的膽固醇,而肉類食品中也含一定量的膽固醇。如果用動物油烹飪肉類食品,則會使菜肴中含的膽固醇增加,攝人的膽固醇太多對人體健康很不利。如果植物油來烹飪肉類食品,因其含有植物固醇,能抑製人體對膽固的吸收,而且其中還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可促進膽固醇的常代謝,使它們不在人體內積蓄。

234.為什麼不宜吃熱辣食物

飲食習慣人人不同,有人喜歡冰冷食物,有人喜歡溫熱的物,也有人特別愛吃又熱又辣的食物。不管是哪一類食物,都必經過口腔的咀嚼,然後經由食管進入胃部消化。如果這些食物刺激性比較強,受害的是口腔和食管黏膜,當這些刺激長期存在時候,黏膜就可能發生病變而變成可怕的癌症。一般罹患口腔和食管癌的患者,飲食習慣大都傾向於熱、辣刺激的口味。由此見,為了健康,飲食最好少吃太熱、太辣的食物,溫度太高的湯也等涼些再喝。尤其是在食管或口腔已發炎或潰爛時,熱、辣刺激食品會帶來強烈的刺激,使病變的概率大增。此外,烈酒對黏膜刺激也很強,更應少喝。

235.燉魚宜加哪些調料

燉魚時適量加點醋可以使其酸度增加,促使蛋白質凝固,使肉易爛味香,易被人體吸收。另外,醋還能使骨組織軟化,使魚細胞中膠質分解出鈣和磷供機體吸收,增加營養價值。

啤酒中含有少量酒精,又含有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具有極的口感,所以啤酒除了供飲用外,還可用做烹飪配料。如燉魚時加入一些啤酒,有助於魚脂肪分解,還能產生脂化反應,使魚味加鮮美。

236.為什麼炒青菜時不宜放醋調味

炒青菜時,如果加入醋,就會使青菜喪失亮綠的顏色,從而響其食用的感觀性狀。這是因為青菜中的葉綠素在酸性條件下熱極不穩定,其分子中的鎂離子可被酸中的氫離子取代而形成鎂葉綠素。另外,青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在酸性條件下維素c易氧化失效。因此,炒青菜時不宜放醋,而宜在中性條件大火快炒。

237.為什麼炒豆芽宜加醋

豆芽中除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外,還含有維生素B2、維生B6及其他營養成分,在烹飪時易被氧化而遭破壞。放醋可以起保護這些營養素的作用。另外,豆芽含水分較多,在炒煮時易出變得軟蔫,如果炒豆芽時放點醋,就可使豆芽既能斷生,又不出軟化。這是因為醋對豆芽中的蛋白質有明顯的凝固作用。能使芽增加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