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曾說過, 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運動。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引導無產階級革命運動走向勝利的科學。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 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並致力於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的結合。黨的十五大報告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理論發展,曾作過係統的說明:在黨的曆史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有兩次曆史性飛躍,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第一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它的主要創立者是毛澤東,我們黨把它稱為毛澤東思想。第二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它的主要創立者是鄧小平, 我們黨把它稱為鄧小平理論”。中國的革命運動正是在這兩大理論成果的指導下展開的。而這兩大理論成果,從根本上說,都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在中國革命理論體係中的“具體化”。
二、 科學的世界觀是優良黨鳳的哲學底蘊
一個政黨的黨風如何,說到底是世界觀的問題,世界觀是黨風的內在本質,黨風是世界觀的外在表現。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革命鬥爭中形成的“三大作風”:理論聯係實際,密切聯係群眾和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正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在黨的實踐活動中的具體化。
(一)理論聯係實際的哲學基礎,是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
唯物辯證法認為,人的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是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過程中的兩個側麵,是對立統一的關係。人的認識,尤其是科學 的理論,往往產生於實踐的需要,是以實踐為出發點的;而理論一旦從實踐中產生出來,它的任務和使命就是回到實踐中去,指導實踐, 為實踐服務。同時,理論也隻有在實踐中才能檢驗其真理性的程度,並得到不斷地豐富和發展。由此決定了:一方麵,無產階級政黨的實 踐必須有科學的理論作指導,否則,這種實踐活動就會因失去正確的 政治方向而陷入盲目性。另一方麵,科學的理論必須麵向實踐,為實踐服務,否則,理論就會成為空洞的不著邊際的東西,成為僵死的教條。毛澤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偉大力量,就在於它是和各個國家具體的革命實踐相聯係的”,“中國共產黨人隻有在他們善於應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善於應用列寧斯大林關於中國革命的學說,進一步地從中國的曆史實際和革命實際的認真研究中,在各方麵作出合乎中國需要的理論性的創造,才叫做理論和實際相聯係。”顯然,這裏所說的“理論”,就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實際”,是指中國革命的客觀現實。而“聯係”則是強調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研究、解決中國革命與建設中的實際問題。可見,唯物辯證法為我 們黨形成理論聯係實際的優良傳統提供了重要的哲學基礎。
(二)黨的群眾路線和密切聯係群眾的理論依據,是馬克思主義 唯物史觀對人民群眾曆史作用的充分肯定
曆史唯物主義肯定人類社會的發展史,首先是物質生產方式的發展史,同時也是作為物質生產過程的基本力量人民群眾的曆史。由此出發,唯物史觀認定人民群眾是推動曆史前進的決定力量,是曆史的真正創造者。這同一切剝削階級所主張的英雄史觀,是根本對立的。依據這一原理,無產階級政黨要想取得革命的勝利,就必須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組織和領導人民群眾參加到革命運動中來。黨的群眾路線、群眾工作方法和密切聯係群眾的優良傳統,正是對唯物史觀上述原理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
1922年7月,黨在二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中規定:“黨的一切運動都必須深入到廣大的群眾裏麵去。”1925年10月,在擴大的執委會通過的文件中,中共中央進一步強調:“中國革命的將來命運,全看中國共產黨會不會組織群眾,引導群眾”。1943年6月,毛澤東為中央起草《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幹問題》的決定,標誌著黨的群眾路線的成熟。在文中,毛澤東係統地闡述了黨的群眾路線所包含的內容和實際步驟,指出:“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就是說,將群眾的意見(分散的元係統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集中的係統的意見), 又到群眾中去作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 於行動,並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後再從群眾中集 中起來,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如此無限循環,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在這裏,毛澤東不僅科學地分析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集中起來,堅持下去”這種正確方法的全過程及其各個環節,而且把黨的群眾路線提到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高度。這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史上是一個創舉,也使黨的密切聯係群眾的優良傳統得到科學化、係統化。
(三)批坪與自我批評,是唯物辯證法的矛盾法則在黨內生活中的具體體現
在中國共產黨由幼稚走向成熟的過程中,正確地開展批評與自我 批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27年8月7日,中國共產黨在漢口召開的中共中央緊急會議上,運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徹底地批判了陳獨秀的右傾技降主義錯誤。會議在《告全黨黨員書》中旗幟鮮明地宣告,“我們的黨公開承認並糾正錯誤,不含混不隱瞞,這並不是示弱,而正是證明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力量。我們深信本黨的生命與力量決不致於怕披露和批評我們的疏忽和缺點,甚至於披露於我們階級仇敵之前也無所怕。……我們勝過敵人的地方,正在於我們是最先進的階級――無產階級之先鋒隊,能夠在自己的錯誤經驗裏學習出來,絕無畏懼披露自己的錯誤,並且有力量來堅決的糾正”。1929年12月,針對紅四軍黨內存在的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毛澤東在古田會議決議中,進一步具體地提出了關於正確開展黨內批評的一係列原則和方法,並明確指出“黨內批評是堅強黨的組織、增加黨的戰鬥力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