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就是東漢的選才製度也將國家權力交到了士族手中,東漢官場選拔後備幹部實行的是孝廉製。意思就是一個人如果人品好、才能高,然後由德高望重的人推薦,他就有資格去做官。這裏就產生了兩點疑問,第一,那些人品好、才能高的孝廉人選是出身在什麼家庭的子弟,答案很明顯還是士族。東漢時期國家並不富裕,農民為了求溫飽忙著與天鬥,哪裏還有精力和時間去讀書呢?相反那些豪族子弟大多數是富二代或者官二代,生來不差錢,他們有的是時間和精力去讀書學習。其二,推薦的人是什麼人,很不幸,推薦的人也是豪族子弟。因為不能隨便什麼人都能去當推薦人,首先他要在地方上有著很高的社會名望。我們無法想象在當時一個整天扛著鋤頭種地,大字不識的農民能有多高的社會威望。通過排除法,我們可以知曉這些有資格去推薦的人還是豪門士族。東漢官家的權力就掌握在這些豪門手中,他們根據自己的利益來幹預皇權。雖然說皇權猛於虎,可當他將權力出租給那些雇傭官員的時候,權力也就隨之被分肥。這樣一來,皇帝的權力就受到了嚴重影響。因為皇帝想要拍板一件事的時候,如果官員們覺得皇帝的決定不太靠譜,損害了他們的利益,那麼這些豪族官員就會毫不猶豫地說不。如果皇帝執意要這麼幹,官員們又覺得堅決不能讓他幹。這時候官員就會拿出一副死諫的架勢,與皇帝死磕到底。
官員這種死磕到底的精神,搞得皇帝也很是頭大,經過幾番博弈,皇帝通常會動搖自己的決心,以做出讓步。如果士族家中有一個當了官,那他後代也極有可能當官,因為中國人的官場講究親疏遠近。官一代、二代、三代,幾代下來,權力係統幾乎都是士族的人在當官了,這也就是在當時會出現了四世三公的主要原因。而那些埋頭幹活的平民百姓接近權力的概率接近於零,一是他們沒有很好的學習環境,缺乏競爭上崗的資本;二是權力集團無人關注他們的生存狀態,無人關注,也就無人去推薦。
所以在三國時代,我們會發現有很多有頭有臉的人物,都是出身於士族。就連一些地方割據勢力的背後,也有當地的士族財團在撐腰,為他們提供軍餉,購買武器裝備。否則的話,他們根本無法在亂世之中謀得一番事業,更別談發展壯大了。
曹操是沛國譙縣的豪族曹家和夏侯家的子弟。他的對手袁紹則是汝南的豪族,四世三公就是出自他的家族,有四代人都能混到三公這樣的中央高官位置上,這樣的牛皮可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吹的。所以剛開始的時候,袁紹在軍閥中的勢力最大,聲望也是最高的。劉表雖然是皇族,當董卓命他出任荊州刺史,他坐鎮荊州幹的第一件事不是處理公務,而是梳理出荊州地界的豪紳大戶,隨後他就娶了當地豪門蔡家的女兒為妻,同時和荊州三大豪族蔡、黃、蒯家都建立姻親關係。如果不這麼做,劉表這個外來戶想要坐穩荊州地盤那是不可能的。荊州的軍政要員蔡瑁、黃祖、蒯良和蒯越等人就是出自這三大家族,這些人構建起了荊州的權力壁壘。
還有就是東漢的選才製度也將國家權力交到了士族手中,東漢官場選拔後備幹部實行的是孝廉製。意思就是一個人如果人品好、才能高,然後由德高望重的人推薦,他就有資格去做官。這裏就產生了兩點疑問,第一,那些人品好、才能高的孝廉人選是出身在什麼家庭的子弟,答案很明顯還是士族。東漢時期國家並不富裕,農民為了求溫飽忙著與天鬥,哪裏還有精力和時間去讀書呢?相反那些豪族子弟大多數是富二代或者官二代,生來不差錢,他們有的是時間和精力去讀書學習。其二,推薦的人是什麼人,很不幸,推薦的人也是豪族子弟。因為不能隨便什麼人都能去當推薦人,首先他要在地方上有著很高的社會名望。我們無法想象在當時一個整天扛著鋤頭種地,大字不識的農民能有多高的社會威望。通過排除法,我們可以知曉這些有資格去推薦的人還是豪門士族。東漢官家的權力就掌握在這些豪門手中,他們根據自己的利益來幹預皇權。雖然說皇權猛於虎,可當他將權力出租給那些雇傭官員的時候,權力也就隨之被分肥。這樣一來,皇帝的權力就受到了嚴重影響。因為皇帝想要拍板一件事的時候,如果官員們覺得皇帝的決定不太靠譜,損害了他們的利益,那麼這些豪族官員就會毫不猶豫地說不。如果皇帝執意要這麼幹,官員們又覺得堅決不能讓他幹。這時候官員就會拿出一副死諫的架勢,與皇帝死磕到底。
官員這種死磕到底的精神,搞得皇帝也很是頭大,經過幾番博弈,皇帝通常會動搖自己的決心,以做出讓步。如果士族家中有一個當了官,那他後代也極有可能當官,因為中國人的官場講究親疏遠近。官一代、二代、三代,幾代下來,權力係統幾乎都是士族的人在當官了,這也就是在當時會出現了四世三公的主要原因。而那些埋頭幹活的平民百姓接近權力的概率接近於零,一是他們沒有很好的學習環境,缺乏競爭上崗的資本;二是權力集團無人關注他們的生存狀態,無人關注,也就無人去推薦。
所以在三國時代,我們會發現有很多有頭有臉的人物,都是出身於士族。就連一些地方割據勢力的背後,也有當地的士族財團在撐腰,為他們提供軍餉,購買武器裝備。否則的話,他們根本無法在亂世之中謀得一番事業,更別談發展壯大了。
曹操是沛國譙縣的豪族曹家和夏侯家的子弟。他的對手袁紹則是汝南的豪族,四世三公就是出自他的家族,有四代人都能混到三公這樣的中央高官位置上,這樣的牛皮可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吹的。所以剛開始的時候,袁紹在軍閥中的勢力最大,聲望也是最高的。劉表雖然是皇族,當董卓命他出任荊州刺史,他坐鎮荊州幹的第一件事不是處理公務,而是梳理出荊州地界的豪紳大戶,隨後他就娶了當地豪門蔡家的女兒為妻,同時和荊州三大豪族蔡、黃、蒯家都建立姻親關係。如果不這麼做,劉表這個外來戶想要坐穩荊州地盤那是不可能的。荊州的軍政要員蔡瑁、黃祖、蒯良和蒯越等人就是出自這三大家族,這些人構建起了荊州的權力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