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有危機感是好事(1 / 3)

第七章 有危機感是好事

商人不可能天天走好運,商人應該具有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如臨大敵的危 機意識,在心理上及實際行動上有所準備。

危機感成就南存輝

這個世界最有錢的人比爾·蓋茨有一句名言讓人回味:“微軟離破產永遠隻有6個月。” 這與中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那句古話異曲同工,說的就是人要具有危機意識!

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危機意識,遲早會出問題,一個企業如果沒有危機意識,遲早會垮掉,而 一個商人如果沒有危機意識的話,破產或許還用不了6個月。

為什麼今天的溫州商人這麼會賺錢?有著“溫州第一大老板”之稱的南存輝就認為,是憂患 意識成就了溫州人。溫州東臨東海,北、西、南三麵環山,過去交通不便,隻有一條水路去 上海。環境地域上的劣勢和人多地少造就了過去溫州人的生存危機。而現在,民營企業機製 上的優勝劣汰、自我負責也使溫州人充滿了憂患意識。

就以南存輝的正泰集團來說,17年前,正泰還是隻有5萬元資產很原始的一個小作坊,而17 年後,它成了資產數十億元的大企業。其成長的動力可以說就是南存輝的如履薄冰的危機意 識。

1991年,南存輝手裏已經有100萬元的資本了,他成立了溫州正泰電器有限公司,並招入9位 家 族成員入股,將自己100萬股金所占的100%的股權一下稀釋到40%。南存輝利用這些資本,開 始正式走“科技興業,質量創牌”之路。正泰投資建標準化廠房,吸引八方人才,提高產 品品質,擴大銷售渠道。到1994年,正泰資產已達5000萬元,南存輝的個人資產翻了20倍。

當正泰已成為溫州首屈一指的知名企業時,南存輝卻清醒地認識到企業要迅速做大,僅靠自 身的利潤增長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新的“發動機”。他意識到應充分利用正泰這張“ 牌” ,走兼並、聯合的資本擴張之路。南存輝選擇企業的標準是:資產比較雄厚、產品有較好 前途且還能為正泰“拾遺補缺”。這時正泰品牌的效益出來了,先後有38家企業以各種形 式加盟正泰,而南存輝的個人股權也被稀釋到了不足30%,這樣正泰集團正式成立。

到1998年,正泰集團已初步形成了低壓電器、輸變電設備、儀器儀表、通信電器、汽車電器 等產業格局,資產達8億元。南存輝的個人資產已超過2億元。

盡管如此,危機感重重的南存輝為了正泰具有長久的競爭力,他又一次擴股。南存輝在集團 內推行股權配送製度,他要將最優良的資本配送給企業最優秀的人才。這就是正泰的“要素 入股”——管理入股、技術入股、經營入股。

接下來,南存會對產權製度進行改革,將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不管你是大股東,還 是小股東,如果按製度考核下來能力不行,就要“下課”;反之,不管是否股東,隻要有能 力就掌權。之後,集團又進行了股份化改造,建立健全了“董事會、股東會、監事會”,形 成了三會製衡、三權並立機製,初步形成了以公司總部為投資中心,以專業總公司為利潤中 心,以基層生產公司為成本中心的現代化的公司管理體係。

企業大了有大的難處,南存輝現在最擔心的就是決策失誤。正泰雖然還沒有大的決策失誤, 但小錯誤還是犯過的。前些年,正泰曾投資上太空水和水桶項目,結果虧了400多萬元。這 給 了他們一個教訓:不熟悉的不做,沒有優勢的不做。無論什麼時候,都要牢記風險的存在。 魯莽不是勇氣,謹慎不是懦弱。任何時候都要保持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