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最為世人所詬病的地方,就是他打死不用海瑞這樣連肉都舍不得吃的大清官。《明史》稱:“居正憚瑞峭直。”就是說張居正這樣的高層領導也害怕下屬裏麵有海瑞這樣一根腸子通到底的人。他認為像海瑞這樣敢抬著棺材與嘉靖皇帝理論之人,還有什麼事情是他不敢做的。連皇帝老兒都敢不給麵子,就別說大臣們了。

在張居正看來,海瑞這種清官做事太極端了。要知道極端是為官之人所忌的,中庸才是真正的王道。好人不一定就能當個稱職合格的好官,對於張居正來說,好官的標準隻有一條,那就是上讓朝廷放心,下讓蒼生有福。而海瑞這種人做官有自己的一套原則,也有自己的局限,那就是沒器量;雖然有操守,但同時又缺乏處事的靈活性。因此,海瑞充其量隻能算是一個有政德而並無政績的官員。在這一點上,官場摸爬滾打多年的張居正看得比誰都清楚。

那麼海瑞的執政能力是不是就像張居正所認為的那樣呢?嘉靖皇帝死後,海瑞被張居正的老師徐階所起用。於是海瑞就來到了江南,做了應天府的巡撫,管理南京周圍幾個最富的州府。然而海瑞一門心思治理了幾年,當地的賦稅反而減少了三分之二,更要命的是境內的大戶人家都跑到外地去了。海瑞的清廉到了讓同僚無法忍受的地步,平時放著八抬大轎不坐,偏要騎個破毛驢去上班。省長都不坐公車,其他官員誰還敢坐轎子?這可害苦了其他官員。

應天府那些當差的“屬吏憚其威,墨者自免去”。這就是說,海瑞清官的權威是樹立起來了,可沒有人願意再替他幹活兒了。他不像是一個官員,更像是一個精神鬥士。他似乎天生就與那些富人有不共戴天的仇恨,窮人和富人之間打官司,不管是誰的錯,海瑞肯定會判富人輸。這樣一位高舉著“道德理想化”旗幟的清流人物,在一個地方為官一任,到底是誤事還是成事呢?

無論在哪個時代為官都要講究方式方法,用現在的話說,既要總攬全局協調各方,還要講和諧安定。如果在一個為政一方,弄得地方雞飛狗跳,不能兼顧到各方利益平衡,雖說成就了一世清名,但肯定是無法融入正式權力係統的另類官員。畢竟當官不同於做學問,不是一個人就可以擺平一切的。海瑞的官場之路成了一場性格悲劇,最後隻落得辭官回家的結局。離別之時,他語出驚人“舉朝之士,皆婦人也”。一個接受官家教育多年的官員,居然會說出這樣不得體的話,也的確夠雷人的。一句話等於把天下的官員都得罪遍了。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清流派並不是一個黨派。誰是清流黨,誰不是清流黨,並沒有明確統一的標準。他們是由一種不定型的半私人關係維係著的官僚群體,既無組織,又無綱領,呈鬆散狀態。

光緒年間,曾經做過戶部司官的李慈銘在他所寫的日記裏對其在京工作和生活進行了記錄和分析。在這部日記裏,其中寫到了清官李用清的事跡。

光緒十三年(1887年)李慈銘在官場上的年總收入為兩千零六十一兩銀子,其他年份也基本上保持在兩千兩左右。年總收入=官俸+灰色收入。在這裏,李慈銘的年總收入超過了他本人官俸的十五倍還要多。參照當時的物價,相當於今天的二十多萬元人民幣。一百多年前,一個國家公務員能夠有二十萬元的年收入,早就過上了富足的小康生活。李慈銘在日記裏一邊炫耀著自己的幸福生活,另一方麵卻又在大肆哭窮:物價飛漲,商販黑心,孩子的奶粉錢不夠花。

李慈銘筆鋒隨之一轉,提到了一個叫李用清的官場同僚。李慈銘在文字中盡顯挖苦之能事,將自己的這位同僚李用清狠狠地醜化了一通。李慈銘是浙江紹興人,紹興乃是文風鼎盛、經濟繁榮的地區。而李用清是山西平定州人,身上有著山西人固有的勤儉樸素本色。李慈銘在自己的日記裏拿李用清開涮,帶有明顯的“地域歧視”。文字如下:“李用清,山西平定州人,乙醜翰林,文字拙陋,一無才能,惟耐苦,惡衣食,捷足善走,蓋生長僻縣,世為農氓,本不知有人世甘美享受也。”這句話擺明了就是嘲諷李用清,一個鄉下人,哪裏見過什麼大世麵、享受過人間有如此醇美的生活。

在這場晚清官員的“日記門”裏,官員出身論躍然紙上。其實李用清和李慈銘私下並沒有什麼過節,為什麼他要對李用清如此譏諷呢?原來另有隱情,那就是李用清有事沒事喜歡學習海瑞,裝扮清廉。李用清向自己的偶像海瑞致敬的方式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大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之勢。他在官場有個綽號叫“天下儉”,顧名思義,就是天下再也找不到比他更廉潔的官員了。

李用清在任雲南巡撫的時候,他在堂上處理公務,他的夫人就坐在旁邊的小屋裏做針線活貼補家用。就連夫人生孩子,他連接生婆都舍不得請,結果夫人剛生下兒子就死了。家裏的仆人可憐夫人,就自己掏腰包為女主人買了口棺材,李用清卻反過來責備仆人過於破費,硬是逼著仆人換了口更薄的。時間不長,孩子也夭折了。仆人又為孩子買了一口小棺材。李用清同樣責備道:“小小的嬰孩,用不上這個。”他打開亡妻的棺木,把孩子的屍體放了進去。就是這樣一個對自己近乎苛刻的清官,還是因遭到同僚的集體攻擊而被罷官。

過了幾年,晚清官場腐敗之風愈演愈烈,權力集團又想到了這位官場楷模,重新起用他。接到起用通知,李用清就往京城趕。從他的家鄉山西到北京城七百多裏的路程,李用清就靠一雙腳底板走過來的,中途沒雇一車一騎。這項紀錄不光在官場中,估計連普通老百姓也難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