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麵,權力集團內的官員們加速腐化。那些京城裏的豪門大戶,對權力集團內部的上層官員實行的是一種長線投資策略。高手玩長線,癟子才去玩短線。這些豪門大戶所采用的手段也很簡單,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每逢節假日,他們都要宴請這些高官,以此來與公權力建立起一種私人感情。有人為這種宴請取了個難聽的名目,叫做“撒和”。“撒和”本意是指要讓馬兒跑,就要給馬兒吃草料。這些豪門大戶對待升遷的官員,就像對待牲口那樣,要想讓他們將來為自己賣力,就要定時喂肥他們。不光在京城有豪門大戶拉攏腐蝕官員,在地方上也不例外。當時流行一種行賄手段叫做“穿鼻鐐”,就是說地方紳士用金錢賄賂官員,就像用一個鐵環把牛鼻子穿上。牛怎麼走,往哪裏走,由不得自己,完全操縱在賄賂之人的手中。
就在上層官僚有意退出官場的同時,那些中下層官員也蠢蠢欲動,無心安於現狀。
忽必烈統治時期的名人鮮於伯機的工資隻有紙幣二十六貫六錢六分,這在當時大概可以購買2擔多大米。加上2擔5鬥大米的生活補助,薪水共計約合現在七八百元。鮮於伯機是當時的大書法家,會演奏樂器,詩歌寫作也很有名氣。他的職務是太常博士,正七品,大約相當於縣處級,在中央機關從事具體的文教工作。一個縣級幹部的工資,還不夠養活一個大家庭。
當時有位名叫揭曼碩的從五品監丞,其職務類似副局級長官助理。他住在京城大都雙橋北麵的舊公房中,每天步行十幾裏路到皇宮附近的機關上班,一年忙到頭。就是這麼一個官場勞模,辛辛苦苦幹了幾十年,窮得最後還買不起一匹馬。元代把人分為十等,即“一官二吏,九儒十丐”。當時有文人這樣自嘲:我們這些人用權力換來的官職隻在妓女之下、乞丐之上。原本為儒家文人所藐視的工商階層,現在也趕上了好時光,他們的收入遠遠超過一個元朝國家公務員的收入。當時有位知府酸溜溜地說:“小商小販,出門的時候還兩手空空,晚上回來卻能收獲千金利潤。”
就拿在封建時代處於百業最底層的演藝行業來說,收入也不見得比中下級官員的收入少。一個在鄉村演出的雜劇班子,每位看客收費兩百錢。就算每月有二十天演出,每天有百人捧場,月收入也在四百貫,折合白銀兩百兩。這兩百兩白銀是什麼概念呢?它可以抵得上八名縣處級官員的月俸加補助。
九儒十丐,這是一個讓人看上去很妖孽的命題。科舉製度的取消,讓知識無法改變文人命運,讓官階無法兌現官員的合法利益,讓權力隻能交換無現實意義的規則,諾大的官場讓士子們身無所戀。在這樣一種曆史背景下,他們能夠選擇的就是清倉而去,寧願隱身鄉間做一個自由的農夫,也不願再貿然入市。全國各地,從權力係統的上層到底層,每天都在上演著拒官辭官,官員玩失蹤的活劇。
另一方麵,權力集團內的官員們加速腐化。那些京城裏的豪門大戶,對權力集團內部的上層官員實行的是一種長線投資策略。高手玩長線,癟子才去玩短線。這些豪門大戶所采用的手段也很簡單,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每逢節假日,他們都要宴請這些高官,以此來與公權力建立起一種私人感情。有人為這種宴請取了個難聽的名目,叫做“撒和”。“撒和”本意是指要讓馬兒跑,就要給馬兒吃草料。這些豪門大戶對待升遷的官員,就像對待牲口那樣,要想讓他們將來為自己賣力,就要定時喂肥他們。不光在京城有豪門大戶拉攏腐蝕官員,在地方上也不例外。當時流行一種行賄手段叫做“穿鼻鐐”,就是說地方紳士用金錢賄賂官員,就像用一個鐵環把牛鼻子穿上。牛怎麼走,往哪裏走,由不得自己,完全操縱在賄賂之人的手中。
就在上層官僚有意退出官場的同時,那些中下層官員也蠢蠢欲動,無心安於現狀。
忽必烈統治時期的名人鮮於伯機的工資隻有紙幣二十六貫六錢六分,這在當時大概可以購買2擔多大米。加上2擔5鬥大米的生活補助,薪水共計約合現在七八百元。鮮於伯機是當時的大書法家,會演奏樂器,詩歌寫作也很有名氣。他的職務是太常博士,正七品,大約相當於縣處級,在中央機關從事具體的文教工作。一個縣級幹部的工資,還不夠養活一個大家庭。
當時有位名叫揭曼碩的從五品監丞,其職務類似副局級長官助理。他住在京城大都雙橋北麵的舊公房中,每天步行十幾裏路到皇宮附近的機關上班,一年忙到頭。就是這麼一個官場勞模,辛辛苦苦幹了幾十年,窮得最後還買不起一匹馬。元代把人分為十等,即“一官二吏,九儒十丐”。當時有文人這樣自嘲:我們這些人用權力換來的官職隻在妓女之下、乞丐之上。原本為儒家文人所藐視的工商階層,現在也趕上了好時光,他們的收入遠遠超過一個元朝國家公務員的收入。當時有位知府酸溜溜地說:“小商小販,出門的時候還兩手空空,晚上回來卻能收獲千金利潤。”
就拿在封建時代處於百業最底層的演藝行業來說,收入也不見得比中下級官員的收入少。一個在鄉村演出的雜劇班子,每位看客收費兩百錢。就算每月有二十天演出,每天有百人捧場,月收入也在四百貫,折合白銀兩百兩。這兩百兩白銀是什麼概念呢?它可以抵得上八名縣處級官員的月俸加補助。
九儒十丐,這是一個讓人看上去很妖孽的命題。科舉製度的取消,讓知識無法改變文人命運,讓官階無法兌現官員的合法利益,讓權力隻能交換無現實意義的規則,諾大的官場讓士子們身無所戀。在這樣一種曆史背景下,他們能夠選擇的就是清倉而去,寧願隱身鄉間做一個自由的農夫,也不願再貿然入市。全國各地,從權力係統的上層到底層,每天都在上演著拒官辭官,官員玩失蹤的活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