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照轉(3 / 3)

封思業本來投降了阿悉吉薄露,阿悉吉薄露又反過來詐降田揚名。結果封思業將計就計,借機殺掉阿悉吉薄露,平定了這次叛亂。

阿悉吉薄露這次起兵也隻是小打小鬧,真正能對大唐構成威脅的還是吐蕃。

強盛的吐蕃雖然暫時威脅不到大唐的腹地,但在西境的較量已經消耗了大唐不少軍力和物力,而且稍有不慎,吐蕃打過來也不是沒有可能。

為了對抗吐蕃,唐朝建國以來都是將最優秀的軍事人才放到西境擔任統帥。在唐休璟之前,劉仁軌、婁師德都曾先後在吐蕃的第一線工作過;唐休璟之後出任隴右諸軍大使的是魏元忠,為了對付東突厥,魏元忠又於長安元年(公元701年)改任靈武道行軍大總管。

同年十一月,新的隴右諸軍大使兼涼州都督赴任,這位新任隴右諸軍大使的就是郭元振。郭元振的戰略才能在安西四鎮的割讓與否上已經得到了檢驗,他的戰術才能又怎麼樣呢?

他到底是紙上談兵的趙括之流,還是真正的將才?這一切,都需要在實踐中加以檢驗。

郭元振到任之後,很快就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不光有戰略眼光,還有實際工作能力。

當時涼州處在大唐與吐蕃、東突厥交界之處,自然也就成了吐蕃、東突厥軍隊經常光顧的地方。由於離得近,騎馬一溜煙就到了。為了扭轉局麵,郭元振在涼州南境修築和戎城(位於今甘肅古浪)、北境設立白亭軍(位於今甘肅民勤東北),把險要位置給控製住,控製範圍也從南北四百裏擴大到了一千五百裏。

從此以後,吐蕃和東突厥的士兵們吃飽了沒事幹就不會輕易跑到涼州來鬧事了。

在經濟方麵,郭元振讓甘州刺史李漢通屯田墾荒、興修水利,涼州的糧食產量迅速增長,糧價急劇下降,囤積的軍糧甚至夠吃上幾十年的。

郭元振不但搞軍事、搞農業很有一套,他還善於安撫百姓、統帥軍隊。在他任涼州都督的五年間,當地無論是漢族還是少數民族,都對他又敬又畏,他的命令全都能得到不折不扣的執行。

涼州路上好風光,涼州的牛羊滿山坡,這都是郭元振領導的結果。現任的涼州都督既然幹得不錯,那麼原任涼州都督的唐休璟在哪裏?唐休璟這時候已經回到朝廷述職。

就在唐休璟回朝述職期間,吐蕃使者論彌薩來到大唐求和。武則天設宴招待論彌薩,唐休璟也參與了此次宴會。在宴會上,論彌薩多次把目光停留在唐休璟身上。

武則天問:“好酒美色在前,你都不動心,為什麼老是看唐休璟?”

論彌薩回答說:“洪源之戰時,這位將軍猛厲無敵,所以我想記住他的樣貌。”

唐休璟這時候心中隻有三個字呼之欲出—我驕傲!對於一個將領來說,得到己方的稱讚固然不易,能夠得到對手的稱讚更難。

武則天很快就把唐休璟提拔為右武威、右金吾兩衛的大將軍。唐休璟對邊疆事務非常熟悉,對東起遼東碣石、西到安西四鎮的綿綿萬裏地理情況也都了如指掌。

後來,唐休璟因軍事能力突出,又被任命為夏官尚書、檢校涼州都督、同鳳閣鸞台三品。當時突騎施部落酋長烏質勒與西突厥互相攻擊,大唐通往安西的道路無法通行。武則天讓唐休璟跟其他宰相們一起研究應對措施,很快把研究結果就報給了武則天。

武則天按照研究結果安排實施,過了十幾天,安西各州紛紛請求增援,路程日期跟唐休璟預料的一模一樣。武則天不無感慨地對唐休璟說:“隻恨我用愛卿用得有些晚了(恨用卿晚)!”

武則天對身邊那些宰相們說:“唐休璟對邊疆的事務非常熟悉,你們十個也抵不上他一個。”年近八十的武則天不再一味任用娘家人,也不再任由酷吏們上躥下跳地胡亂折騰。正因為改變了用人策略,唐休璟和郭元振這樣的人才開始浮出水麵,再加上魏元忠、姚元崇這些能臣,武周帝國呈現出中興的跡象,但這種跡象卻是死亡重生前的回光返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