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習王樂義“對黨忠誠牢記宗旨”的堅定信念(3 / 3)

在帶領鄉親們通過種植大棚菜實現富裕和嚐到了科學種田的甜頭後,王樂義並沒有就此止步,又帶領鄉親們在調整產品結構、搞好科技創新上做文章。他與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合作,聘請專家學者指導,始終占領蔬菜技術“製高點”。與此同時,大棚立體種植、大棚水果、大棚養殖等獲得成功。他還派人到國外考察,引進了國內外150多個名優新品種。2001年,三元朱村和新疆一家企業合作成立蔬菜加工企業,推出以王樂義名字命名的“樂義蔬菜”品牌,產品銷往西歐、美國、韓國、新加坡等地。

1990年,壽光縣推廣冬暖式大棚技術,王樂義當總指揮,他全身心撲在推廣大棚技術上。這一年,全縣發展的5 l 30個冬暖式蔬菜大棚全部獲得成功。壽光縣委考慮王樂義推廣大棚蔬菜是個“好把式”,研究決定由他出任正科級的縣蔬菜辦公室主任。在縣這個層次上,許多人熬一輩子,也熬不上“正科”,何況還是個響當當的“實職”?有人感歎“王樂義運氣真是好”。但他謝絕了這個職務。下麵這段對話就能充分說明王樂義幹工作的真正目的是什麼,也最能說明他所信奉的價值觀和利益觀:當時的縣委書記王伯祥找到王樂義:“樂義啊,縣蔬菜辦還缺個主任,組織上研究讓你幹,怎麼樣?”王樂義:“王書記啊,我都50歲的人了,也沒多少文化,就是個農民。現在幹部都年輕化、知識化,我上去不是擋年輕人的路?能幹好村裏的事就不錯了。”王伯祥: “搞技術推廣,你是個好手,拽著胡子過河過度謙虛(牽須)可不好啊。”王樂義:“推廣技術是我的責任,你是縣委書記,我是村支部書記,不管哪一級書記,隻要是黨員,就有義務讓老百姓都富起來,工作為的就是群眾過上好日子,不能把它當作要名要利的招牌。再說,三元朱村也離不開我。”

王樂義樸實無華的言語,讓我們想起毛澤東同誌的一段話。這段話是毛澤東同誌在延安一次講演中說過的:“有個美國記者問我:‘你們辦事,誰給的權力?’我說:‘人民給的。’我們的責任是向人民負責。每句話,每個行動,每個政策,都要適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錯誤,定要改正,這就叫向人民負責。同誌們,人民要解放,就把權力委托給能夠代表他們的、能夠忠實地為他們辦事的人,這就是我們共產黨人。”

王樂義做支部書記28年,三元朱村從貧窮到富裕,但他自己並沒有致富,仍然住著幾乎是全村最差的平房。老伴梁文榮說,自從當村支部書記後,老王就往家帶過400元錢,買了一輛三輪車。就是這400元錢,還是他從個人獎金中摳出來的!從下麵王樂義與一位記者的對話也中可以看到,今天的農村黨員幹部應該如何對待自身的利益與群眾利益的關係,這也是我們要向王樂義同誌學習的重要方麵:

記者:“到今年,您做了28年支書。很多和您一樣、甚至不如您的人,都發了大財,您心裏平衡嗎?”

王樂義:“這個問題,真沒有考慮過。其實,黨和政府給了我很多榮譽。但榮譽再多,我也是壽光的一個農民,老百姓都用的著我,我很充實,很幸福。看到那麼多曾經貧困的老百姓,靠大棚致富,我很高興。”

記者:“這麼多年,您一直在奮不顧身地推廣技術,為的啥?”

王樂義:“這麼多年。我一直有個想法,就是水有源樹有根,知黨情就該報黨恩。幹工作就是要為了群眾過上好日子。1978年,做大手術時,我是支部副書記。我家姊妹7個,世代貧農,哪裏有錢做那麼大的手術?手術費是組織墊的,這條命是黨給的。從我當選支部書記哪天起,我就想多活一天就為黨多工作一天,多為老少爺們幹點事。盡可能把一分一秒時間都利用起來。”

記者:“那您出力那麼多,家裏作出了那麼大犧牲,您覺得值嗎?”

王樂義:“我是經曆過生死的人,這些早看開了。我做了分內的事,黨和人民認可了我,我很知足。”

記者:“您多數時間在外,連頓囫圇飯都難得和老伴一起吃,每天都很累,什麼時候是個頭?”

王樂義:“隻要群眾信任我,我就願意幹。”

話語質樸,含義自明,一個知黨情、報黨恩的優秀共產黨員的高大形象,站立在我們麵前。“農民之子”,這是中共山東省委書記張高麗對王樂義的評價。這是一個農村共產黨員的最高價值所在,也是我們在學習王樂義時必須要認真思考的一個基本問題。如何做一名合格黨員?怎樣成為一名優秀黨員?如何贏得“農民之子”的光榮稱號?王樂義用樸實的言語和實在的行動,作出了響亮的回答。

3.“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我們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黨的性質決定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黨的綱領、路線、方針和政策,集中反映和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黨的一切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為著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因此,無論社會如何發展,人的思維意識如何改變,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都不會改變,也永遠不能改變。

黨章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眾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聯係,不允許任何黨員脫離群眾,淩駕於群眾之上。黨在自己的工作中實行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王樂義正是實踐黨的根本宗旨的突出代表。對於一個共產黨員來說,什麼事大?什麼事小?王樂義以實實在在的言行寫給了自己的答案,他說: “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個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