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時報》就曾經指出:“家族企業在溫州,在柳市,是相當普遍的企業製度形式。 但是,在競爭大壓力下,企業想到了進一步發展的困難,企業運行中問題不斷湧現。一段時 間,企業領導總是怪機構不健全,幹部素質不高,管理不科學等等。而沒有認識到,原因恰 恰在於企業的家族特征限製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集團企業與成員企業、集團與銷售公司的 關係怎麼更緊密地結合起來,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
這個現象,在長城集團公司同樣存在,但可貴的是長城集團在2001年開始,就意識到了這個 危機,勇敢地進行自我革命,自己拿起手術刀給自己動了“大手術”。
長城集團公司是一家十分典型的家族型企業,其所有者就是老大葉祥勇、老二葉祥堯、老三 葉祥桃、老四葉祥呈四兄弟和兩個親戚。老大負責生產,老二為董事長,老三為總經理,老 四負責財務。兄弟和兩個親戚之間工作有分有合,配合密切,也都十分努力,因此企業在短 短的十幾年時間裏,實現了超常規的發展,產值、銷售額、員工數等同創業初期相比增了上 千倍。
然而在2001年新年序幕剛拉開,大家辦公室椅子都還沒坐熱時,基於市場競爭的殘酷性和社 會安定的善變、中國加入WTO腳步的臨近以及本企業存在的集團企業與成員企業、集團與銷 售公司關係的不緊密等因素,集團公司便開起了董事會,討論起增資擴股一事來。
當時董事會開了五次,這一方案通不過。有幾個股東認為我們企業搞得不錯,年收入還可以 ,年利潤很可觀,資金也不太緊張,怕什麼?有人說,柳市有的企業擴股操作不行,內亂 起來,導致企業倒閉,這方麵的例子也有。他們講得不是沒有一點道理,人多容易造成內部 不團結。但葉祥堯認為隻要我們做到公正、公平、公開、規範,大家坐得正,有章可循,照 樣可以做好增資擴股工作,更重要的是將人才引進來。幾次董事會上,有關領導、專家以及 葉祥桃講企業的形勢,講今後的發展,最後終於講通了。
自我革命的結果是:在短短的20多天時間裏,先後有20位投資人認股,加盟長城,而原來的 6位董事中,有兩位出局,董事會增加了7位新董事,同時聘請了學有專長的人士作為非股東 進入董事會,享有與股東董事同等的表決權。另外,公司還聘請了財務管理、網絡營銷、資 本經營等方麵的30位專家、學者組成智囊團,大大提高了公司的決策水平、管理水平和創新 能力。
與此同時,長城為進一步理順內部關係,完善法人治理機構,公司開始改革股東會、董事會 、監事會和管理層,實現產權和經營權的徹底分離。集團下設資本運作中心、決策中心、銷 售中心,同時建立接觸器公司、斷路器公司、成套公司、電源公司、儀器儀表公司 、高科技股份公司、配電器股份公司等九大公司。
因為改革十分成功,使得長城後來與世界電器巨人西門子順利結成合作夥伴,讓公司爬上了 一個高的基點。在全國城鄉電網改造和許多重點工程的業務洽談和投標中,他們不僅響亮地 推出了長城,更巧妙地推出了西門子合作企業的牌子,給人更增添了一份信任感、安全感。
葉祥堯很欣賞這樣一段文字:“這是一個崇尚企業英雄的時代,也是一個殘酷、善變的時代 。成功對於企業、企業家而言,絕非是凝固的目標,在下一個港灣,我們誰都不會知道,我 們將會顛倒或迷失在什麼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