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等到張湯親自動手,就有人站出來告發顏異。告的是什麼呢?很怪,隻是一個表情。
有人說:顏異與客人談到緡錢(西漢時期出現的新稅目)等法令時,他的表情不對。客人說這些法令製定得不符合國情,擾民。顏異當時一句話沒說,隻是微微地撅了撅嘴唇。
張湯就抓住這一微妙的動作,開始大做文章,向漢武帝上奏說:“顏異見法令有不恰當的地方,不到朝廷陳述,反而在心裏非議,應判死刑。——罪名就叫“腹誹”。
張湯真是太有創意了,張嘴就給人定下一個罪名。比較一下我們會發現,這要比一千二百年後整死嶽飛的“莫須有”罪名,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張湯給人定罪的藝術可以說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張嘴就在中國曆史上創立了一個新的刑名,叫“腹誹罪”。顧名思義,你就是一句話不說,心裏有不滿也照樣能治你的罪。張湯這種給人定罪的藝術,來自於他在司法實踐中的大量總結。他總結出的理論很有“後現代”氣息,可以稱為“政治上正確”的始祖。理論不算太高深,但實用性卻非常強大。
史書是這樣評價張湯的,“所治即上意所欲罪,予監史深禍者;即上意所欲釋,予監史輕平者。”
用現在的話來說,皇帝如果想要給哪個犯罪嫌疑人(一般是大臣)加罪,善於揣度聖意的張湯就吩咐手下人多多搜羅證言、證物,甚至不惜造假,給那個人套上重罪;相反,皇上要想從輕處分的,張湯就采取另一種辦法,讓手下少用證據,甚至毀滅證據來達到為罪犯減刑的目的。也就是說張湯的腦袋是扛在皇帝的肩膀上的,他內心的利害計算,是建立在皇帝滿不滿意的基礎上的。
在張湯的一手操辦下,漢武帝時期恢複了漢初廢除的連坐法、族誅法、妖言誹謗罪等嚴刑峻法;對那些應判刑的罪犯也是毫不留情,全部施以重典。
張湯的閃亮登場,使得文景盛世寬厚之風蕩然無存,西漢也由此進入了酷吏的美好時代。
這時候的漢武帝為加強封建大一統,罷百家尊儒術,推崇董仲舒的新儒家學說。張湯也是為時代而生,他一邊上書請求選派儒家博士為廷尉史,輔助自己來辦案,一邊又多次就朝堂重大案件代表天子及官方前去谘詢已經還鄉退隱的董仲舒,以他的意見作為重要的審判依據。在儒家經典裏,為嚴刑酷法找依據。我們不得不感歎,張湯真是個司法天才。
從此張湯和他的那些同事們斷案,言必《六經》,因此這一時期被史家稱為“春秋決獄”。真是難為張湯了,他一邊要迎合皇帝的旨意,一邊又要附會古人之義。迎合皇帝是為了不犯錯誤,附會古人是為自己行使合法傷害權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像張湯這樣的酷吏,雖然知道掛著儒家的羊頭來賣狗肉,但並不能說明他們真就是一群具有儒家意念的人。
沒有等到張湯親自動手,就有人站出來告發顏異。告的是什麼呢?很怪,隻是一個表情。
有人說:顏異與客人談到緡錢(西漢時期出現的新稅目)等法令時,他的表情不對。客人說這些法令製定得不符合國情,擾民。顏異當時一句話沒說,隻是微微地撅了撅嘴唇。
張湯就抓住這一微妙的動作,開始大做文章,向漢武帝上奏說:“顏異見法令有不恰當的地方,不到朝廷陳述,反而在心裏非議,應判死刑。——罪名就叫“腹誹”。
張湯真是太有創意了,張嘴就給人定下一個罪名。比較一下我們會發現,這要比一千二百年後整死嶽飛的“莫須有”罪名,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張湯給人定罪的藝術可以說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張嘴就在中國曆史上創立了一個新的刑名,叫“腹誹罪”。顧名思義,你就是一句話不說,心裏有不滿也照樣能治你的罪。張湯這種給人定罪的藝術,來自於他在司法實踐中的大量總結。他總結出的理論很有“後現代”氣息,可以稱為“政治上正確”的始祖。理論不算太高深,但實用性卻非常強大。
史書是這樣評價張湯的,“所治即上意所欲罪,予監史深禍者;即上意所欲釋,予監史輕平者。”
用現在的話來說,皇帝如果想要給哪個犯罪嫌疑人(一般是大臣)加罪,善於揣度聖意的張湯就吩咐手下人多多搜羅證言、證物,甚至不惜造假,給那個人套上重罪;相反,皇上要想從輕處分的,張湯就采取另一種辦法,讓手下少用證據,甚至毀滅證據來達到為罪犯減刑的目的。也就是說張湯的腦袋是扛在皇帝的肩膀上的,他內心的利害計算,是建立在皇帝滿不滿意的基礎上的。
在張湯的一手操辦下,漢武帝時期恢複了漢初廢除的連坐法、族誅法、妖言誹謗罪等嚴刑峻法;對那些應判刑的罪犯也是毫不留情,全部施以重典。
張湯的閃亮登場,使得文景盛世寬厚之風蕩然無存,西漢也由此進入了酷吏的美好時代。
這時候的漢武帝為加強封建大一統,罷百家尊儒術,推崇董仲舒的新儒家學說。張湯也是為時代而生,他一邊上書請求選派儒家博士為廷尉史,輔助自己來辦案,一邊又多次就朝堂重大案件代表天子及官方前去谘詢已經還鄉退隱的董仲舒,以他的意見作為重要的審判依據。在儒家經典裏,為嚴刑酷法找依據。我們不得不感歎,張湯真是個司法天才。
從此張湯和他的那些同事們斷案,言必《六經》,因此這一時期被史家稱為“春秋決獄”。真是難為張湯了,他一邊要迎合皇帝的旨意,一邊又要附會古人之義。迎合皇帝是為了不犯錯誤,附會古人是為自己行使合法傷害權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像張湯這樣的酷吏,雖然知道掛著儒家的羊頭來賣狗肉,但並不能說明他們真就是一群具有儒家意念的人。
張湯小時候,他的父親任長安丞一職。有一次出門,留下張湯一個人在家。誰知道家裏的老鼠多,把肉偷吃了。張父非常生氣,就把張湯拎過來揍了一頓。張湯內心不服,就掘了老鼠洞,逮住老鼠,取出那塊肉。然後自己搞了一個模擬法庭,將老鼠和那塊肉丟在堂下,宣布罪狀,拿出刑具。張父在旁邊看著,張湯的一言一行完全不像一個孩子,就像一個有著多年斷案經驗的老獄吏,張父非常吃驚,於是就讓張湯從一個書記員幹起了胥吏這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