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共產黨員應樹立什麼樣的人生觀(3 / 3)

我們共產黨的幹部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就應該努力做到以下三點:一是要立大誌,不存大己。共產黨的幹部,是以實現共產主義為人生理想,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己任,以為人民謀利益作為人 生的最大價值,而不是為了牟取個人私利。領導幹部要抵禦極端個人主義的衝擊, 樹立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艱苦奮鬥的宏偉誌向。二是要立誌做大事,不要立誌做大宮。黨員領導幹部要珍惜人民賦予 的權力,應該為宮一任,造福一方,要在自己的崗位上為人民做出第一流的工作,創第一流的業績,而決不能把心思用在鑽營上,更不能跑官、伸手要官。三是重榮譽,淡泊名利。作為黨員領導幹部,應該珍惜共產黨人的光榮稱號,清清白白做人,兢兢業業幹事,把黨和人 民的利益始終放在首位,把維護黨的威信、維護黨員領導幹部的榮譽放在首位,而決不能把個人的名利、地位放在第一位,更不能為謀取個人的名利和地位而不擇手段。

三、努力解決群眾迫切要求解決的問題

《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中,總結我黨執政經驗的第四條明確提出:“必須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始終堅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所論述的經驗告訴我們時代在發展,黨的任務在變化,但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沒有變。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仍然必須時刻關心群眾利益。

(一)發展生產力,給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就教育我們的黨員幹部要注意經濟工作,必須給人民看得見的物質福利。 現在我們的中心任務是搞經濟建設,如果我們不能帶領群眾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更談不上 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員幹部。這就告訴我們:作為執政黨的黨員幹部來講,我們僅僅做到和群眾“一塊苦” 、“一塊窮”是不夠的,還必須組織領導群眾發展生產,告別貧窮。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吳天祥同誌曾對領導幹部講:“作為領導幹部,每個人都麵臨著一個不能回避的問題,即你這一任下來要留下什麼?是留下政績,是留下空白,還是留下罪惡?!”如果留下罪惡,要受到黨紀國法的製裁。 如果留下空白, 即使你本人還算廉潔, 沒有幹什麼危害人民的事情, 但是,手握重權不為老百姓辦事,不能領導人民群眾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給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或麵對困難精神不振、一籌莫展、喪失發展機遇,那麼,人民群眾也不擁護你。有一位縣長就是這樣的幹部,-任下來,生產力沒什麼發展,人民生活也沒什麼改善,精神文明建設沒什麼起色,周圍各縣的經濟都發展很快,人民群眾一比較就不滿意了。他卸任時,群眾給他送了一副對聯是:“兩袖清風不幹事,無所事事太平宮”。兩袖清風是好的,是黨員幹部必須堅持的,但是僅僅不貪汙、不腐化、不違法亂紀還不夠,還要高效率地工作, 運用權力為人民謀取最大的利益。 在一些麵臨困難的國有企業, 如果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幹部能夠身先士卒,依靠廣大職工群眾,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把困難的國有企業搞上去,這就是順應了時代,這就是共產黨員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生價值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