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什麼賺錢幹什麼(3 / 3)

企業規模擴大了,經營環境也有了完全的轉變。盛俊敏剛創業時因為沒有資金,準備向銀行 貸款5萬元,曾花了3個月時間去辦理有關手續,到最後因為企業太小,銀行認為信譽難以保 證,因此連這筆小額的貸款也擱淺了。而今情況恰恰相反,很多銀行都請他到本銀行貸款。 讓盛俊敏真真切切感受了一次“賺錢光榮”的滋味。

做生意不丟人,這句話現在聽起來很平常。但在20多年前能夠說出這樣的話,不僅需要智慧 ,還得需要勇氣,能夠說到做到的人就更是鳳毛麟角了。所以溫州人能夠先賺錢、先發財。

其實,無論商人境界多高,素質多高,在賺到錢之前都體現不出來,因為物質決定精神,如 果沒有充分的物質保證,他就不會體會到什麼是成功的商人,也根本不可能有 比常人更高的境界,更不能展現自我價值。

特別是對於當初創業的溫州人,金錢是他們不辭辛勞、不怕風險去經商的最根本動因。沒有 錢時的貧困,人窮誌短的遭遇,有錢人的隨心所欲都深深刺痛他們的心。一心想當老板,一 定要賺到錢的內心衝動使得無數溫州人前仆後繼地走上創業之路。

當商人不丟人,因為想當商人想賺錢,所以溫州人百事可為:輕鬆的工作能幹,繁重的工作 也能幹;高薪厚祿的工作能幹,報酬低微的工作也能幹;幹淨舒適的工作能幹,髒累艱難的 工作也能幹;位尊權重的工作能幹;平凡利少的工作也能幹;自己熱愛的工作能幹,自己不 甚熱愛的工作也能幹。

專心致誌賺錢

一些地方,職工下崗找政府似乎已經司空見慣,但溫州人從不去找,他們說,自己的路幹嘛 要別人幫著走?“發財致富光榮,貧窮落後可恥”。在市場競爭激烈的溫州,資本的多少已 經 成為檢驗一個人自身價值的尺度。你掙錢多,我比你掙得還多;你幹得好,我比你幹得更好 !今天的溫州,“掙錢”已經成為最要緊的事。以至於有這麼一個流傳:

一個外地人走在溫州的馬路上,不小心重重踩上了一個溫州人的腳麵,習慣於被斥責的外地 人 停下來有些尷尬。但沒想到,這個溫州人竟瞅也沒瞅他,繼續大步流星地往前趕路,外地人 大惑不解:究竟是怎麼回事?後來,另一個溫州人實情相告,我們溫州人都急著趕時間做生 意,哪有空計較你那“雞毛蒜皮”的小事。

不管這故事真假與否,溫州人“抓錢”的意識之強是眾所周知的。從一無所有到“ 前店後廠”,從原始積累到“積沙成塔”,溫州人即使是一分錢也要去賺。

溫州年輕人的理想也不是到國有企業上班或坐機關,大多想自己創業,辦廠或開店。經驗不 足的,都是先到一些民營企業去打工見習,等學得差不多了,再出來自己創業當老板。即使 在機關上班的人,一般家裏至少也有一個人辦企業或開店,在機關下班時,馬上趕回家裏經 營自己 的企業。另外,無論是幹部還是普通員工,溫州人投資意識都很強,大多把閑錢用於入股辦 企業,或用於借貸,或購置房地產,所以溫州人那麼喜歡炒房,而且是太太們炒房,是因為 先生們都在忙於當老板、忙於賺錢。

隻看到錢的商人當然不會百分之百的成功,但看不到錢的商人則肯定不會成功。因為隻有你 喜歡金錢,金錢才會親近你。因為欣賞金錢的作用,你才會想盡辦法去賺錢,並合理地支配 ,就會把金錢看成資本,以此來賺更多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