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在信息中尋找財源 生意是做出來的(2 / 3)

曾昌飆出生在溫州永嘉的橋頭鎮,3歲那年,人們正歡天喜地迎新年時,他卻發起了高燒, 經診治得的是小兒麻痹症,一番搶救後,命是救回來了,可是他的一條腿再也不能動了。

身體的殘疾,反而造成了曾昌飆事事要強的性格。19歲那年,他決定離開橋頭鎮,去大千世 界闖闖,開創自己的人生。曾昌飆的父母當時極力反對,他們無法想像一個殘疾人在外如何 闖蕩。為了說服父母,曾昌飆帶著父母來到橋上。指著碼頭上膀大腰圓做苦力的工人,詢問 這些人的身體狀況。然後曾昌飆說,搬運工靠體力吃飯,辛辛苦苦而所得甚少。指揮他們的 老板 靠頭腦生活,不用汗如雨下,卻所得多多。我沒有搬運工人健康,但我相信自己有顆聰明的 腦袋,一定能創造出幸福。就這樣,父母被說服了。曾昌飆就拖著一條殘腿,背井離鄉,獨 自創業。

在沈陽打拚了十幾年後,曾昌飆的事業紅紅火火。2004年8月,他在朝鮮首都平壤的黃金 地段上,拿下了平壤第一百貨大樓10年的經營權,將投資5000萬元對營業麵積36萬平方米 的大樓進行改建裝修,帶領300多個溫州弟兄準備在朝鮮大幹一場。

能吃苦是曾昌飆最大的本錢。他說:“現在想起來,我最大的挫折來自童年。可正是困難的 童 年才讓我更堅強。因為身體原因,童年的時候就吃了很多人想像不到的痛苦,所以後來隨著 自己能力不斷增強,我就越發自信,沒有任何事會難倒我。”

什麼時候都能吃苦

“能做別人不願做的事,能吃別人不能吃的苦,就能掙別人掙不了的錢”,“哪裏最艱苦就 到哪裏去發財”,這不僅是溫州人賺錢的經驗總結,更是他們賺錢的行動指南。

浙江大虎打火機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大虎現在擁有3億多元的資產,是很多人羨慕的對象,也 是很多人佩服的偶像。但他曾經吃過多少苦,遭過多少罪,卻是人們難以想像的。

17歲那年,周大虎便跟隨幾個同鄉,開始流浪天涯,四處謀生。他最先是到西安,做鈑金工 。由於當時他們沒有全國糧票,吃飯就是個大問題,經常有上頓無下頓,還吃過一個月的柿 餅。盡管這樣艱苦,但當時有組織外出打工是聞所未聞的。沒過多久,組織他們的包工 隊隊長以“黑包工頭”的罪名給槍斃了。周大虎也被抓進大牢,在西安關了一個月之後,將 他遣返回了老家。

但是迫於生計,周大虎又開始跑到江西、安徽、湖北等地流浪,其間的艱難困苦、酸甜苦辣 恐怕隻有自己明白。25歲那年,周大虎進入溫州郵電局工作,開始了每天扛郵包的生 活。他對這個相對穩定的工作十分珍惜,所以他自己給自己下任務:每天扛的郵包必須比其 他的人都多。因為有了7年流浪吃苦的經曆,所以當其他人都叫苦不迭的時候,周大虎並未 覺得苦。

1991年,周大虎以5000元的本錢,招了幾個工人,騰出一間住房作為生產車間,開始了創業 生涯。憑借他吃苦過程中積累的閱曆、膽識、忍耐等個人素質,他在經營中迅速站穩了腳。 一年之後,周大虎就鳥槍換炮,他租下了一個200多平方米的廠房,招募了100多個工人,開 始締造他的打火機王國。

為了事業的發展,周大虎一家三口從剛裝修好的新居搬進租來的破舊廠房。一家人擠在沒窗 戶、沒空調、沒廁所的小閣樓裏,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周大虎還發誓“不搬新廠房,絕不 搬新家”。

當時,廠裏沒有洗澡間,也沒有吃飯的地方,全家也隻能整天叫盒飯,把100米遠處的公共 廁所當衛生間,在深夜一兩點鍾一家人才能洗澡,這一住就是整整5年。

當然,正是因為周大虎敢於吃苦的創業精神,使得銷售額連續5年成倍增長,到1999年產量 達到1000萬隻,產值突破億元大關。

“能做老板,能睡地板”是溫州人公認的格言,當年正泰集團的董事長南存輝和德力西集 團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去上海學藝的時候,就是擠在小閣樓裏睡地板的。不僅創業時期如此, 就是當了老板以後,必要時照樣能夠脫下西裝睡地板。

溫州人能吃苦的可貴之處在於:窮時能吃苦,富裕後還能吃苦;當小老板時能吃苦,當大老 板時還能吃苦;在沒有文化時能吃苦,到了知識時代還能吃苦。

溫家寶總理在訪問意大利時對歡迎他的華僑說:據我所知,今天到場的華僑企業家中百分之 七八十是溫州人,我知道出來的中國人都很艱辛,今天大家穿得整整齊齊,但當年出來時不 知道吃了多少苦,到今天這一步相當不易。溫州人能吃苦,而且吃苦不叫苦,這就是中國人 力量所在。

(五)起落跌宕鑄就英雄

“誰笑到最後,誰笑得最甜”,失敗並不可怕,善於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 ,前麵的失敗反而能成為成功的鋪墊和序曲。

創業不難,敢做發財夢

當今的社會中,人人都不避諱自己對金錢的渴望與追求。但有些人隻能是“誌不強者智不達 ”,麵對現實,麵對理想,經常是坐井觀天、劃地為牢,難於突破自我。思維的局限性在很 大程度上阻礙了他們的賺錢之夢。

張長華是土生土長的溫州甌海人,他讀書的黃金年華被文化大革命耽誤,小小年紀就輟學務 農。16歲那年,他開始學木工,因為那時在他的眼中,木匠既能吃別人的飯又能賺到比較多 的錢。於是他拜永嘉一位木工名匠為師,邁開了他命運的關鍵一步。

學了3年手藝,張長華挑著工具上門幹了3年活,吃百家飯、穿百家衣、聽百家話也幹百家 活,這段日子的艱辛使張長華迅速成長起來,不僅手藝提高了,為人處世也成熟起來。離家 在外風雨飄搖的日子,使他煉就了無比堅韌的意誌,正是這百折不撓的意誌,讓他學木工出 師後自立門戶,在娶了賢妻有了愛子的安逸日子後,毅然決定去香港創業。

但香港並不是張長華想像中的遍地黃金,剛來港時人生地不熟,吃的苦、受的累都隻有自己 默默吞下。艱辛輾轉了一年,太太帶著兒子來到了他身邊,生活也由此向他展開了迷人的 微笑。做了一年木工後,他決定去紅木家具場承包做紅木家具,由此賺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

這樣夜以繼日地辛苦了5年,張長華揣著積攢的70多萬港幣開始創辦企業。“華興家私公司 ”讓他從此躋身進了企業老板的階層。從那一年開始,他的事業便愈加蒸蒸日上。 1987年斥資90萬港幣在廣東省虎門創辦“東莞華興隆紅木家私有限公司”,1990年擴大投資 80 00萬港幣,1994年開始在全國設立自產自銷商場,1996年回家鄉溫州創辦“華興隆國際家具 城”,至今他的商場已在全國發展了40多個點。2001年,眾望所歸,他當選為香港溫州旅港 同鄉會會長。

能夠在困難麵前依舊保持積極心態的人真的不是很多,屢敗屢戰敢於拚搏的就更少,因為越 是賺錢的項目阻礙越大要克服的困難越多。所以,許多人則是來創業路上闖一下,虧錢後又 回到打工的路上了。還有些人根本就不敢創業。

其實,隻要敢想,一切都不難,創業不難,賺錢更不難。隻要敢為,該出手時就出手,成功 就不會隻是個夢而已。眾多成功的溫州人正是因為敢想敢為,行動成就夢想,才開創了一片 屬於溫州人的商業領地。

生意不怕虧就怕停

在溫州人身上,有著那種“不怕虧就怕停”的自強不息的精神,他們不怕折騰,不懼怕困難 與失敗。他們在困難麵前能夠苦苦支撐,在失敗麵前能夠屢敗屢戰。

1986年,王招富和妻子到鄭州振興商場租了一個櫃台,經營服裝生意,第一年由於沒有進行 細致的成本預算和及時捕捉到鄭州消費市場動態等諸多因素,生意虧損了。夫妻倆沒有氣餒 ,憑著溫州人敢想敢幹的精神,第二年就改為自產自銷的方式,夫妻倆起早摸黑,省吃儉用 ,自辦了服裝加工廠,終於積累了一部分資金。20世紀90年代初,他們又開始經營舞蹈鞋, 這在鄭州算是獨家生意,生意做得非常紅火。

1994年時,王招富發現敦睦路一帶商業基礎很差,沒有商店,但是這一塊的人流量卻非常巨 大,他看中了這裏的市場發展潛力,就租用了這裏的一塊地方,合資建起了幾間店麵,總共 麵積約40 0平方米,經營他最得心應手的服裝生意。不久,王招富公司的營業麵積擴大到商 城大廈5層和天然商廈4層,總麵積約2500平方米。

但就是在生意一帆風順的這個期間,王招富也遭受了一些挫折甚至是災禍。比如因為生意紅 火,招來的綁架勒索,還曾被地痞流氓搶走了商鋪。但這些並沒有擊潰他的意誌,反而勇敢 地籌備鄭州市溫州商會,並當選為會長,為生活在鄭州的5萬多溫州商人的利益呐喊和維權 。

“挫折是弱者的絆腳石,強者的墊腳石”。的確,一帆風順的道路對人的成長和發展並不見 得是件好事。而那些路途坎坷的人,每一次挫折和困難都可能對他是一次磨煉,使人在與逆 境搏鬥的同時,把自己的意誌、毅力、情操和信念提高到一個新的層麵。

創業英雄曆經三次大起大落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苦其心誌”為什 麼先於“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呢?那是因為一個人無論是要賺錢還是要成材,或者要成就 大事,意誌的錘煉、心路的磨難是必不可少的步驟。

林立人和名噪一時的浙商領軍人物王均瑤同村,而且比王均瑤出道更早 。當他在溫州商界已小有名氣的時候,王均瑤還默默無聞。雖然林立人沒有王均瑤那樣大 的名氣,但他四次創業三次慘敗、曾經受過騙、遭過搶的大起大落的經曆,更能展示溫州人 百折不撓的堅強意誌。

對於自己幾次大悲大喜的人生經曆,林立人回憶說:

“在我很小的時候,父親就用漁船從福建運過龍眼和砂糖,來溫州賣,賺取差價。當時這是 違法行為,叫投機倒把,隻能偷偷做,為此父親吃過不少苦頭,甚至曾發生過一船貨物被人 搶光卻不敢報案不敢聲張的事。而每次“運動”到來,為了躲避被批鬥的厄運,父親隻能遠 走他鄉。我幼年對商業的記憶是:那是一種充滿風險充滿艱辛卻又非常誘人的事。

“我最早的商業行為可追溯到初中,那時我14歲,剛剛改革開放。最經常的事,是挑著鮮魚 去集市上賣,或者我挑著擔子,走村穿巷,挨門挨戶收集螃蟹殼,然後再賣給國家,賺取差 價,補貼家用。我的學費基本上都是我賺來的。高中還沒畢業,我就選擇了經商。

“第一次來深圳是1985年,我們來深圳賣文化用品,包括文件夾、文件袋等。我們的利潤不 錯,毛利能賺到70%,但由於深圳的需求量並不大,而我們做的是全國市場,所以我沒有在 深圳住下來。

“除了做文化用品之外,我還做過許多小物件,賺錢最多的還是編織袋。那時,全國鄉鎮化 肥 廠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對編織袋的需求量很大。我漸漸成功了,二十四五歲,名聲已遍及 鄉裏,因為我在把大量編織袋運往全國各地的同時,也給鄉親們帶來了編織這種袋的活計, 讓他們獲得賺錢的機會。

“但失敗馬上就隨之來臨了。1989年,我在河南簽訂了12億元的大單,但我提供了10 00 萬隻編織袋之後,發現貨款收不回來,隻好停止供貨,隨後是漫長而屈辱的討債曆程。由於 對方以種種理由拖欠貨款,在經曆了種種努力之後,仍有300多萬元收不回來。到了1990年 ,我變得一貧如洗,隻好兩手空空離開家鄉,遠走深圳。

“來到深圳不久,我就發現了一個生財之道:做租房中介,收取傭金。當時,深圳的房租挺 高,租的人還很多,因此生意異常火暴,我們幾乎是坐地收錢。

“到1992年春天,我已積累了十幾萬元,覺得做租房中介不是長久之計,加上做中介的人多 起來,公司有些員工知道租房中介的好處後,紛紛辭職,自己去做小老板,跟我搶生意。

“於是,我就開始炒起樓花。當時炒樓花比較賺錢,一般炒一套樓花,能賺5000~10000元 ,羅湖的許多小區,我都炒過,最多的是東樂花園,當時我一口氣拿到了近30套。一年後, 我的資產達到60~70萬元。

“1993年初,全國各地到處都在蓋房,似乎隻要蓋了房,錢就來了。因此我們在惠陽找到了 一塊地,計劃蓋一個26層的大樓。沒想到,我們剛打了地基,6月份,中央開始宏觀調控, 到9月份,銀根緊縮,因為我們建房的建築公司本來是墊資做的,這時候貸不到一分錢,大 樓最終成了個爛尾樓。

“這一次,盡管我的錢又賠個盡光,但我還不死心,當時我發現溫州的三輪車牌照一個已炒 到 5萬多元,而在惠陽,基本上不存在炒作,我推測溫州的情況不久也會在惠陽重演,就借錢 從 外地運來了100多輛三輪車,準備在惠陽申請牌照。誰知,車子還沒落地,就被沒收了。

“接連不斷的失敗使得我在1995年連1000元也拿不出來了,生活沒有著落,不得不尋求謀生 之 道。一天,我在通訊市場的一個櫃台買了一台尋呼機,然後,轉手賣給別人就賺了幾十塊錢 。於是我就花了200元,在報上登了個廣告。前前後後,我接到了300多個電話,向我要尋呼 機。這樣,我就做起了尋呼機小買賣。由於我經常向同一個櫃台要貨,就可以比一般的買主 拿到更便宜的貨。

“不久,我注意到一個現象:越是便宜的尋呼機,需求量越大,而這種便宜的尋呼機,一般 都 是二手機改頻的。我琢磨,要想發財,必須找到二手機的貨源,同時,必須找到技術人員, 懂得改頻。幸運的是,我碰到一個台灣商人,專門在日本收購二手尋呼機,同時我又找到了 幾個懂得改頻技術的工程師。有了這兩大資源,我不再做零售了,改做批發。我向那個台灣 商人購買二手機,再請那幾個工程師給我改頻,然後,將改裝好的尋呼機批發給零售商。

“當時,一個沒有經過改頻的二手尋呼機,隻要20元就能買到,改頻之後,每台價格上漲十 幾倍。 由於我貨源充足,可以源源不斷地供貨,到1997年,我的事業達到一個頂峰,算是個千萬富 翁了。

“盡管生意做得非常順利,我還是清醒地認識到:尋呼機無疑是夕陽產業,被手機取代的趨 勢 越來越明顯,我必須另找投資方向。後來,我又做了兩次較大的投資,一是對教育產業的投 資,另一項是投資一個飛機駕駛培訓學校,但這兩項投資都不夠成功,賠了一些錢,但真正 讓我元氣大傷的,是B股市場。

“2001年2月19日,B股市場對境內投資者開放,在多個無量漲停板之後,我在朋友的慫恿下 , 重金殺入B股。誰知數月後B股跳水,我的股票全部被套。3年多的熊市讓我越套越深,我的 資產縮水了2/3的比例。

“我發現,以前的成功,都在於自己大膽敢試,善於發現別人所沒有發現的商機,並能先人 一步捕捉機會,帶有一定的偶然性和投機成分。

“三次慘敗,我曆盡滄桑。痛定思痛,我決心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做事,拋棄過去 想依賴一兩次機會迅速暴富的心理,腳踏實地練好基本功,一點一點做起來。

“2002年初,在朋友的幫助下,我將剩下的資金投資入股了位於西鄉的一家叫偉伯的數碼相 機生產廠,這一次投資比較成功,到現在我的本金已全部收回了,股權也增值了。”

最後,林立人說:“從十幾歲經商到現在,20年間,我經曆了三次大起大落,如今仍處在創 業 階段。失敗並不可怕,在我這個年齡做生意的溫州人,誰沒有受過騙、遭過搶?誰沒有身無 分文數年不敢回家的經曆?誰沒有睡過地板,甚至露宿過街頭?重要的是不要被失敗打倒, 隻有那些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愈挫愈奮的人,才有可能獲得最後的成功。”

麵對幾次大起大落,林立人處變不驚、屢敗屢戰,因此最終成功了。“誰笑到最後,誰笑得 最甜”,英雄都有過失敗,失敗並不可恥,隻要最終能成功,前麵的失敗反而能為成功者增 添光彩。

(六)捷足才能先登

任何希望,任何成功,最終必然要落實到行動上。賺錢也是一樣,關鍵在於 行動,而且是立即行動。

看見機會就下手

人在第一次遊泳時,在岸上猶豫的時間越久,恐懼感就越強,這時再講動作要領都無濟於 事,隻有將他一腳踢入水中。賺錢也是一樣,紙上談兵、坐而論道是賺不了錢的,隻有實實 在在的行動才能帶來財源滾滾。

1980年夏天,一個溫州姓周的醫生出差到上海,發現街上許多人或拎著、或抱著大捆大捆的 文件夾、財務冊。他疑惑地走進文化用品商店,方知上海正在全麵開展企業整頓,原有表格 、賬冊要全部更新。當他知道單位從商店買回去的這些表格賬冊,還得自己加工編製時,頓 時產生了一個念頭:如果能印製出適合各單位企業管理的表格、賬冊,利潤不就滾滾而來?

說幹就幹,周醫生連忙買下幾份不同格式的表冊,又購得一本《上海市工業企業名錄大全》 。他的家鄉金鄉鎮,是有名的窮鄉。回家後,他埋頭製作了一套包括財務、設備、檔 案、物資等14類企業管理的表格,將這上百種表格委托家鄉一家印刷廠印刷,同時發動家人 和親友,按照《上海市工業企業名錄大全》上提供的地址和單位名稱,寫信封,塞樣張,寄 訂單。他發出8700封征訂信,花了上千元,幾乎是他多年來的全部積蓄。在急切的盼望中, 有1000多家上海企業寄來了訂單。忙碌兩個月,他售出了7萬餘本文件冊、賬冊,淨賺6萬元 。

那個時候的6萬可是天文數字,但周醫生並沒有滿足,而是買來了印刷機、切紙刀、裝訂機 等設備,一家文教用品廠就這樣成立起來了。1982年春天,他及時捕捉到上海開始評定“文 明企業”的信息,便又來滬推銷他獨家生產的“文明企業驗收台賬係列產品”;1983年末, 國家決定對工業企業評定“國家一級”、“國家二級”等稱號,他又搶先為上海企業升級 提供係列用品。1992年,在國務院國有企業自主經營條例下達前,他及時向上海國有企業送 來了據稱“與國際經濟接軌”的企業管理賬冊……如今,周醫生擁有500萬元固定資產,一 年的銷售額已達數百萬元。

說者容易做者難,賺錢要靠行動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但真正行動起來就需要勇氣了。20世紀 80年代初,擺個地攤就能發財,可很多人不敢;90年代初,買支股票就能掙錢,可很多人不 信。機會就這樣錯過了。

不怕想不到,隻怕做不到

每個人都有事業和財富的夢想,但大多數人僅止於夢想,他們在麵對擁有龐大財富 的商界巨人時,往往把巨人的成功歸因於家世、運氣、機遇、高智商或高學曆等,然後再比 較一下自身“一窮二白”的基礎,便唉聲歎氣、怨天尤人。

與此截然不同的是溫州人,他們敢為天下先。最初,他們並不十分起眼,人們隻是從 修鞋、小發廊、小商販中認識他們的。溫州人默默無聞地幹活、一聲不吭地做生意,他們與 其他地方的民工、小商販沒有什麼兩樣。慢慢地,溫州人多起來了,溫州的標誌也多起來了 ,溫州發廊,溫州服裝店、溫州電子城、溫州產品等越來越多,各種包裝、標牌,證書、徽 章 越來越多地被溫州人造出來,然後又被溫州人送往全國各地。一時間,溫州貨充斥全國, 國人真有點離不開溫州人了。漸漸地,人們對溫州人由漠視不屑,到興趣十 足,由驚奇欽羨,到仔細探究:溫州人咋的啦?這麼多溫州人為什麼都會賺錢?

回答這個問題也容易,因為溫州人是天生的生意人,他們有一種強大的行動力。溫州人賺錢 的欲望是“不怕做不到,隻怕想不到”,而他們賺錢的行動則正好相反,是“不怕想不到, 隻怕做不到。”

在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有一位溫州的“巾幗英雄”萬順妹。這位溫州婦女就是因為敢於行 動,在10多年後的今天,她能投資5000萬元在西樵辦起瑞龍織造公司。

1992年,從沒到過廣東的萬順妹懷揣著6萬元現金坐飛機來到廣州。下了飛機,她根本不 知道進貨的地方叫“西樵”還是“西焦”。還好出租車司機幫忙把她載到了西樵。在溫州老 鄉的幫助下,她進了一批貨。經過4天輾轉,布運回了瑞安,僅幾天就被搶購一空。這一趟 ,她賺了1萬多元。嚐到甜頭後,萬順妹胃口更大了,第二次去時帶了9萬多元現金。這一趟 ,她又賺了個盆缽兩滿。

從此,萬順妹開始了廣州的創業之旅。1997年,財大氣粗的她掏出50多萬元,買下西樵輕紡 城的兩個鋪位,一間賣布,一間賣原材料,她迎來了創業的第二次飛躍。

2001年初,一個紡織廠老板向她借錢,用於引進設備。一語點醒夢中人,年近48歲的她萌發 了辦紡織廠念頭。當年,萬順妹的工廠就在當地破土動工。

賺了錢以後,萬順妹把錢都用在企業擴展上。機器從開始辦廠時的32台增加到88台,全部機 台都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意大利天馬超優秀劍杆機。另外,她還計劃再征地染色、漿紗及防縮 整理工序。目前,萬順妹的織造廠為全國100多個商家加工麵料,成為廣東一家大型的紡織 企業。

行動還要快

有很多人明明有很多賺錢的機會,總是前怕狼後怕虎,有了投資機會,舉棋不定,怕冒風險 ,等到別人賺了錢之後,才感到為時已晚。其實,可以說任何投資都是風險與機遇同在,坐 在家裏鈔票是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的。溫州人之所以會賺錢,關鍵的一條就是他們想到了就做 ,看準了就幹。

陳曙是意大利東旭(中國)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他賺錢的行動力可以追溯到在高中讀書的 時候。當時校園裏掀起了“英語培訓”熱潮,陳曙靈機一動,聘請了幾位專業的英語輔導教 師,創辦了業餘英語培訓班,並利用自己作為學生會主席的資源,通過多種渠道,很快招收 了近一百名的學生,那年,他才17歲。

行動帶來的甜頭令他一發不可收拾,之後的每個假期,他都組織一幫同學,上街賣水果、 賣皮鞋,這為他日後的從商積累了經驗。陳曙高中時成績一直不錯,但由於喜歡做生意, 高中畢業後,他選擇了就業。2000年,他創辦了杭州雙駿貿易有限公司正式開始了自己的創 業之路。

2003年12月初,陳曙在考察了10個城市後,來到了江陰,並決定在江陰投資興業。12月27日 ,投資1000萬美元的東旭企業正式奠基開工,擬建5萬平方米的廠房,90條流水線。從考 察到簽訂合約再到動工興建,僅僅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開創了江陰招商引資史上的效率之 最。這高效率的成功運作就是來自於陳曙雷厲風行的作風。

陳曙從商的經驗就是:“我認為,做生意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不敢行動,或者拖拖拉拉, 那樣會浪費很多賺錢的機會。”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隻是站在河邊,望著河中肥美的魚,徒 然羨慕,是永遠得不到魚兒的,還不如回家結張網來捕魚。當年,很多人不服氣地說“拿手 術刀的不如拿剃頭刀的”,說“腦體倒掛”等等,這固然是不正常的現象。但是,上天對人 是公平的,發財的機會在那裏為什麼不行動呢?

從溫州走出來的王榮生有著溫州商人獨有的市場敏銳性,有一次他在火車上,遇到西安大學 一位地質學的教授,教授無意當中說了一句“現在對石油政府開始允許民間投資了”的 話 ,他被這項投資深深吸引住。於是,他馬上投資200多萬元買下洋安的三口油井。如今,這 三口油井已步入盈利階段。而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王榮生的步子也越邁越大,他又買下不 少油井,開始醞釀更大的開采計劃。試想,如果王榮生不行動,能抓住機會嗎?如果下手慢 了,或許賺錢的就是另外一個人了!

賺錢關鍵在行動

20世紀80年代,人們見到由香港、日本進來的精致的打火機,感歎進口商品的精致,但除了 感歎還是感歎。而溫州人呢?卻從國人的感歎聲中看到了市場。他們就立即行動,大膽拆開 仿製,後來壓倒了日本。今天,溫州的打火機產量品種已經是世界第一,年產值幾十億元, 成了大產業。

行動第一!與其坐等別人把飯喂到自己口中,不如奮力用雙手去搏取。錢就在我們周圍,為 什麼溫州人抓得住,我們抓不住?富翁與貧窮之間有何差別?關鍵在於行動,而且要快。

20世紀80年代以來,鞋業興旺。為了擴大生產,許多製鞋廠都迫切需要生產效率高的鞋楦銑 床。很多機床廠得知此信息後,認為這是一個新產品開發的好課題,便組織人馬進行調查研 究,編寫可行性報告,做好開發設計與試製的準備。

然而,就在別的企業秣馬厲兵之時,溫州一廠家早已捷足先登。他們的鞋楦銑床新產品已陳 列在訂貨會展台上。直到該廠於1982年獲利200多萬元後,別的企業才姍姍來遲。由於市場 對鞋楦銑床的需求已達飽和,遲到者雖然大張旗鼓地做宣傳,但仍落得個“賠了夫人又折兵 ”的結局。“先人一步天地寬”,這就是溫州人的製勝法寶。

溫州人信奉這樣一句做生意的名言,要在兩列火車對麵錯過時做交易。因此他們能夠抓住一 個個稍瞬即逝的商機,一般的商人是趕不上他們的步伐的,所以他們在商戰中少 有對手。

近年來,溫州人紛紛在外地開辦日用商品超市,遍布山東、江蘇、上海、安徽、浙江等地城 鎮。昔日走街串巷的彈棉郎,擺地攤做小買賣的生意人,如今成了超市的大老板。

溫州人的超市能夠迅速搶攤全國,這與溫州人商業領先的經營理念有關。近年來,隨著 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地城鎮日常生活消費需求增大,但許多地方的商業還處於傳統經營 方式,善於捕捉商機的溫州人搶先占領超市行業,采取現代經營管理模式,產生市場規模效 應。比如瑞安陶山人黃忠武在諸暨開了一家5000平方米的超市,成了當地的購物中心。他說 ,在城鎮辦超市,避免了與城市中心商業巨頭正麵交鋒,降低了投資風險,回報率十分可觀 。

還有,當歐元開始流通的時候,動作快的溫州人也大大賺了一筆。聽起來有些荒唐,事實卻 是 如此!原來歐洲各國使用的貨幣的票麵比新歐元短,加長的歐元放不進歐洲人的錢夾子,所 以歐元流通之日,就是歐洲人更換錢夾子之時,這就帶來了掙錢的機會。

精明的溫州不僅從看似與自己毫不相幹的事情中抓住了商機,而且還動作迅速,最先製作出 新的錢夾子在歐洲出售。他們通過錢夾子的生意,讓歐洲人的錢進了溫州人的錢夾子。

窮人之所以窮,很多時候不是因為沒有夢想,而是沒有去把夢想變成現實。任何希望,任何 成功,最終必然要落實到行動上。賺錢也是一樣,關鍵在於行動,而且是立即行動。

(七)關鍵時刻果斷出手

商機千變萬化、轉瞬即逝,因此做生意就要嗅覺靈敏、果敢決斷,逮住機會 就迅速出手。

該出手時就出手

商場情況瞬息萬變,如果不能迅速地對一件事情做出決斷,就會失去很多發展的機會。假如 不能當機立斷,那麼就會形成“越顧慮越觀察,越觀察越顧慮”的惡性循環。作為商人,要 麼快刀斬亂麻地決定下來並付諸行動,要麼就幹脆想也別想,不要優柔寡斷。很多溫州商人 的成功,其果斷決策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他們的經驗就是:敏銳觀察,當機立斷,該出手時 就出手。

南京溫州經濟促進會會長章慶洪就是因為能在每次關鍵時刻果斷決策,從一個農村娃成為了 擁有億萬身家的成功商人。

1965年5月,章慶洪出生在溫州市龍灣區建豐村,17歲那年,為父母分擔家庭負擔,他隻讀 了一年高中就果斷地拜師學藝,成了龍灣當地一個有名的製鞋師傅的徒弟。章慶洪對師傅十 分敬重,加之聰明好學,不到一年時間便將一雙鞋從頭到尾的技藝學到手了。半年下來,扣 除費用,章慶洪領到209元工資。

麵對自己心血和汗水換來的第一筆收入,章慶洪陷入深思,如果都這樣幹,又能為家庭、父 母,為兩個在上學的弟妹做什麼呢?

20世紀80年代初,經商熱在華夏大地掀起,章慶洪心動了:自己要外出闖世界、謀發 展。心動不如行動,他馬上選擇了自己熟悉的皮鞋生意,跑起了供銷,攬起了業務。但毛頭 小夥子哪有什麼經驗,他在外麵跑了一個月,居然一筆業務都沒攬到。從家裏帶的錢已花得 精光,身無分文的他隻能一日三餐吃稀飯,挨餓的日子熬了近一個月。

雖然如此,章慶洪還是鍥而不舍地做推銷,終於在江西省銅鼓縣,拿到了平生第一筆訂單, 而且是一筆5萬元的大訂單,由此掘到了第一桶金。

1986年,章慶洪來到美麗的杭州,以每月700元的價格租了一個櫃台賣皮鞋。由於生意不錯 , 一年後,他果斷地以年租金28萬元的價格租下了隻有60平方米的武林商場,這是章慶洪第 一個屬於自己的“市場”。章慶洪的這個舉動當時招來不少人的異樣目光:膽子也太大了, 能做好嗎?

然而膽子大的事還在後麵,1994年,杭州標牌廠廠房向外招租。章慶洪動心了,他敏銳地意 識到這是自己事業騰飛的契機。但要租下9000平方米的大廠房建大市場,一年的租金可要90 0多萬元。雖然有很大的壓力,但章慶洪認準了的事便要幹到底。

於是,他拿出多年來攢下的100萬元辛苦錢,又將自己的皮鞋廠賣掉,還以老 家的房子做抵押,交足了定金。這一次,他把握住了機會,光出租櫃台一項每年就能賺8萬 元左右,而那時批發市場的生意也紅火,包括江蘇、山東等地的鞋商們都來批發,最好的 一天交易額達到800萬元。

1995年8月,市場發展勢頭迅猛,章慶洪又不失時機增加投資,租賃了杭州潔翔實業公司武 林門地區的全部廠房,進行市場的二期擴建,使得該市場營業房達到580多間,年上繳國家 稅收及工商管理費500餘萬元。

1996年,南京市棲霞區到杭州招商,章慶洪經過實地考察敏銳地意識到,南京盡管是個600 多萬人口的大城市,但專業市場規模卻不大。商業開發有潛力可挖,市場前景十分看好。於 是,章慶洪果斷地作出決策:轉戰南京!

他租用了棲霞區的一幢5層樓和一塊荒蕪多年的空地,投資650萬元建起了建築麵積達2萬平 方米的華東家具市場,這是南京城當時最大的家具市場。這一次投資,回報頗豐。市場每年 都有超億元的銷售額。

在做家具生意的同時,靠做皮鞋起家的章慶洪並沒有忘了老本行。1997年,章慶洪又看中南 京市下關區的一塊空地和部隊閑置廠房,馬上投資550萬元,建起當時南京市最大的鞋類專 業批發市場——華東鞋類批發市場,該市場建築麵積達6000平方米,營業用房300多間,每 年銷售額能達到4億多元。

章慶洪生意越做越大,已不滿足建設和經營大市場了,他將資金運作的目光投向了房地產領 域。從2000年開始,占地40多畝,投資8000萬元的南京高淳溫州商貿城;占地160畝,投資4 個億的南京江寧溫州商業街;占地5萬平方米,投資近3億元的南京六合區江蘇永利文化教 育休閑中心和4萬平方米永利購物中心,都已一一開工建設,有的已經投入營業。

從學徒工到推銷員,從杭州的起步到南京的騰飛,章慶洪能夠牢牢抓住每一次機會的原因就 在於該出手時就果斷出手,絕不拖泥帶水。

“多謀”還得“善斷”

你有了一個好的想法,就應該立刻去做。不要聽別人怎麼說,隻有自己去嚐試、去摸 索,才會知道這個想法有多好,即使失敗了,也沒有關係,因為你從中會學到很多東西 。結果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你去做了,在做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東西,這就是資本,就是 財富。

因為商機的特點就是千變萬化、轉瞬即逝,稍微遲緩一點就會痛失良機。因此,做生意就要 嗅覺靈敏、果敢決斷。

1995年的一個中午,在武漢做小生意的羅雲遠和一幫朋友吃飯。席間,他隨便問一位在電 力係統工作的朋友,下一步有什麼動作,對方透露:湖北省電網馬上要開始改造。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羅雲遠想,改造電網,需求離不開電表、電線、電纜之類。每家每戶 都需要電表,這不是一塊“肥肉”往自己嘴裏麵送嗎?於是,馬上行動起來……

當電網改造的消息傳開時,羅雲遠手握大量優質產品。而當同行隨後也趕去進貨時,代理 權已被簽走,隻能望洋興歎。湖北的電網改造曆時5年,羅雲遠因此賺得了幾百萬元。

有一份調查報告就很能說明問題,在針對2500名失敗者的調查結果表明,在眾多的失敗原因 中,猶豫不決、不敢做決策高居榜首。而另一份針對百萬富翁的調查報告顯示,他們都有迅 速果斷地做決定的習慣。所以,賺錢不僅要敢於行動,而且還有敢於決斷。

在福州大鞋城裏,有一條街當地人稱為“姐妹街”,原因就是溫州人薛李桃和她的5個兄 弟姐妹,先後買下了這條街上十幾間店麵,做著皮鞋批發的業務。代理的溫州皮鞋品牌,生 意做得紅紅火火,在福州打響了知名度。

1992年,新婚兩三年的蒼南龍港少婦薛李桃因為欠下一筆債務,不服輸的她毅然決定出門打 拚。當時福州商業城正在招商,薛李桃便嚐試著和兄弟姐妹們合夥,買下3間店鋪,開始了 福州的創業生涯。

剛開始,薛李桃經營服裝生意。幾年後,商業城拆遷,位置偏遠的福州大鞋城開始興建。第 一年,薛李桃買下兩間店鋪,開始了皮鞋批發業務。鞋城啟動後,精明的薛李桃瞄準商機, 六姐弟一人買下一間店鋪,這在當時可是大手筆。當有人問“不怕虧了嗎?”薛李桃說:“ 咱們家鄉有句老話,‘好做酒,壞做醋’,看準了就背水一戰!”

要準確把握住商機需要兩個條件:一是多謀,判斷這是不是商機;二是善斷,能在適合的時 候下決心。所以,中國古人將“多謀”與“善斷”視為同等重要,合稱為“多謀善斷”。

作決定當然需要聽取各方意見,搜集各種資訊,再根據你的明確目標,綜合之後做出決斷。 但失敗者的通病是耳朵軟,沒有主見。每個人都有自己一籮筐的觀點,如果自己的決心經不 住別人的幹擾,幹什麼事都不會出人頭地。

率先承包朝鮮平壤第一百貨大樓的曾昌飆就說過,隻有肯幹、能幹,做成生意的機會就會多 起來。1992年到沈陽之後,曾昌飆每天都是起早摸黑研究市場行情,一旦看準了機會就馬上 行動。曾昌飆還比較過溫州人與東北人的差別,溫州人看準一件事情分析之後就馬上著手去 幹了,而東北人則一直“研究”下去。

溫州商人的學曆並不是很高、知識並不是很多,甚至還有文盲。為什麼這樣一群人就那麼會 賺錢呢?他們能賺錢的原因就是他們有膽識、決斷力強。當別人麵對商海還在猶豫不決、左 顧右盼的時候,他們早就勇敢地跳了下去,暢遊起來了。

機會不容錯過

白圭是戰國時期魏國的宰相,在中國的商業史上,是被稱為“商祖”的重量級人物。他說過 一句很經典的話:“時賤而買,雖貴已賤;時貴而賣,雖賤已貴。”強調的就是商人要善於 捕捉 商機,把握時機。一遇行情變化,立即作出決定,是買進還是賣出,絕不錯過任何一次良機 ,用他的話說就是“趨時若猛獸鷙鳥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