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上所述,社會和諧首先是作為社會主體的人的和諧,因此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
三、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貫徹途徑
中國共產黨十六屆四中全會第一次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命題,明確指出,“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是鞏固黨執政的社會基礎、實現黨執政的曆史任務的必然要求。”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與科學發展觀中發展為了人、發展依靠人、發展體現人的人本思想相契合。發揮人的能動性,激發社會創造活力。和諧社會一定是充滿創造活力的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增強全社會的創造活力是緊密聯係的。增強創造活力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和必然要求。全社會的創造活力,既是指各個社會階層和社會群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也是指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行業和領域的創造力。創造活力體現的是民族的生命力,反映的是國家的發展潛力。
(一)人的全麵發展是一個曆史過程
人的全麵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是指人的自我意誌獲得自由體現,人的各種需要、潛能素質、個性獲得最充分的發展,人的社會關係獲得高度豐富等。人的全麵發展是一個曆史範疇。在馬克思主義思想史上,馬克思恩格斯針對資本主義生產對人的異化造成人的畸形發展而提出人的發展的理想狀態和終極目標,並把它作為共產主義社會的本質特征。同時,他們也強調人的發展是一個漫長的曆史過程,是一個不斷由可能向現實轉化的實踐過程。人的全麵發展的理想狀態的實現需要各種社會條件和人自身發展的條件的支持,它包括:高度發達的生產力為人的自由全麵發展提供物質基礎和自由時間,這是物質條件;建立新型的社會關係,就是消滅私有製、舊式的社會分工和三大差別;建設高度的政治文明,這是人的自由全麵發展的製度條件;建設高度發展的精神文明,為人的自由全麵發展提供精神推動力,包括提高人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水平,這是精神條件。人的自由全麵發展目標的實現以這些條件為前提,在這些條件的實現中逐步實現。
首先,生產力水平的製約,決定了人的全麵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生產力是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也是人的全麵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物質文明水平的不斷提高,使人民的物質生活日益改善,為人的全麵發展提供堅實的經濟基礎。事實充分說明,當人們還不能使自己的吃穿住行在量和質的方麵都得到基本滿足的時候,人就根本不能獲得全麵發展,甚至很難提出全麵發展的目標和任務。馬克思主義認為,勞動創造了人,人的全麵發展也離不開生產勞動。在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水平越高,生產勞動越先進,就越有利於人的全麵發展。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且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誌。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極大地推動了整個生產力和人類經濟社會的發展。先進的生產力和先進的生產勞動,造成生產勞動者的新的力量和新的觀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和新的需要。而且,先進的生產力與先進的生產勞動,還會大大地縮短人的勞動時間,延長人的自由時間,亦即增加使個人得到全麵發展的時間。國情決定了我國仍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現實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人的全麵發展方麵又有很多製約因素,其中主要是生產力水平的製約和生產關係的局限。生產力水平的製約使得現階段不可能做到每個人都能得到同樣的自由全麵發展的機會。發展高度發達的生產力要經過一個漫長的時期。當前,我國生產力總體水平還不高,離世界先進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們總體上剛剛達到小康水平,而我們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完全的、發展很不平衡的。而且,高度發達的生產力是就整個世界範圍來講的,但世界各個國家、各個地區的發展水平也是很不均衡的,要達到高度發達的水平更需要一個漫長的時期。
其次,建設高度的政治文明也需要經過一個長期的過程。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和國家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方麵取得了重大進展,政治體製改革取得了重大成績,但由於封建政治殘餘的深重影響,由於民主政治實踐還較短,我們在政治領域還存在著不少漏洞和弊端,因此,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還麵臨著十分艱巨的任務。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不僅要求從理論原則上確認人民群眾在民主政治中的主體地位,而且要求以健全的政治運行機製確保人民當家作主權利的實現,這就必須通過政治體製改革,推進民主政治的製度化、規範化、程序化,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健全社會主義法製,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就需要我們建立和完善使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能夠充分發揮的政治體製,在黨的領導下繼續推進政治體製改革,進一步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製,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增強黨和國家的活力;堅持依法治國方略,發展社會主義民主,依法維護和保障人民群眾的民主權利,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參政議政能力和水平;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觀能動性和偉大創造精神,保證人民群眾依法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實現自己的願望和利益;保證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使人民群眾切實作到當家有權,做主有位,充分激發起人民群眾主人翁的責任感、自豪感、主動性和創造熱情,更好地投身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事業中來。這些都是政治文明建設的基礎性工作,隨著政治文明建設的推進,人的全麵發展也在不斷推進,而這兩個方麵都是一個長期的、永無止境的曆史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