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科學發展觀與領導思維創新(3 / 3)

2.以人為本的基本要求

第一,堅持以人為本,就要以實現人的全麵發展為目標,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醫療保障條件,增強人民群眾的健康體質,不斷改善人民群眾的勞動條件,使勞動從作為謀生的手段逐步變為生活的第一需要。顯然,這裏說的人的全麵發展目標,與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共產主義要達到的人的自由全麵發展的目標是一致的。這個目標雖然在社會主義階段不可能完全實現,但是社會主義畢竟是向這一偉大目標邁進的一個曆史階段。在這一階段我們就這樣提出問題,對於把握前進方向,對於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減少盲目性、增強自覺性,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指導意義。

第二,堅持以人為本,就要逐步健全社會主義經濟製度,從經濟製度上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全麵發展所需的物質條件。一切發展的政策都要以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歸宿點,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使廣大人民群眾能夠平等地享受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逐步消除分配不公,消除貧富懸殊和兩極分化現象,實現共同富裕。

第三,堅持以人為本,就要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製度建設,為人民平等享有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提供製度保障,使廣大人民群眾依法行使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參與經濟文化和其他社會事務的管理,使廣大人民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迸發出來,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步伐。

第四,堅持以人為本,就要始終重視發揮人民群眾的曆史主體作用。在謀取發展的過程中,要以大多數人作為依靠力量,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二、創新思維是領導幹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備素質

當今,我們麵臨著政治多級化、經濟全球化的考驗,工作麵臨著複雜的外部環境、繁多的市場信息,領導幹部隻有敢於、勤於和善於創新思維,才能適應新形勢發展的客觀要求,推動工作順利開展。

(一)創新思維是領導幹部的正確選擇

事物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思維必須隨著客觀事物的發展變化而更新。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善於創新思維是領導幹部必須麵對的正確選擇。

迎接市場經濟的挑戰需要創新思維。計劃經濟模式下,由於國家實行“一包到底”的政策,隻要按計劃組織生產就行了,所以不需更多的思維,更談不上創新思維。這種體製鎖定了領導幹部的目光,鈍化了人們的思維,使工作缺乏主動性。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供求關係瞬息萬變,市場競爭空前激烈,優勝劣汰成為競爭中不可抗拒的潮流。在這種經濟環境下,領導幹部隻有用創新的思維作出適應市場經濟的決策,工作才能得心應手。

解決社會深層次矛盾需要創新思維。過去承襲了計劃經濟太多的遺產,積累了太多的深層次矛盾。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這些矛盾愈加顯示出來。例如,事業單位和部分國有企業普遍背著冗員過多、債務和企業辦社會三大負擔。對於這些深層次的矛盾,既回避不了,也繞不過去,靠一般的辦法更不能解決。隻有創新思維,才能找出一條新的出路。

建立現代工作製度需要創新思維。建立現代工作製度,需要與國際慣例接軌,機製要創新,技術要改造,產品結構要調整,產權製度要改革等等。這些目標隻有依靠創新思維才能逐步實現。

(二)創新思維是領導工作創新的基礎和核心

實現正確的領導重在創新。創新思維是發現和運用客觀規律,獲得有益於人類的新思想、新理論、新產品、新成果的能動活動。隻有憑借創新思維,人類才能擺脫像動物一樣被動地適應自然的處境;隻有憑借創新思維,領導者才能發揮自身智能優勢,透過種種複雜的事物現象,把握規律性,產生新理念,想出新辦法、提出新對策,解決新問題,開創事業新境界。因此,領導者必須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加強學習修養和實踐鍛煉,以具備創新意識、創新勇氣、創造性思維、創新能力,核心是創造性思維(通常稱之為創造思維)。

創新意識是指具有為人類的文明與進步作出貢獻的遠大理想,有為事業的發展而獻身的高尚精神和有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與時俱進,改變跟不上時代前進步伐的舊觀念,樹立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的新觀念;創新勇氣是指有無私無畏、敢冒風險、不屈不撓、勇立潮頭、誓創一流、永不滿足、不斷進取的品質,有經受得住來自自身和環境壓力的“敢為天下先”的膽識;創新能力是指具有把理想、精神、願望轉化為有價值的、前所未有的精神產品或物質產品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勇氣主要解決“為什麼要創新”和“敢不敢創新”的問題。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則解決“如何創新”的問題。創造性思維解決的是如何形成創新的思想、理論及設計。創新能力則解決如何把創新的思想、理論及設計轉化為實際的精神產品或物質產品。可見,創新意識和創新勇氣是實現創造發明的前提與動力,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麵;問題的另一個方麵是,創新意識、創新勇氣和創新能力又必須要有創造性思維作基礎,離開創造性思維,創新意識將成為不切實際的空談,創新勇氣也會變成盲目的衝動;離開創造性思維,精神產品或物質產品的產生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謂的“創新能力”也不過是事倍而功半的傻幹,甚至是徒勞而無功的蠻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