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之死(3 / 3)

來俊臣發現段簡這小子搞女人很有一套,手裏的存貨還真不少。沒過多長時間,來俊臣又盯上了段簡的侍妾。估計兩個人是前世的仇家,段簡對來俊臣這種搞法很惡心,搞來搞去都是自己的老婆,這小子是不是有病。

他心裏雖然恨得牙癢癢,但也隻能自認倒黴,他沒有能力,也沒有膽量去抗爭。在這個世界上,想除掉來俊臣的又何止段簡一人,最起碼衛遂忠也算一個。

自從上次挨打曬太陽以後,衛遂忠就惶惶不可終日,王氏的死更是讓他崩潰。他太了解來俊臣了,因為了解,他才不相信來俊臣會輕易放過自己。相信來俊臣,還不如相信公雞會下蛋。

衛遂忠沒有等來俊臣抽刀,自己已經開始借刀,他借的是武承嗣的刀。衛遂忠跑去找魏王武承嗣,就說了一句話,武承嗣就把刀借給了他。他說:“魏王,你可知道,上次龍門聚會來俊臣擲石的對象是魏王嗎?他準備告魏王謀反!”

武承嗣當時就跳起來,這句話暗含的隱語就是,來俊臣要殺他。

如果換作其他人告訴武承嗣這句話,武承嗣或許會在心裏打個問號。但這個消息是從衛遂忠嘴裏說出來的,武承嗣不能不信。

他曾為爭奪太子之位和來俊臣聯手整治過李唐舊臣,深知其心狠手辣,翻臉如翻書。他決定趕在來俊臣前麵動手,他以武氏族長身份,召集諸武開了一個碰頭會,商議對策。

在這次碰頭會上,除了諸武,還有一個重要人物—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在駙馬薛紹死後,由武則天強做主再嫁武攸暨。這次武氏家族會議,她以武家的媳婦列席會議。武則天對她的這個女兒,還是非常信任的。雖然這時候,太平公主還沒有完全介入政事,但是已經開始介入武則天的生活,就在不久前,她剛向母親推薦了張昌宗、張易之兩名絕世美少年做男寵。知母莫若女,何況自己也好這一口。

武承嗣為了利用太平公主在武則天心目中的地位,就把太平公主也拉進來俊臣的黑名單。太平公主本來就不太平,聽說來俊臣也要對自己下手,她一不做二不休就找到武則天的二位男寵張昌宗、張易之幫忙。

要知道這個世界上最強的風,不是十二級台風,而是男女之間互吹的“枕頭風”。

如此這般滾雪球,反對來俊臣的力量越來越強大,連南北牙禁軍統領都參與進來。他們為了共同的事業走到了一起。

他們決定聯名上奏,奏章以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魏王武承嗣為首,諸武及太平公主緊跟其上。來俊臣,你的末日就要到了。

奏章上所列也並非莫須有的罪名,來俊臣本來就劣跡斑斑,要找到證據實在太容易了。索賄受賄,殺戮功臣,強搶人妻。

來俊臣很快就被逮捕下獄,當年武則天就是把他從死囚堆裏撈出來的。對於朝臣們來說,來俊臣一天不死,就有鹹魚翻身的可能,一旦翻身,後果將不堪設想。大家很快形成共識,來俊臣這次必須死。

他們動用各種關係,目的隻有一個:將來俊臣罪名升級。在這種情況下,審訊結果也在不斷升級,先是說來俊臣想誣告諸武和太平公主,接著說他還想誣告皇嗣和南北牙禁軍謀反,想把他們全部除掉,然後利用武則天對他的信任,伺機奪位自己做皇帝。

謀反,歸根結底還是謀反,大家都清楚,隻有這個罪名成立,來俊臣才會變成一條真正的死魚。來俊臣雖然惡貫滿盈,但還不至於謀反。話說回來,在來俊臣的那張長長的死亡名單裏,很多人是背著謀反的罪名被處死的。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有人這時候站出來指控來俊臣,說來俊臣經常拿奴隸出身的後趙皇帝石勒自比,有野心,想造反。

已經被武承嗣打通環節的審訊人員,就把這當作來俊臣謀反的證據,大做文章。沒費多少周折,就幹脆利落地判處來俊臣死刑,上報武則天批準。看來被冤死的,不光是忠臣。

來俊臣當死嗎?那是當然,死一百次也難以贖清身上的罪過,但隻有這樣一種死亡方式才配得上他,符合他的《羅織經》的精神。

武則天覽報吃了一驚,來俊臣有幾斤幾兩重,她怎會不知道?來俊臣雖然狠毒而又狂妄,但他不是瘋子,要把朝中那麼多實權人物都解決掉是根本沒可能的事。武則天也清楚,隻有在她產生懷疑的情況下,政治嗅覺異常的來俊臣才會像獵狗一樣撲上去撕咬。至於謀逆奪位雲雲,更是匪夷所思了。

武則天很快意識到,這位寵臣是被冤枉了,對於來俊臣的忠誠,她是深信不疑的。武則天遲遲沒有在批複上落筆,主審、證人、原告,都急得惶惶不可終日。難道武則天想赦免來俊臣?難道這麼多人的意見武則天都充耳不聞,視而不見?

實踐證明,來俊臣是政治海洋中的遊泳健將,宦海浮沉多年,隻要淹不死就會浮起來。如果他這次不死,沉下去的就不是一個兩個了。武承嗣慌了,太平公主慌了,衛遂忠更慌了,想弄死來俊臣的每一個人都陷入恐慌之中。

要求處死來俊臣的奏章雪片似的堆滿武則天的案頭,匿名的,不匿名的。武則天男寵張昌宗和張易之都受命不停地在武則天耳邊吹“枕頭風”,然而越是這樣,武則天越是猶豫。

對武則天而言,來俊臣是一個忠心耿耿的擁護者,他不止一次向自己的老板表忠心。隻要武皇需要,就算讓他背盡天下黑鍋,也在所不惜。武則天認為,來俊臣之所以會得罪那麼多人,是因為除了忠於她這個皇帝,其他人都可以不在乎。

如今來俊臣正當紅,大家卻聯合起來要將其置於死地,這是武則天不能接受的。然而這次參與的人太多,她也不得不考慮,給大家一個交代。

正在武則天左右為難,內史(以前的中書令)王及善卻又催上門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