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生意人要會見風使舵
識時務者為俊傑。在經營中隨機應變、見風使舵,如此才能事半功倍地賺錢 。
選擇決定結果
李嘉誠之所以能成為華人首富,就是因為他善於審時度勢,然後見風使舵。20世紀60年代, 大陸形勢混亂,逃港潮洶湧,港人心不穩,出國求避,地產低迷。李嘉誠從一大陸公社書記 (這是他當時所能接觸之最高級別大陸幹部)口中探得,文革不會波及到香港,解放軍也不 會進攻香港。於是李嘉誠大膽投資香港房地產,買房買地,賺了個盆缽兩滿。
做生意首先要看清形勢,這點是任何人都不會懷疑的。大至世界格局的重組,小至市場需求 的改變,都要看得明明白白才能夠賺錢,才能夠事半功倍、輕而易舉地賺錢。
在日本家用縫紉機製造行業中,有3家非常有名的廠商,它們是“力卡”、“兄弟”、“蛇 目”。這3家廠商都實力雄厚,產品質量一流,可謂勢均力敵,三足鼎立。但進入20世紀70 年代後, 縫紉機市場走向滑坡,主要是因為消費者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很多人以購買成衣取代自己縫 製。另外因為台灣大量廉價的中低檔縫紉機推出,擠占了一些市場。麵對市場風浪,這3家 大名鼎鼎的縫紉機廠商各有對策。
“力卡”縫紉機公司認為市場的清淡是暫時的,並自恃產品質量上乘,“皇帝女兒不愁嫁” 。故此按兵不動,依然故我。
“兄弟”縫紉機製造廠則認為縫紉機在家庭的作用逐步消失,36計走為上計,遲走不如早走 ,這是個時機,是一種新局勢。於是,該廠迅速改產辦公自動化設備及電腦。
“蛇目”縫紉機公司則認為縫紉機產品尚未到衰落期,隻要改進它,家庭還需要它,服裝加 工廠更需要。因此,該公司花本錢開發電腦縫紉機。
有什麼樣的選擇就有什麼樣的結果,3家實力相當的縫紉機廠商的命運最終結果是:“力卡 ”的產品因無法與“蛇目”的電腦縫紉機匹敵,又難與台灣的低價縫紉機競爭,最終走向絕 路,於1984年不得不宣告破產了。而“蛇目”和‘兄弟”公司善於馭勢,及時適應潮流,則 興旺發達。
孫中山先生說過: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偉人說的話同樣可以視為指 導賺錢的商業思想。
精明的溫州商人就是如此,在風起雲湧的商業戰場中,時時刻刻順市場潮流而動,見風使舵 ,隨機應變,識時務而成為商戰中的俊傑,因此他們總是能事半功倍地賺錢。
做生意要明大勢
要做生意首先就要明大勢。怎麼明大勢呢?那就要從國家大事中找信息,國家的經濟、政治 、外交,甚至每一項新政策的出台,都蘊涵著賺錢的機遇。
在黑龍江省的國家級貧困縣明水縣,有著好聽名字的明水縣多鹽堿地又不通鐵路, 黑龍江人常用“明水沒水,拜泉沒泉”來形容這一帶的落寞與貧瘠。溫州商人林永敏卻在這 片黑土地上開始了他的“實業”夢想,不僅落戶在此,一個接一個地創辦著企業,還帶來了 溫州老鄉來此“淘金”。為什麼呢?因為林永敏看清楚了大勢。
1999年,明水縣到浙江招商,林永敏當即看中明水縣的民用爆破企業的改造項目。雖然, 這是一個設備陳舊、已經停產的老廠,更有250多名工人的就業和200多退休職工的養老問題 。但林永敏還是勇敢地成為了當地招商引資引來的第一個“外商”。
5年間,老林不僅把這家民用爆破企業改造成為縣裏的納稅大戶,還從溫州請來妹夫幫助自 己管理企業,自己專職跑銷售。近年,他又陸續投資擴建了廠房,建成了自動化水平更高、 全程安全監控的新生產線。
問及當初為什麼要選擇這個地方、這個行業,林永敏頗為自豪地說:“炸藥行業是特種行業 ,是個人很難從頭做起的‘控製行業’。原來的這家工廠已經具備了生產炸藥的批號和技術 、設備、人員基礎,隻是經營不善而麵臨破產,這樣的項目擺在眼前還能不立刻抓在手?這 幾年,我隻要保證了生產安全,產品不僅在黑龍江市場不愁賣,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後來,明水縣領導請他參謀發展龍頭企業搞糧食深加工,眼光敏銳的他看到了一個更大的機 會——糧食深加工項目。經過考察調研,林永敏帶來了自己溫州老鄉創辦的全國百強民營 企業環宇集團,共同投資12億元建設玉米澱粉加工企業——環宇集團黑龍江格 林糧食開發有限公司,自己入股40%。由於設計周密,企業在半年內完成建設並投產,以往 是明水農民發愁的玉米成了銷路順暢的澱粉。
有人說:明水是個貧困縣,周邊多是“貧困地帶”,至今還不通鐵路。這裏投資環境不算好 。 但是,林永敏卻不這麼看,他認為,在明水投資具有更長遠的優勢。首先,中央一號文件把 “三農”放在首要問題來考慮,重點支持關係國計民生的糧、農項目。其次,為支持東北振 興 ,國家實施了一係列優惠政策,黑龍江省和綏化市的有關部門更是對明水縣實行對口幫扶。 現在企業剛剛建成,已經享受到貸款和購進固定資產的增值稅予以抵扣的優惠政策了,僅是 予以抵扣的增值稅就有1000多萬元,而這些是在其他地方投資享受不到的。再就是溫州能源 和資源的缺乏限製了企業在當地投資,使企業家走出來尋找新的投資項目。東北有很好的資 源,老工業基地長期形成的人才基礎、文化素質都是其他地方不具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