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人堅持人生的價值首先在於對社會、對人民的奉獻。人生價值包括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也就是既包括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也包括個人對社會的奉獻和責任。在共產黨人的眼中,人生的價 值不僅是自己的存在和需要得到社會與他人的承認和滿足,而主要在 於個人對社會與他人盡了多少責任,作了多少奉獻。人生的價值從根本上說,既不能以金錢的多少來衡量,也不能以官職的大小來衡量。 金錢的多少,並不反映人生價值的大小;官職的高低,更與人生價值 的大小沒有必然的聯係。衡量一個共產黨人的價值標準,就是看其對 人民是否能夠作出元私奉獻。隻有胸懷大誌、淡泊名利、為人民甘於奉獻的人,才能實現人生的最大價值。共產黨人對人民作出的無私奉 獻越多,其人生價值就會越大。
一個真正的共產黨人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在工作中不講環境優劣,不管報酬高低,不畏艱難困苦,不懼流血犧牲,這就叫任勞;在 工作中不論職位高低,不計名利得失,不怕委屈誤解,能夠顧全大局,甘當無名英雄,這就叫任怨。從黨的事業和人民利益出發,才可能胸懷全局,立足本職,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羅榮桓在這方麵就堪稱楷模。
1933年初,黨的臨時中央進入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當時,任紅軍一軍團政治部主任的羅榮桓,被調到總政治部做民運工作,他毫不計較職位的高低、個人的恩怨,愉快地服從組織的分配,立即投入 到了擴大紅軍的工作中。 羅榮桓親自帶著由一群青年組成的工作團,深入興國農村,每天和大家一起到田頭幫助老鄉們幹活,宣傳紅軍三次反“圍剿”的偉大勝利,揭露蔣介石正在發動的第四次“圍剿”, 動員蘇區青年參加紅軍,保衛蘇維埃政權,保衛勝利果實。經過艱苦細致的工作,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動員了三千多名青年參加了紅一軍 團。由於羅榮桓做擴大紅軍工作的出色成績,中華蘇維埃第二次代表 大會獎給了他一個銀牌,一套灰色軍裝。1934年秋天,紅軍在長征之前,成立了紅八軍團,羅榮桓被調去當政治部主任。這時的軍團長曾經是羅榮桓手下的一個連長,政治委員不久前則是一軍團下屬的一 個團的政委,現在卻都成了羅榮桓的上級領導。但是,羅榮桓對此毫 不在意,他對兩位領導都很尊重。這時,有的同誌覺得不公平,為羅榮桓打抱不平。知道此事後,羅榮桓專門找這位同誌談話,他說:“我們參加革命,為的是打倒蔣介石,建立新中國,為的是實現共產主義理想,不是為了當官。 今天我領導你,明天你也可能成為我的領導, 不要論資排輩,要服從組織的決定,不應該計較地位高低,更不要隨便散布不滿情緒,以免影響團結。”這個感人的故事,生動地反映了羅榮桓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的精神。
為國分憂,為民解難,任勞任怨,甘於奉獻,是許多優秀共產黨 人所具有的高尚品德。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現代著名 小說作家趙樹理,他的生命價值也稱得上是在於對人民的無私奉獻。 趙樹理曾任中國文聯常委、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國曲藝工作者協會 主席等職,他還是中國共產黨第八次代表大會代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二、三屆代表。趙樹理不僅為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 出的貢獻,他還主動為國分憂,經常慷慨濟貧,具有高尚的人格和無私奉獻的精神。趙樹理曾經說過:“錢,是人民幣,來自人民,再交到人民於裏就行了。”趙樹理的許多著名小說,都被前蘇聯、美國、 日本、法國等國家翻譯出版,他經常收到從國內外寄來的稿酬,有些 稿酬他根本不取回家,而是直接交了黨費。趙樹理同誌曾經向組織提 出建議,取消對自己既拿工資又得稿酬的雙重待遇,並且自動放棄了 國家發給的薪金。趙樹理同誌下鄉體驗生活從來不讓單位報銷差旅 費;有病住院,也從來沒有報銷過醫療費,為國家節省了大量的開支。著名小說《三裏灣》出版後,趙樹理得到了一萬多元的稿費。當時,他花了“陰元買下了東單附近的一套房子。1964年,趙樹理調回山西文聯工作時,他無償地把這座房子交給了作家協會。趙樹理同誌的生活一貫儉樸,從不亂花一分錢。當年,晉冀魯豫邊區召開“群英會” ,趙樹理去參加會議的時候,曾因為穿著不體麵引起誤會,被哨兵攔在了會場外麵。可是,趙樹理對需要幫助的人卻很慷慨大方,當有人找趙樹理幫助解決生活上的困難時,他總是給予資助,他這樣說過: “人家找我開口不容易,總要替人著想,自己摳緊一些嘛!”在十年動亂中,趙樹理含冤去世了。趙樹理的老伴和孩子們在清理他的 遺物時發現,他所留下的,除了一些沒被抄走的殘留的書籍以外,“既沒有金也沒有銀,他沒有收藏一幅名人古畫,沒有買過一件古玩玉器, 也沒有存折,隻是留下了滿滿兩大罐煙頭,兩角七分錢和一個用了多少年的術煙鬥。”這就是一個著名作家和黨的幹部身上所體現出的崇高境界,這就是趙樹理同誌身上所體現出的人生價值。
與羅榮桓和趙樹理的高尚人格相比,在現實生活中,有的黨員幹
部的行為顯得格外渺小。一些人在錯誤的價值觀的驅使下,信奉的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他們或貪圖享受、盲目攀比、揮霍浪費、奢侈無度, 把紙醉金迷的生活當成人生的最大樂趣;或以權謀私、 憑借手中的權力,非法謀取個人、家庭或小團體的利益,甚至為了一己私利,與民爭利,不惜損害人民群眾的利益;或好大喜功、弄虛作假、欺上瞞下,把個人出名獲利當成辦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或玩弄權力、拉幫結派、“官本位”意識濃厚,一心隻想升官晉級等等,這些表現與黨對黨員幹部的要求相去甚遠, 與那些為人民無私奉獻的人的崇高境界相比有天壤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