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2 / 3)

3.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是一個有著共同價值信仰和道德行為規範的社會

共同的價值信仰和道德行為規範也是使社會團結和諧的一個重要紐帶。鄧小平同誌說過,我們這麼大一個國家,怎樣才能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呢?一靠理想,二靠紀律。一個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也必然是一個有著共同的價值信仰和道德行為規範的社會。

從根本上說,價值信仰是物質利益在意識形態領域裏的反映,共同的價值信仰是共同的物質利益的反映。但是,價值信仰一旦形成之後,就會成為強大的精神支柱,產生巨大的能動作用,它對於凝聚人心、統一思想、團結社會具有重要的功能。無論任何時候,共同的價值信仰都是全社會共同的精神支柱,支撐著整個社會大廈,能為社會的發展指明前進的正確方向,並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共同的價值信仰來源於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失去了理想和信念,就會迷失前進的方向,失去前進的動力,就會在封建主義殘餘思想和資本主義腐朽思想的進攻下敗下陣來。改革開放20多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國社會出現了思想多元化的局麵。我們原來的價值信仰體係遭到了瓦解,新的價值信仰體係沒有建立起來,整個社會陷入了信仰危機。以官本位為核心內容的封建主義殘餘思想沉渣泛起,以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為主要內容的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泛濫,社會的思想處於混亂狀態。這是當前建立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急需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

鄧小平同誌非常重視理想和信念的教育。他曾經說過,為什麼我們過去能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奮鬥出,戰勝千難萬險使革命勝利呢?就是因為我們有理想,有馬克思主義信念,有共產主義信念。我們幹的是社會主義事業,最終目的是實現共產主義。為此,在當代中國,必須旗幟鮮明地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指導,以社會主義的理想和信念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主要內容,以最大限度地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為主要目標,重塑全社會的價值信仰體係,重塑全社會的精神支柱,用以抵製封建主義餘毒和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對全社會的侵蝕。社會主義價值信仰是高尚的、積極的、健康的、向上的,它既符合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又符合以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為主體的最大多數人的根本利益。大力弘揚社會主義的價值信仰體係,使社會主義的理想和信念成為全社會共同的精神支柱,是構建和諧社會主義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

在凝聚社會方麵,共同的道德行為規範與共同的價值信仰同等重要。共同的道德行為規範屬於廣義的紀律的範疇。共同的道德行為規範來自於共同的道德準則。共同的道德行為規範對穩定社會秩序,增強社會內部的自我認同感具有重要的功能。改革開放20多年來,伴隨著理想信念的缺失,全社會也出現了大幅度的道德滑坡現象。許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遭到破壞。現在連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所必須遵循的誠信原則都成了問題,全社會陷入誠信危機早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以至於現在有人倡導要重建誠信社會。一些早已滅絕的黃、賭、毒等醜惡現象又死灰複燃。由於社會沒有一個共同的道德行為規範,導致生活很大程度上的無序現象。沒有共同道德行為規範的社會,必定是無序的社會,而無序的社會不可能是和諧的社會。為此,必須以社會主義的道德準則為指導,建立社會主義的道德行為規範,也是構建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4.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是充分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社會

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社會主義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十五大報告指出:“共產黨執政就是領導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國家的權力,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權。”對於共產黨來說,執政的過程就是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付諸於領導實踐的過程。中國共產黨是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起來的工人階級先鋒隊,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人民群眾是曆史的主人,而黨是“社會的負責的公仆”。讓人民當家作主,是共產黨奮鬥的目標,而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實現形式。正如鄧小平同誌所說,黨之所以能夠領導人民群眾,正因為,而且僅僅因為,它是人民群眾的全心全意的服務者,它反映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意誌,並且努力幫助人民群眾組織起來,為自己的利益和意誌而鬥爭。確認這個關於黨的觀念,就是確認黨沒有超乎人民群眾之上的權力,就是確認黨沒有向人民群眾實行恩賜、包辦、強迫命令的權力,就是確認黨沒有在人民群眾頭上稱王稱霸的權力。因此,黨的理論和性質決定了,黨執政的核心是支持和領導人民當家作主,而不是自己直接行使國家權力。黨是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黨的意誌來源於人民的意誌,是人民意誌的統一。執政黨應該創造機會和條件,並建立各種切實可行的機製,保障人民能廣泛地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管理。

5.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是一個充滿公平和正義的社會

公平和正義是人們普遍追求的社會理想、價值和目標。社會主義是為了最大限度地實現公平和正義,因而社會主義社會最能體現公平和正義。一個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必然是一個充滿公平和正義的社會。

一個公正的社會,是權利、機會、規則平等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每個公民,不管出身貧富貴賤、能力高低、是男是女,都有平等的權利和機會在平等的規則下參與競爭。當然,由於社會成員個體之間在體力和智力上的差異性,競爭的結果可能有很大的差別,這是另一回事,但是每個人都應該享有平等的權利得到平等的機會和規則,而且這種權利受法律的保護,不可剝奪,這是社會公正的重要體現,也是人權的重要內容。一個社會隻有做到機會平等,才能極大地調動社會成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極大地開發社會成員的各方麵的潛力,最大限度地利用社會上的各種人力資源,避免人才的浪費,從而激發整個社會的活力;同時,由於在平等的機會和平等的規則下競爭,社會各成員也比較容易接受具有差異性的競爭結果,能極大地減少由於結果的差異性而導致的心理上的失衡,避免因此產生的對社會的不滿與怨恨,減少社會矛盾與衝突,化解社會危機,保持社會穩定和諧。因此,隻有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才是一個穩定的社會,才能成為一個和諧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