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8月13日,三元朱村首批17個大棚破土動工。12月24日,第一批越冬黃瓜上市,開秤就是每公斤20元,賣到春節後還不落價。大棚戶們在春節前就把貸款還上了,17個大棚平均收入兩萬七千元,最高的掙了3萬多。活生生的事實,讓群眾看到了希望,種大棚菜的熱情一下子高漲起來。
2 .天下農民是一家
為了保持技術上的領先水平,占領蔬菜生產的“製高點”,1991年以來,王樂義帶領技術人員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在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利用上做了很多大膽嚐試和積極探索。1992年,在北京農業科學院王憲彬教授的幫助下,無公害蔬菜首次在三元朱村開發成功,並取得國家質量監督局發放的無公害農產品標誌證書。2001年,三元朱村被農業部授予國內首批“無農藥殘毒放心菜生產基地”。這一年,王樂義以自己的名字注冊了“樂義”牌蔬菜商標;2002年,三元朱村發展了無公害蔬菜基地5000畝,建成有機質、生態型、無土栽培型蔬菜基地2000畝,產品都達到了A級或AA級標準。在經營方式上,王樂義大膽決策,采用公司連基地、基地帶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設立無公害蔬菜基地服務站,統一管理,統一收購,統一銷售,檢測合格的蔬菜統一使用“樂義”商標。這樣一來,蔬菜有了保證,價格也提高了。現在,三元朱村的蔬菜質量全部達到國際標準,已經漂洋過海出口到了歐洲人的餐桌上。
從王樂義帶領三元朱村黨員幹部群眾艱苦奮鬥、共同致富的實踐看,農村基層黨組織和農村黨員幹部是發展集體經濟的決策者和組織者,理所當然要負起職責,增強服務意識,做好服務工作。談窮而退縮、談難而退縮,就不是合格的農村黨員幹部。根據三元朱村的經驗看,農村黨員幹部學習王樂義,重點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搞好政策服務。要采取多種形式,大力宣傳黨在農村的富民政策,使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家喻戶曉,深人人心。並結合本地實際,為促進發展提供優惠政策,做好政策谘詢。
二是搞好信息服務。信息不暢是製約廣大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因素,是城鄉差別的一個衡量指標,它的負麵影響表現在廣大農村的方方麵麵。為此,廣大農村黨員幹部要自覺地、主動地通過多種渠道和多種手段,廣泛地收集經濟、文化、市場等方麵的信息,並把它們分門別類,加工過濾,及時提供給群眾,指導生產,發展經濟。
三是搞好資金服務。這包括從上級財政爭取來的資金,主要用於興辦急需事業;通過“低門檻”政策吸引進來的外資和內資,主要用於發展集體經濟;通過運用利益調節機製把農民手中的閑散資金集中起來,為發展生產缺乏資金的農戶提供幫助。
四是搞好現代科學和實用技術服務。“科技興農”是今後發展的大方向,也是農村發展的主要依靠力量。說到底,農業的發展,農村的進步,農民的富裕都離不開現代科學和實用技術。因此,廣大農村黨員幹部要大力普及現代科學知識和實用技術,盡快滿足農民群眾對科技知識的需求,不斷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為大幅度提高農業經濟增長中的科技含量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是搞好項目服務。發展現代化農業,實現農民增收,必須以項目為載體。實踐證明,沒有一定數量、規模、效益型的項目,經濟發展就沒有強大的牽引力、拉動力;上一個好的項目,就等於打造一座“銀行”。因此,應從實際出發,本著“因地製宜、科學發展”的原則,在優化產業結構的同時,幫助農民精心謀劃一批短平快、科技含量高、發展潛力大的農業生產項目。在此基礎上,大力興辦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特色農業、支柱產業和市場競爭力強的“自主品牌”,形成“以農為本、項目牽動、多元並舉、統籌發展、全麵繁榮”的新格局。
六是搞好流通服務。流通是農民增收的橋梁和紐帶。隨著農村城鎮化建設的發展,農產品供求關係也發生了根本變化。但農產品銷售渠道不暢、農民買難賣難的問題依然程度不同地存在,農民迫切要求整頓農村市場經濟秩序,嚴打偽劣假冒產品,改善農產品流通環境,廣辟“綠色通道”。因此,要鼓勵農商掛鉤,農企聯姻,發展訂單農業,規範產銷合同,建立風險共擔、重在誠信的“承諾約束機製”。同時要加強對農村各類流通組織的依法監督和管理,為農民搞活農產品流通創造寬鬆條件。農村黨員幹部要轉變觀念,主動牽線搭橋,溝通產供銷渠道,使所在區域的農副產品不斷外銷,減少不必要的產品積壓;同時,為本地村辦企業提供足夠的原材料,使企業效益不斷提高。
我們學習王樂義,不僅要增強帶領群眾致富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更要堅持講究科學和實事求是的原則,采取綜合措施,廣泛開辟農民增收渠道。具體來講,要堅持做到以下幾點:一要充分尊重群眾意願。無論是確定發展方向、發展項目,還是製定發展措施,都要調動群眾積極性,以農民自願、村民自治為主,不搞強迫命令,不搞大包大攬。二要實事求是,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從實際出發,以求真務實的態度和真抓實幹的工作作風做好各項農村工作。比如,當前製定新農村建設的目標、任務和措施時,既要按照新農村的標準嚴格要求,又要切合實際,切實可行,不增加農民負擔,不搞強行攤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脫離實際的政績工程。三要因地製宜,突出重點。當前的各項農村工作都要圍繞和服務新農村建設來進行。要深入調查研究,因地製宜,因村製宜。在村規劃上,要根據本地客觀條件,科學編製規劃;在新農村建設模式上,力求以人為本,與自然和諧,格調新穎,形式多樣;在方式方法上,先易後難,分步實施,不搞齊步走、一刀切。一方麵要按照統一部署,統一規劃,整體推進;另一方麵,又要抓重點,攻難點,出亮點,集中力量,整合資源,著力規劃建設一批具有較高標準和較強示範作用的新農村示範點。四要循序漸進,務求實效。帶領群眾增加收入要建立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廣大農村黨員幹部要因勢利導,抓好典型引路,抓好示範帶動,做到以點帶麵,點麵結合,紮實推進,務求實效;不急功近利,不搞形式主義,切忌違背群眾意願和客觀條件強行硬推什麼產業或者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