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盡忠深信,憑著契丹人的智慧勇敢,完全可以把武周帝國這隻紙老虎打翻在地,踏上一隻腳。李盡忠這一次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麵,而這一局麵的始作俑者不是別人,正是武則天本人。

事實上武則天安排統兵將領如此之多,已經埋下了失敗的種子。二十八員將領,個頂個的厲害,這麼多將領紮堆在一處,到底誰該聽誰的。曹仁師、張玄遇、麻仁節他們到達幽州的時候,看到的景象鼓舞人心。

營州陷落時被俘的唐軍將士先前被契丹人關在地牢裏,在曹仁師等人的部隊即將抵達的時候,契丹的看守對被俘的唐軍將士們說:“我們的家屬又凍又餓,都快活不下去了,隻等著官軍到了就投降。”

不久,契丹人又把被俘的唐軍將士們從地牢裏放出來,告訴他們:“我們沒食物供給你們吃,又不忍心殺你們,現在就放你們走。”

這批被俘的唐軍將士到了幽州,把這些事情告訴了曹仁師等人的部隊。曹仁師部隊的將士們一聽,興奮得嗷嗷亂叫,爭著要率先出擊。這麼容易的仗,不打白不打。

八月底,唐軍抵達黃麞穀(今河北遷安東北)時,又遇到一批契丹的老弱病殘請降,道路兩旁也都是老牛瘦馬。誰都能看得出契丹這次饑荒的後果很嚴重。

曹仁師等人一看契丹果真不行,就不再保持騎兵與步兵整體推進的隊形,直接率領騎兵進攻,希望能夠一舉拿下。而埋伏了多時的契丹軍等的就是這樣一個機會。狼崽子似的唐軍呼嘯著進入了包圍圈,結果就不用說了。

史料記載,此戰之後,契丹軍用戰死的唐軍將士的屍體把整個山穀都填滿了。

在這次戰鬥中,張玄遇、麻仁節被契丹軍用絆馬索生擒活拿,他們的被俘使後麵的戰局陷入被動。

這一仗讓契丹打出了信心,一計奏效,又生一計。

他們繳獲了唐軍的統帥印信,偽造了一封軍令,讓張玄遇等人在上麵簽上字,送給了唐軍的總管燕匪石、宗懷昌等人。軍令上說:官軍已經擊敗契丹叛賊,如果拖延到達營州的時間,將領全部斬首,士兵拿不到賞錢,全部喝西北風去。

燕匪石、宗懷昌得到軍令後內心抓狂不已,之所以抓狂是因為怕遲了連湯都喝不到,還落個不得好死。於是命令部隊日夜兼程地行軍,爭取能早點兒抵達營州。

在錯誤道路上跑得快,就一個下場:早死早投胎。急著投胎的唐軍在半道上就被契丹軍打了個伏擊,全軍覆沒。連契丹軍自己也沒想到,這仗會打得如此輕鬆。

於是他們決定找個合作夥伴,風險共擔,利益共享。他們找到是突厥的阿史那默啜可汗,雙方一拍即合,約定共謀武周。契丹占崇州,突厥襲涼州,連戰連克,兵鋒所向勢不可擋。消息傳來,舉朝震駭。

二十八名將軍就這樣被打得灰頭土臉,丟盡顏麵。武則天恨不得禦駕親征去和契丹人拚命,放眼朝堂,有誰能替自己出征?她心裏還真就沒多少底。

武則天一方麵任命同州刺史、建安王武攸宜為右武威衛大將軍兼清邊道行軍大總管出擊契丹,一方麵為充實軍隊又頒布詔令:“天下係囚及士庶家奴驍勇者,官償其直,發以擊契丹。”全國的囚犯和家奴,隻要你夠狠,就可以參軍出擊契丹,囚犯無罪釋放,家奴由官府出錢贖身。

由此可見武則天是真急了,正在這時候,有人卻坐不住了。此人是阿史那默啜可汗。阿史那默啜可汗是個城府極深的人,他在聯合契丹進攻武周大撈了一筆之後,突然覺得身邊這個小兄弟太過生猛,一旦做大將會成為自己的死敵。

阿史那默啜決定改變策略,助武周打契丹,乘勢吞並這個部族,一統北方。剛剛攻占涼州殺了一票人,要讓武則天相信自己比較困難。反複無常之人,為了生存必然會打破自己做人的底線,他決定給武則天當兒子。

兒子不是好當的,給武則天當兒子更是一項難度係數很大的活兒。除了上表要給武則天當兒子外,阿史那默啜還表達了另外一層與武周修好的意思,想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武則天的孫子,同時希望朝廷能夠歸還河西的降戶。

正為契丹人鬧心的武則天大喜過望,立刻封阿史那默啜為遷善可汗,表彰他棄暗投明很有眼色。形勢開始出現重大轉折,孫萬榮進攻檀州失利。十月,契丹那邊出大事了,李盡忠兩眼一閉,兩腳一蹬,病死在軍中。平定營州之亂的機會伸手可觸。

阿史那默啜抓住李盡忠去世後契丹疏於防範的機會,率軍直搗契丹大本營鬆漠(今內蒙古巴林右旗一帶),把李盡忠、孫萬榮等人的家眷都抓回東突厥。

看到東突厥真的攻打契丹了,而且戰果還不錯,武則天非常高興,就給阿史那默啜加官晉爵,封他為頡跌利施大單於、立功報國可汗。武則天高興得太早了,東突厥不是聽話的乖兒子,契丹也沒那麼容易就失敗。

阿史那默啜襲擊鬆漠之後,孫萬榮並沒有被打蒙,他集結契丹的殘餘部隊,試圖反撲。

他派駱務整、何阿小率領前鋒部隊攻陷了冀州,殺死了冀州刺史陸寶積,屠戮官吏、平民數千人,接著又進攻瀛洲,黃河以北人心震動。這時,武則天想起了另外一個人,一個後來改變帝國命運的人—狄仁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