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在信息中尋找財源 人品是商人最大的資本(3 / 3)

第一次是在建廠之初。創建之初,飛利浦的經營就相當坎坷。原因是主持公司的赫拉德在經 營上是個“門外漢”。1895年,赫拉德覺得局麵實在難以維持,想清盤宣告倒閉。這時弟弟 安頓站出來了,他不同意哥哥的這種戰略決策,決定堅持下去,並毅然帶著產品樣本遠赴俄 國,在剛剛開始普及電燈的俄國打開了市場。之後,安頓又將飛利浦公司產品銷往其他歐洲 國家,從此,飛利浦公司大步向前。

第二次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一場世界性的經濟危機使飛利浦公司 陷於垂危的 狀況。這時候,有人提出收購飛利浦公司,但被安頓兄弟拒絕了。他們奮力支撐、苦苦等 待,終於使飛利浦公司恢複元氣,重整旗鼓。

第三次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炮火使飛利浦的廠房所剩無幾,董事長 布利茨也被 捕入獄。戰後,人們普遍認為飛利浦要徹底垮台了。然而,布利茨又率領家人及職工重建公 司,在艱難的環境中忍辱負重。結果是到了19世紀50年代中期,飛利浦已經成為荷蘭的三大 超級企業之一了。

三次磨難不僅沒有摧毀飛利浦,反而因為他們超人的“忍術”使得它一步步成為了一個國際 性的大企業。

不經曆風雨,怎麼見彩虹?飛利浦的故事說明,順境與逆境,猶如硬幣的正麵與反麵,沒有 好壞之分。兩者都有可能讓人成功,也都有可能讓人失敗。關鍵還要取決於商人們以什麼樣 的心態去看待,以什麼樣的方法去把握。在這方麵溫州人做得就非常出色。

(八)信譽比生命還重要

信譽是比商人的生命還要寶貴的財富,卓著的信譽能夠使商人的財富與日 俱增。

信譽就是財富

信譽不僅僅是財富,而且還是一個十分稀缺的資源,其能量是巨大的。但是,信譽“棄之易 、樹之難”,它又是很脆弱的,很容易被腐蝕、侵害。企業失去信譽,縱然一時得利,日後 也必吞苦果。

對於信譽缺失帶來的苦果與信譽良好帶來的機遇,溫州人是最有切身體會,最有發言權的。 因為在信譽麵前,他們經曆了一個知恥而後勇的過程。

在溫州,提起十幾年前的“國辦29號文件”,許多人仍記憶猶新。20世紀80年代後期,溫州 樂 清縣的一些企業生產並銷售無證、偽劣低壓電器產品的現象泛濫成災,當時的樂清縣柳市鎮 則成 了“重災區”。在屢禁不止的情況下,1990年5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家技術監督 局 等六部委“關於溫州市樂清縣生產和銷售無證、偽劣產品的調查情況及處理建議的通知”, 這 就是“國辦29號文件”。國務院專門針對一個縣、一個鎮的產品質量問題下發文件,可以說 是史無前例的,由此也可見當時溫州偽劣產品對於全國的影響有多大。

麵對來自中央政府的嚴厲批評和全國人民的抱怨,溫州人知恥而後勇,溫州市提出了“打擊 、堵截、疏導、扶持”的八字方針。一方麵嚴厲打擊查處製售假冒偽劣產品,僅1990年一年 就開展了100多次大規模的查處活動;另一方麵,引導、扶持一些基礎較好的企業建章立製 ,技術、管理上檔次,生產經營上規模。

與溫州市政府開明的態度相比,企業家們的認識更為深刻、更為自覺。德力西集團主席胡成 中 回憶說,假冒產品盛行時,我們的業務員到外地推銷產品都不敢說自己是樂清人,而要冒充 上海人、杭州人,連自己的家鄉都不要了,這哪裏是企業發展的長久之計?

從那時起,胡成中就下定要決心打好基礎,狠抓質量。在某些人仍在挖空心思為外地企業 貼牌 生產時,胡成中借了十幾萬元在家裏建起了柳市第一個低壓電器產品檢測試驗室;在某些人 仍試 圖鑽空子銷售無證產品時,胡成中、南存輝等人在努力申請生產許可證;在某些人仍在小打 小鬧時,德力西、正泰等企業已開始加大投資金額引進先進技術,高薪聘請人才,一步一個 腳印地建立起完善的質量體係……

10年努力,終結碩果。今日的樂清市已有396家企業通過了ISO9000係列質量體係認證,電器 電子行業有上千個產品品種獲得國家部委頒發的生產許可證,德力西、正泰被評為全國馳名 商標, 正泰、德力西、天正3家企業的7個產品獲中國名牌產品稱號,另有省級著名商標11個。各種 認證書、名牌擁有量在全國都是名列前茅的。

回顧10多年來的變化和進步,樂清市委書記陳棉權說,我們要感謝當年的打假,如果當年不 用鐵石心腸、鐵的手腕去狠狠打假,就不會有今天地方經濟的繁榮。陳棉權還幽默地說:“ 現在我們每年還要撥出幾百萬元用於打假,不過,這一次打的是別人假冒樂清產品的假。”

2003年10月,神舟五號剛剛凱旋,德力西集團主席胡成中便接到了一封來自中共中央統戰部 劉延東部長的賀電。賀電說,獲悉德力西集團生產的電器設備用於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為我 國第一顆載人航天飛船的發射成功做出了貢獻,向你們表示祝賀。此外,總裝備部繼續與德 力西簽訂協議,使該企業在今後5年內成為酒泉基地低壓電器產品的唯一供應商。

從中央下發文件打假,到為“神舟”工程提供優質的產品,這個過程就是溫州人從信譽缺失 到成功地重新建立起卓著信譽的過程。

失而複得的信譽

現如今,大多數的人似乎對充斥在周圍的坑蒙拐騙已習以為常,有的人甚至對以騙為能的“ 能人”佩 服得五體投地;有的人甚至認為“無商不奸”,於是,在生意場上屢屢出現坑蒙拐騙、賴賬 害人、欺生宰熟、製假販假的卑劣行徑。這種人自以為聰明,實際上是愚蠢至極,是搬起石 頭砸自己的腳,既害人又害己。

與“柳市黑潮”類似的是“火燒武陵門”。正是這兩件事使得溫州人的市場信譽降到了零點 。

“火燒武陵門”事件是在1987年的8月8日,這個看似吉祥的日子。在杭州武林門廣場,5000 多雙溫 州劣質皮鞋被付之一炬。之後,上海、南京、武漢、沈陽等幾十個大城市陸續展開對溫州鞋 的全麵“圍剿”,商家紛紛把溫州皮鞋驅逐出境。一時間,“溫州皮鞋”成了劣質鞋的代名 詞。1990年,原輕工業部等六部委聯合發出了通知,將溫州產皮鞋列為重點整治對象。

這兩件事給溫州帶來的結果是:工廠被查,店鋪被封,產品被銷毀,合同被作廢。一時間, 溫州人成了欺詐失信的代名詞,人們避之唯恐不及;溫州貨成了假冒偽劣的代名詞,不少商 場掛出“本店沒有溫州貨”的牌子,溫州產品的市場份額急劇下降。聰明過頭的溫州人終於 聰明反被聰明誤,搬起“信用缺失”這塊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嚴酷的現實刺激著溫州人:靠假冒偽劣可能獲得一時富裕,但絕對維持不了長久的繁榮與 發展。痛定思痛,溫州人壯士斷臂,毅然決然與失信的昨天告別,開始尋找曾經丟失的信譽 。

1980年,鄭秀康辭職下海做皮鞋,經過23年的艱苦創業之後,他創造了很多個全國第一: 注冊 第一枚人頭像商標,開創第一條機械化製鞋流水線,第一個實施海外專賣……能夠取得如此 成績的原因就是,他始終追求“信譽是生命”這個經營宗旨。

1987年,杭州武陵門廣場火燒溫州鞋的那一把火燒掉了整個溫州的名聲。雖然,鄭秀康的“ 鴻盛”鞋因為質量過硬沒有被火燒,但城門失火殃及魚池,出身溫州的鴻盛鞋也受到全國 市場的排斥。無奈之下,鄭秀康不得不借上海一家小鞋廠的牌子來生產。在借牌生產的痛苦 與不甘中,鄭秀康意識到,借牌這條路不是自己發展的道路,必須要重振溫州鞋業的信譽, 重樹溫州新形象,這才是自己應該走的路。

為此,鄭秀康開始實施名牌戰略的計劃,提出了“爭創全國同行業第一流質量、第一流款式 、第一流服務”的方針。鄭秀康首先帶設計人員和技術骨幹到意大利考察學習世界最先 進的製鞋工藝和裝備,並先後投入近億元資金進行機械化改造,引進意大利、英國及台灣地 區的先進設備和工藝,使裝備和工藝達到世界級先進水平,大大提高了皮鞋製造水平和產品 質量。

創立品牌成功後,鄭秀康深深體會到了品牌的作用:從當初送鞋到商場被拒收、送鞋參加評 比遭 拒絕,到1994年以後,銷售商要排隊才能等到康奈的貨,一些商場經理主動接他、請他吃飯 要賣他的貨。而且,還有許多廠家願意出錢為鄭秀康做貼牌生產,甚至有人願意出1000萬元 買下“康奈”的牌子,但鄭秀康明確表示:“好不容易創出的牌子,我們堅決不賣!”

“信譽是企業的生命”,這是精明的企業家所信奉的經營法寶,也是鄭秀康不願意賣掉自己 牌子的原因。對有頭腦的成功企業家來說,信譽是企業最寶貴的資源。靠信譽成功,靠信譽 成名的企業家不在少數,因為他們懂得,卓著的信譽能夠使企業的財富與日俱增。

賣商品其實是賣信譽

溫州企業中蕕全國首批“重合同守信用”的隻有兩家,快鹿集團就是其中的一家。作為浙江 省四星級企業、浙江省優秀農業龍頭企業,快鹿集團在溫州是家喻戶曉、有口皆碑的。快鹿 集團的前身是一個曾經危機四伏的溫州糧食係統小廠——溫州味精廠,能夠一步步發展成為 在全國同行中響當當的國家大型企業,其秘訣就是快鹿集團的“名片”——信譽。

溫州味精廠本來就基礎差、底子薄,進入市場經濟環境後,麵對大企業的咄咄逼人,出路何 在呢?這時候,快鹿集團老總丁國聰審時度勢,果斷決策:實施名牌戰略,創名牌、上等級 、上效益!

丁國聰深知,信譽是支撐一個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是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所有 經濟活動必備的通行證,是市場經濟體係的基石。為了實施名牌戰略,他們寧願自我加壓, 製訂了高於行業標準的企業質量內部指標,規定不達指標不準出廠。嚴格的質量把關,使得 “快鹿”的味精年年增產幅度在20%以上,年產量每隔二三年就翻一番。

對於成功的原因,丁國聰自豪地說,這離不開我們狠抓品牌意識、質量意識、信譽意識。幾 十年來,我們的合同執行率是百分之一百,從沒發生過糾紛。快鹿的每一步路、每一項決 策 、每一件工作都始終做到講信譽、講誠信,企業就是這樣老老實實,一步一個腳印走過 來 的。大家爭買快鹿食品,就是買我的品牌,買快鹿的信譽。營銷看起來是“賣”,實質上是 “買”,通過誠信經營,取得顧客的信任,實際上“買”下了顧客的心,“買”下一批不走 的顧客。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企業失去信譽,縱然一時得利,日後也必吞苦果。因為製售假冒 劣偽產品,或不講信用、不守合同而淘汰出局的企業不勝枚舉。

“老實人終究不會吃虧”,這句古話可以說是市場經濟的一條鐵的規律。因為信譽是一個企 業精神財富和生命所在,講“信用”將成為市場主體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主要條件,講信用也 是一種生產力,這種生產力體現在能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額上。因此,商人應當明白這 樣一個道理,要生存和發展,就應當該像保護自己的生命那樣用心地維護信譽,高信譽才 能掙來長久的利潤。

李方源是溫州頗有名氣的印刷設備經銷商,當年他移師南京時,為了開展業務,他展示了溫 州老板經商的“套路”。先是摸清一大批在南京經商的溫州人的下落,然後挨門逐戶地拜托 他 們為其承攬一點兒業務,拉開一張有幾百戶的“老鄉網”。同時,他利用全國個體私營企業 工作會議 在溫州召開的機會,在會場上結識了不少南京商客,尤其是與本行業有關的客戶。雖然如此 ,但多年前“溫州貨”質量低劣的負麵影響在南京人心目中烙印很深,因此推銷舉步維艱。

通過耐心等待,機會終於來了。在全國印刷材料展銷會上,李方源請專家介紹他的產品,並 給企業免費使用。經這麼一試,國內企業都知道他的產品不錯。信譽建立起來了,上門推銷 容易多了。因此一傳十,十傳百,到了今天,他的公司在南京的信譽已相當不錯了,基本上 不用上門推銷,坐在家裏就有客商慕名而來遞上訂單。李方源深有感觸地說:小生意靠頭腦 、大生意靠信譽!

信譽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它是人與人之間在商品交換中的一種信任關係,並時時刻 刻地影響著人和企業的行為。信譽就是商人的靈魂,是特殊的無形資產,是企業競爭的核 心武器。

(九)誠信經商終會有好報

遵守諾言、老老實實、講真話、不虛飾、辦實事、不 撒謊、守信用、不食言,永遠是一個商人最優秀的品質。

李嘉誠憑借誠信發家

李嘉誠是華人首富,關於他的成功之道,已有洋洋大書記載。其實他的核心成功秘訣隻有 一個字:誠。“坦誠第一,以誠待人”就是他堅持的商業原則,他說:“我絕不同意為了 成功而不擇手段,如果這樣,即使僥幸略有所得,也必不能長久。”

李嘉誠馳騁商界,是從生產塑膠花開始的。當初,曾有一位外商希望大量訂貨。為確證李嘉 誠有供貨能力,外商提出須有富裕的廠家作擔保。李嘉誠白手起家,沒有背景,他跑了幾天 ,磨破了嘴皮子,也沒人願意為他擔保,無奈之下,李嘉誠隻得對外商如實相告。

李嘉誠的誠實感動了對方,外商對他說:“從你坦白之言中可以看出,你是一位誠實君子。 誠信乃做人之道,亦是經營之本,不必用其他廠商擔保了,現在我們就簽合約吧。”沒想到 李嘉誠卻拒絕了對方的好意,他對外商說:“先生,能受到如此信任,我不勝榮幸之至!可 是,因為資金有限得很,一時無法完成您這麼多的訂貨,我還是很遺憾地不能與你簽 約。”

李嘉誠的這番實話實說使外商內心大受震動,他沒想到,在“無商不奸,無奸不商”的說法 為 人們廣泛接受時,竟然還有這樣一位“出淤泥而不染”的誠實商人,於是,外商決定,即使 冒再大的風險,他也要與這位具有誠實品德的人合作一次。李嘉誠值得他破一次例,外商 對李嘉誠說:“你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可信賴之人。為此,我預付貨款,以便為你擴大生產提 供資金。”

外商的鼎力相助,使得李嘉誠既擴大了生產規模,又拓寬了銷路,李嘉誠由此發展成為塑膠 花大王。

誠信兩個字,幫助李嘉誠奠定了事業基礎,也造就了今日事業輝煌的李嘉誠。

同樣,對於“誠信”二字,溫州人也絕不含糊,他們深知這是中華民族信奉了幾千年的做人 真理。在生意場上,溫州人從來不欺詐、拐騙,以次充好,真就是真,假就是假,溫州商人 用他們的誠信經營為自己贏得了良好的商業信譽。

父輩欠債兒孫還

誠信是為人處世立身之本,是做人的起碼要求。對於商人來說,誠信二字更顯得特別的重 要。因為誠信不僅能夠折射出一個商人的最本質特征,還是商人的立足之本,發展之源 。如果一個商人或一個企業失去了誠信,那麼在今後的商業活動中將會寸步難行。

一個山西商人因為破產,沒有能力償還欠下的一個英國人的債務。商人臨死前,把兒子 叫到床前說:“我們家還欠一位英國老板的錢,我現在是沒辦法還了,但你要記住,你一定 要爭取還上;如果你沒能力還,一定要叫你的下一代還上。不管多少代,一定要將錢還給人 家。”

結果,商人的兒子在有生之年沒能實現父親的遺願,於是就叮囑自己的兒子,一定要替爺 爺將欠英 國人的債務償還了。其孫子艱苦創業,幾十年後成了一個大商人,於是就主動聯係那個英國 人 的後代,並將錢還給了他。因此這個英國人逢人就讚揚:“想不到中國商人也像猶太人一樣 講信用!”

在中國古代十大商幫之中,晉商為什麼能雄踞徽商、湖商、粵商等商幫之上,成為商幫之首 呢?就是晉商以信譽為命根,堅持信譽第一。晉商代表人物喬致庸把經商之道排列為首 的是守 信,其次是講義,最後才是取利。可以說就是山西商人誠信義利的價值觀,對晉商有著至 深至遠的影響。

作為新時期商幫的領軍人物——溫州商人,同樣也有著同上麵相似的故事。當選為 “ 溫州改革開放十大風雲人物”之一的葉康鬆,有一次因為在飛機上受涼感冒,到洛杉磯後 就出現背部疼痛、咳嗽出血等症狀,半個多月不愈。醫院拍胸片又經CT檢查後的結論是“惡 性腫瘤”,且已到中晚期,最多隻有三到六個月的生存時間。

這個時候,整個家庭都陷入了極度的悲哀之中,而此生已是所剩無幾的葉康鬆想的卻是如何 將債務償還。一天晚飯後,他把兒女、妻子叫到一起交代後事,並特別地叮囑說:“我一生 最遺憾 的事就是欠打火機的錢還沒還清。我走後你們做牛做馬也要把這錢給還清,否則我在九泉之 下也是死不瞑目的……”

雖然這是一場虛驚,原因是醫院的誤診。但溫州人的誠信品質由此可見一斑。誠信終有好報 ,之前多次失敗的葉康鬆在此之後,經營得非常順利,債務當然也償還清了。

南存輝以“誠信”贏得財富

著名經濟學家張維迎認為,南存輝成功的一個關鍵就是“誠信經營”。其實這是熟悉南存輝 的人們都知道的事情。南存輝從創業那一刻起,就是以“誠信”贏得人們的認可的。

與大多數成功者一樣,南存輝的童年和少年曆盡艱辛和磨難。南存輝的父親是溫州柳市鎮人 人皆知的老鞋匠。南存輝初中畢業那年,父親勞動中受傷造成粉碎性骨折,一躺就是兩年, 拉扯弟妹、養家糊口的重擔就落在了他與母親的身上。從此,13歲的南存輝就成了一個走街 串巷的小鞋匠,他每天挑著工具箱早出晚歸,修了3年皮鞋。

南存輝做事勤勤懇懇,過了十幾年之後回憶往事時,還自豪地說,人們喜歡舍近求遠到他這 裏來修鞋,不僅僅因為他的技術精湛,還有他溫和的態度和周到的服務。重質守信的 經營信念,為南存輝打下了最初的“牌子”。

南存輝後來回憶說:“修鞋那陣子,我每天賺的錢比同行多,就憑自己的速度快,修得用功 ,質量可靠。修鞋3年,雖沒賺到多少錢,但我懂得了誠實做人的道理,有質量便有市場, 守信就有希望。”

當年南存輝從修鞋中認識到誠實的重要性,如今,又把它貫徹到企業的發展中。關於他的誠 信經營,有這樣一個故事值得一提。

在一次商務談判中,麵對來自中亞的三位客商,他如往常一樣介紹自己的企業:“‘正泰’ 是一個民營企業,2001年資產22個億……”這個時候,對方的翻譯突然打斷他的話說:“他 們都不懂中文,為體現你的實力,完全可以把企業的規模說得大一點兒,我再翻譯過來,他 們會相信的。”

其實,翻譯也是一番好心,因為這批訂單是價值一個億的大訂單,而且正泰的規模小,又是 民營企業。

南存輝笑了笑說“沒必要,是多大就是多大。生意做不成是小事,丟了誠信是大事。我們寧 願少 做一筆生意,也不能騙人家!”雖然三位中亞的商人並不知道這個談判中的插曲。但正是這 個插曲,表現出了南存輝的誠信經營的態度。

溫州人當年的教訓依然是刻骨銘心、令人警醒的,而且誠信永遠是商業社會的最寶貴的資源 。當誠信作為品牌的一部分進入消費者的心目中的時候,它就贏得了最大的市場資源。南存 輝將品牌和誠信結合起來,其成功的模式和獨特的道路,也是最簡單的最有效的辦法。

鳳翔改改的故事

誠信終究是不會吃虧的,因為遵守諾言、老老實實、講真話、不虛飾 、辦實事、不撒謊、守信用、不食言等等,永遠是一個商人最優秀的品質。假如商人具備了 這 些品質,成功是遲早的事情。因為,騙子往往會以一幅信誓旦旦的樣子說自己是老實人 ,所以,真正的老實人始終是受歡迎的。

中國的西北地區有個俚詞:“鳳翔改改”,意思是很笨很傻的人。詞的曆史並不悠久,來源 也很清楚。 “鳳翔改改”是廣泛流傳在陝西鳳翔、岐山、麟遊一帶民間的一個鳳翔農婦的真實故事。

20世紀70年代,在鳳翔縣馬家坡村,有一個名叫張改改的農村婦女,由於生性老實憨 厚,加之小時候家境貧寒沒上過學,所以說話辦事便十分愚笨甚至有些傻氣。1973年,改改 的丈夫離世,留下張改改一人孤苦無依。好在馬家坡村雖小,但陝甘交通大動脈——陝甘公 路 從村口經過,公路上車輛行人川流不息,改改為維持生計,便在村口公路邊擺了一個賣水攤 謀生。

可改改不認識錢,於是她就找來一枚2分錢硬幣,一杯水隻賣2分錢,每賣一杯水,她就把 別人給的錢和自己手中的2分硬幣比照一下,小了不行,大了也不行,紙幣更不行。她的這 一賣水辦法受到了許多人的嘲笑,但不管他人怎樣說三道四,張改改依然如故,數年如一日 地堅持按自己的辦法賣水。

因此,當地人將她視為愚蠢呆傻的代名詞,如果有人要罵人笨蛋,就說“笨得和改改一樣” 。久而久之,這句話竟成了當地人的口頭禪。

但奇怪的是,像改改這樣笨的人,雖然做的是小生意,生意卻越來越好,很多人在她的水 攤前駐足觀看,有人為了喝上一杯改改“2分錢”的水,專門從大老遠趕來。

在“聰明”人眼裏,改改是個傻瓜,但這些“聰明”人可能沒有想過,一個連錢都不認識的 弱女子,能夠在幾十年時間裏,特別是在賣幾個雞蛋都會被“割資本主義尾巴”的年代裏, 靠做小生意,不僅養活了自己,還養活了家人,這是為什麼?看來,改改與笑改改是傻瓜的 人,還真難以判斷誰是真正的傻瓜呢!

有舍才有得,誠信是說老實話,辦老實事,是做人最起碼的準則與要求,它不是凡夫俗子觀 念中的傻瓜。溫州人在他們的商海生涯中,向來是有板有眼,言行一致,信守誠諾的。溫州 人深刻地理解到:誠信對於人格來講,是窗戶縫裏吹喇叭——名聲在外。誠信是金玉,誠信 終究不吃虧。

老實人不吃虧

抱樸守拙,向來是中國哲學中的最高智慧。誠信有好報,傻人有傻福,很多表麵上看起來不 可理喻的事,其實背後都是有著清晰的邏輯關係的。

1980年,溫州蒼南縣一家生產編織袋的鄉鎮企業,派幾個推銷員出去推銷產品。老實巴交的 農民李正被選上了。李正“出身不好”,不但文化水平低,而且從來沒有做過生意。他說 話老實,什麼叫“口才”,什麼叫“推銷技巧”,什麼叫“人際關係”,他祖宗三代都 沒聽說過。

李正來到某公司供銷科,科長問道:“你是——”。李正慌手慌腳地把編織袋樣品擺到桌上 ,一邊結結巴巴地用帶溫州口音的普通話做了一番自我介紹:“我是蒼南縣湖前鎮的農民, 家庭出自富農,大隊信任我,派我出來推銷產品……”

聽到李正滿臉誠懇,老老實實的交代,在場的人全愣住了。這哪像在做生意,簡直就像是 在開鬥爭會時的坦白交待。科長聽完,手一擺,不置可否地說:“那好吧,樣品留在這裏, 你過兩天再來聽回音吧。”

李正拖著沉重的腳步離開了這家公司,心中十分懊悔:你李正是來做生意的,人家沒問, 你主動談什麼“家庭出身”呢?雖然上麵政策已撥亂反正,但下麵還有不少戴著有色眼鏡的 人,“富農”二字還是使人們心有餘悸啊!

第三天,李正還是一早就到了供銷科。剛進門,科長便遞給他一份電報,他一看,臉色馬上 變得鐵青。這份電報是蒼南縣一位匿名者打來的,告訴該公司,李正是富農成分,叫他們 不要與他做生意。李正把電報還給科長,二話沒說,拎起編織袋樣品,轉身就走。

供銷科長一把拽住他,笑眯眯地說:“正因為來了電報,我們覺得你老實可靠,所以,願意 與你做生意。”就這樣,李正以“老實與忠誠”取勝,打開了業務的大門,先後推銷了價值 100多萬元的編織袋。

成功,往往與誠信結伴而行。誠實是一個優秀商人最基本的人格要素,也是做人最基本的道 德要求。誠實是成功的基石,也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路標。

(十)缺什麼也不能“缺德”

做人講人格,經商講商德。人無人格難立身,商無商德難立業。商人可以缺 市場、缺資金、缺技術、缺人才……唯獨不能“缺德”。

晉幫商人為義讓利

曆史上,晉商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古代第一商人,因為他們以德經商。在義與利的 問題上,晉商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和行為規範。他們主張“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反對以 卑劣手段騙取錢財。要求商人“利從義出、先予後取”。

清朝時候的一個山西商人,在嘉湖一帶購囤糧穀。有一年遇到大災,有人勸他將糧食 賣個好價錢,但該商人卻說,能讓百姓度過災荒,才是大利。於是,他將囤聚之糧減價售出 ,還設粥棚救濟災民。這樣的義舉贏得了一方百姓的讚譽和信任,該商人日後的生意自然 興隆昌盛。

最讓人感動、最讓人敬佩的是晉商的大德通票號。清末到民初,社會動蕩,戰亂不斷,很多 票號都處於快歇業倒閉的狀態。資本實力雄厚的大德通也曆經劫難,特別是1926年,馮玉祥 要走了大德通票號500萬石糧食、150萬銀元,大德通因此元氣大傷。

到了1930年中原大戰,大德通真正是到了生死抉擇的關頭。因為蔣、閻、馮的中原大戰,當 時山西自己發的一種鈔票叫晉鈔。閻錫山失敗以後,晉鈔大量貶值,最後快成廢紙一張了, 25塊晉鈔,才隻抵1塊新幣。

其實這也是大德通東山再起的一次絕好機會,可以拿晉鈔支付別人的存款,趁機發一筆橫 財。但大德通沒有這樣做,而是把多年積累起來的老本都投入到兌付存款之中,這是大德通 做的 最大的一次賠本買賣。經過這次折騰,原本就在困境中掙紮的大德通雪上加霜,最終造成30 萬兩白銀的虧空。兩年之後,有著80多年曆史的老字號大德通悄然歇業了。

大德通做出這個舍生取義的決定,並不是一時衝動,而是認認真真地算過一筆良心賬。東家 喬映霞神情凝重、大義凜然地說,即使是大德通為此倒閉,這樣大的一個財團也不至於讓自 己人陷落到衣食無著的地步,但對於一個個儲戶來說,如果我們不這樣做,對他們的威脅將 會是身家性命,兩者相比,孰重孰輕,不言自明。

晉商這種“為義讓利”的寬闊胸懷,足以讓現代的好多商人無地自容。而大德通這種毫不利 己 、專門利人,甚至是損己利人的做法,就是翻遍古今中外的商人故事,也是極為罕見的。

桃園三結義的“劉、關、張”,正是因為信奉一個“義”字,而共同撐起了三分魏、蜀、吳 ,占據其一的天下大局。義,是人性中極其可貴的品格。溫州人對於這個字的內涵更是傾情 詮釋,他們在大生意、小經營中從來都是“義”字當先,吃虧是福,不斤斤計較。賺錢是目 的,但偶爾損失一點,從不放在價值的天平上,用“義”的喪失去換取。

溫州商人以德經商

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大地上又出現了以溫州商幫為代表的五大商幫的新格局,他們的迅速崛 起已經 改變了中國經濟的版圖。作為新時代商幫的領頭羊,溫州商人在以德經商這個層麵上,是完 全可以與昔日的晉商相映生輝的。

錢金耐是德彙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20歲的時候,他懷揣300元,克服殘疾帶 來的不便,從溫州遠赴新疆白手創業。經過19年的艱苦奮鬥,他從一名推銷員,成長為一個 掌管126億資產,下屬16家公司,員工2100人,年納稅2000萬元的大型企業集團的當家人 。

錢金耐深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影響,從小就樹立了報效祖國的遠大誌向,從他組建德彙的 那 一天起,就把企業理念定為“德載重任,彙鑄永恒”八個大字,經營宗旨定為“源於新疆、 紮 根新疆、回饋新疆”。其理念核心是“以德報國、恩澤於民”,“以德立企,造福一方”。 錢金耐在把這些理念寫入企業發展曆程的同時也寫進了自己人生的發展曆程。

2000年3月,阿勒泰地區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大雪災,積雪達1米多厚,致使本來就極為簡陋的 農牧區校舍毀壞嚴重,許多哈薩克族孩子被迫停學。這一消息傳出之後,錢金耐向阿葦 灘民族學校捐資50萬元,以解決學校師生的燃眉之急。兩年之後,錢金耐仍牽掛著阿葦灘的 兒童,他派出公司有關人員不遠千裏去回訪看望。

在烏魯木齊市南部,有一個叫永豐鄉的地方,人畜飲水十分困難,村民要到7公裏以 外 的地方取水喝。錢金耐聞訊後,立即捐款20萬元幫助永豐鄉人民打井引水,解決人畜飲水的 困 難。當鄉長緊緊拉著錢金耐的手激動地說:“我們咋就遇到了這樣一位大恩人呢?”錢金耐 真誠地對鄉親們說:“回報社會、報效人民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以德立企,造福一方”是錢金耐執著的追求。他先後累計捐款1200萬元,用於抗震救災、 扶貧幫困、助教助殘、擁軍優屬,資助少數民族貧困大學生。

以德經商,按現在流行的說法,就是商人要有“德商”,它是指一個人的德性水平或道德人 格品質,具體內容包括體貼、尊重、容忍、寬恕、誠實、負責、平和、忠心、禮貌等各種美 德。一個有商德的商人,一定會受到信任和尊敬,自然會有更多成功的機會。

企業家要有社會責任感

美國福特公司老板福特曾講過:當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並不太難,能讓企業賺錢就是了;但當 一個偉大的企業家不容易,這種企業家要懂得社會責任。南存輝作為溫州商人的代表人物, 就是這樣一位有社會責任、令人尊敬的人。

毀譽參半的《福布斯》中國內地富豪排行榜,南存輝已連續三年名列其中。雖然南存輝排名 不是第一,但他的可貴之處在於,他在該雜誌列出的2000年50名大陸富豪中,是同時進入中 國民營企業納稅50強的4位企業家之一。而且連續幾年,納稅總額均列全國民營企業之首。

對此,有媒體稱讚道:“通過富豪榜納稅榜雙重考驗,正泰盡顯真富豪風采!”中央電視台 的主持人還風趣地說:“我看我們的稅務部門應該請南先生擔任稅收工作的形象代言人!”

除了誠信納稅,在有關正泰集團的資料中,有一個數據變化得最快。1996年,該集團向社會 公益事業捐資數額為300多萬元;1999年,捐資數額增至1000多萬元;2001年達到3000多萬 元;2005年,捐資更是多達6800多萬元,雄踞民企慈善榜榜首。

最具影響力的是,在南存輝等人的積極倡導下,正泰所在的樂清市誕生了全國首家民營企業 扶貧組織——樂清市民營企業扶貧濟困總會。由南存輝親任會長的這個扶貧濟困總會,是為 扶持樂清貧困山區和革命老區脫貧致富,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而產生的。總會成立 伊 始,企業家們紛紛響應,156家會員企業先後捐資近3億元,其中南存輝就捐了2000萬元。

在溫州,人們都知道南存輝的個人簽名含金量最高,憑個人的簽名可以獲得數億元的貸款。 不少研究正泰經營理念的學者認為:正泰在創造物質文明的同時,也在著力建設精神文明, 塑造了企業家和員工的精神風貌,塑造了一種新型的社會生產、生活方式和做人方式。

聽一聽南存輝這個溫州人中的偶像級人物自己說的一些話吧:我們拚命擠進納稅排 行榜,我們拚命退出富豪榜;企業有“兩個上帝”:一個是顧客,一個是員工,要善待這“ 兩個上帝”;錢是身外之物,多一個零少一個零何必緊張,最要緊的是做人:生命的質量不 等於錢的重量,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在國家民政部的指導下,由中國社會工作協會主辦的《公益時報》與企業公民委員會共同編 製發布了“2005中國大陸慈善家排行榜”,榜單按照捐贈數額多少排列。在此次入選排行榜 的136位慈善家中,其中溫州慈善家就有9位,入榜人數位居全國第一。

商人想要賺錢,就得向南存輝這樣優秀的溫州商人學習。試想一下,一個道德敗壞的人, 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從商還是從政,怎麼可能功成名就呢?

商德是做人興事之本

做人講人格,經商講商德。人無人格難立身,商無商德難立業。商德才是創業者做人興事之 本,高尚的人格就是挖掘不完的財富,以德經商在競爭中總會勝人一籌。因為以德經商能夠 收得民心,而得民心者能得天下,何況賺錢呢?

趙章漢係溫州樂清人,1966年12月出生,少年時獨闖商海,經過幾十年的坎坷奮鬥,他完成 了人生的大逆轉,從成千上萬的商人中脫穎而出,成為一個擁有上億元資產的企業家。

10多年以來,趙章漢為公益事業捐款累計達到3000多萬元。不僅為自己爭得了榮譽,樹立了 溫州人的形象,而且他的事跡在報刊報道後,他本人收到了無數的來信:有的願與他合作, 有的向他求職,有人向他提供信息,有的市、地區政府部門邀請他去當地開發投資等等,良 好的口碑與廣泛的人緣給他的經營帶來了不少便利。

趙章漢常說:“‘助人為樂、與人為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不僅要 擁有財富,更應該擁有愛心,市場經濟為我們提供了發展的機遇,並收獲物質利益,反哺社 會、回饋社會,理所當然、義不容辭。”

更讓人感動的還有被稱為“中國女保爾”的王樂秋。她17歲跟姐夫和姐姐到南昌市做電 器生意,1993年7月,王樂秋回家鄉探親時,不慎從4樓陽台上摔下,當場昏死過去。經搶 救,做了9次手術後,王樂秋終於逃脫了“死神”的魔掌,卻落下了脊椎外傷性截癱,成了 一名坐在輪椅上的殘疾人。

王樂秋摔成重傷後,她母親和姐姐在醫院裏衣不解帶地照顧她,苦口婆心地勸導她,鼓勵她 。社會上一些好心人也紛紛到醫院裏看望她,安慰她。骨肉親情和社會關愛給了王樂秋活下 去的勇氣。她立下誓言:為了家人和社會上所有關愛我的人,我一定要從輪椅上站起來,做 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王樂秋截癱的6年裏,結識了許多好醫生,也認識了許多和她一樣不幸的截癱病人。一個大 膽的想法在她的心裏醞釀成熟:她要創辦一家福利性質的“外傷性截癱病人康複中心”,幫 助 更多的截癱病人站起來。王樂秋的想法不僅得到家人的大力支持,而且得到當地政府及許多 截癱專家們的支持。許多醫生紛紛表示,願意不計報酬加盟王樂秋的“康複中心”。

1999年1月,王樂秋租了10多間房子,聘請了10多位醫生和20多位護士,投入她全部的存款6 0多萬元,創辦了江西省第一家“外傷性截癱病人康複中心”。王樂秋一邊在康複中心工作 ,一邊還繼續做電器生意,但她把做生意賺來的錢全部用於康複中心。

對一般病人,該中心隻收取藥費、夥食費、護理費。對家境困難的病人,該中心完全成了福 利醫院,不但分文不收,病人出院後還寄去各種藥物。康複中心開辦至今,已收治了300餘 位截癱病友,並為貧困的病友減免了費用10萬餘元。

這就是溫州人的人格力量,而人格是衡量商人素質高低的首要因素,這正如人們所說:有多 大人格,辦多大事情。那些優秀的溫州商人所具有的高度的責任感、博大的胸懷、誠實的態 度和公正的行為,是他們能夠將企業做大做強的最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