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皇帝與內閣首輔申時行有意庇護房寰(據說房寰與申時行過從甚密),但也不得不擬旨責斥房寰“瀆擾”,也就是告訴房寰不要再惹是生非了。受到彈劾的右都禦史海瑞也上疏為自己辯駁,並提出辭職,皇帝降旨讓他“安心供職,是非自有公論,不必多辯”。皇帝居中調停,希望能夠盡快平息這場紛爭。

顧允成等三進士逐條駁斥了房寰的疏折,列舉了他的七大罪狀。一心想要息事寧人的萬曆皇帝非常生氣,說房寰已經受到批評,三進士尚未授官就出位妄奏,“是何事體?好生輕肆!姑各革去冠帶,退回原籍”。不過,顧允成等人雖然被斥歸,但“士林高之”。也就是說,他們因維護海瑞而暫時失利於官場,但是在天下讀書人的心目中,他們的名聲與地位較之以往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不久,南京太仆寺卿沈思孝又專疏為海瑞申辯,並彈劾房寰以私怨辱直臣,提請恢複顧允成等人的官職。房寰也不是省油的燈,也上疏詆毀沈思孝與海瑞結黨營私。雙方鬧得不可開交,結果沈思孝受到皇帝斥責,房寰也因此獲罪,外放江西提學副使。

兩年後,即萬曆十六年(1588年),房寰疏攻海瑞的這樁公案再度被人提起。吏科都給事中(七品監察官)張鼎思與另一位陳姓給事中,共疏追論房寰諸種不法情事,為已經死去的海瑞鳴不平。此時房寰的老對手顧允成等三進士已經被重新起用,他們自然也不會放過圍剿的機會。房寰見“眾咻不止”,而自己勢孤力薄,於是拋出幾份手柬(張、陳二給事中早年向他請托的私信),將張、陳二人搞得灰頭土臉。房寰情急之下拋出私信,等於破壞了官場的遊戲規則,陷自己於不利,成為眾矢之的。

房寰剛剛入京不久,在沒有摸清官場風氣和民意的狀況下,僅憑個人意氣即貿然攻擊天下士子和百姓眼中的偶像級“偉人”,又道聽途說、誇大其詞,致遭圍攻,失策之下更出昏招,泄露同僚私密,導致全盤皆輸,至於他被顧允成等人攻擊的“七大罪狀”也沒有人去核實。

這時候的海瑞已經不在人間,可是他的反傷害能力不但沒有因為肉身的消亡而有所削弱,反而越發強大,甚至給傷害者造成了致命打擊。皇帝需要以重用海瑞的實際行動來表明帝國對於道德意識形態的守護態度,即使朝臣們認為海瑞的道德高標已不合時宜,但道德旗幟做成的遮羞布任誰也不敢公然撕破。基於這一點,就連皇帝也不敢偏袒房寰。如果再不處分,那些自命清流的言官士子就會沒完沒了地跳出來,鬧得朝廷雞犬不寧。於是房寰被貶謫,從此失勢於官場,並落下千古罵名。

麵對清流集團的群起而攻之,房寰毫不示弱。他在被釘上曆史的恥辱柱之後,會不會為當初疏攻“當代偉人”的衝動感到後悔呢?房寰顯然低估了他所冒犯的都禦史大人的“道義權力”,它可以動員朝野上下的輿論力量,讓眾多富有道德理想的年輕官員前赴後繼,出來打抱不平,不把冒天下之大不韙的房寰拉下馬,絕不罷休。

在海瑞被房寰連疏攻擊、朝廷清流奮起反擊、雙方吵得不亦樂乎之時,萬曆皇帝下了一道批示:“海瑞雖當局任事,恐非所長,而用以鎮雅俗、勵頹風,未為無補,合令本官照舊供職。”也就是說,皇帝在委婉地警告“倒瑞派”:你們都別鬧了,我大明朝需要海瑞這個“貞節牌坊”。

我們不要小瞧了“貞節牌坊”對於世俗世界的反作用力,有時候傷害有多深,反傷害的能力就有多強。後世論者常常隻注意皇帝的前半句評語:“當局任事,恐非所長”,認為海瑞被一個時代當成了無用的權力裝飾品,而忽視後半句中“鎮雅俗、勵頹風”的深意。所謂“鎮雅俗、勵頹風”,其實可以理解為帝國對海瑞道德權力的承認與許可;而海瑞與道德意識形態的共振,更使他獲得了強大的隱權力。海瑞絕不是可以等閑視之的官場花瓶似的人物,盡管在某個特殊時期,他可能會被安排在花瓶性質的官職上。即使“花瓶”落到海瑞手裏,也有可能會成為殺傷性武器。

提起海瑞,不少論者都認為海瑞不得官心,在當時的官場上孤立無援,但我們從房寰事件中可以發現,海瑞絕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雖無嚴嵩、張居正的炙熱權勢,卻有強大的道德動員力,凜然而不可侵犯。縱然諸多同僚不喜歡他,縱然是首輔親信的房寰連疏攻擊也扳他不倒,反而被海瑞及他的追隨者扳倒了。從某種意義上說,海瑞恪守的“祖製”成了他的護身符。

祖製的信徒

洪武十八年(1385年),朱元璋立下祖製,並給他的後世子孫們下了一道死命令:“後世敢有言改更祖製者,以奸臣論。”誰敢提議更改自己苦心孤詣弄出來的這套製度,一概殺無赦。海瑞曾經質問別人說,本朝的法律製度兩百年來都沒改,你們為什麼不依法、不按照製度去出牌?可是他卻忽略了由這個問題衍生出的另一個問題:如果朱元璋沒有下過死命令,不準他的後世子孫更改祖製,那些不合時宜的法律製度,估計早已被人為撕扯得支離破碎。

作為祖製的忠誠信徒,海瑞有一個強大的內心世界。而支撐這個強大內心世界的,就是他為之奮鬥了終身的“祖製”。朱元璋究竟在開國之初,為他的殉道者海瑞鋪陳了怎樣一幅政治藍圖,讓海瑞執迷到九死而不悔。

明朝初年,弘文館學士羅複仁居官簡樸,為人老實,人稱“老實羅”。有一天,朱元璋忽然動了念頭,要調查“老實羅”是真的老實,還是裝老實,於是就到羅家私訪。羅家在城外邊一個小胡同裏,破破爛爛,東倒西歪幾間房子,“老實羅”正扒在梯子上粉刷牆壁,一見到皇帝來,著了慌,趕緊叫女人抱一個小杌子請皇帝坐下,朱元璋見他實在窮得可以,老大不過意,說:“好秀才怎麼能住這樣的爛房子!”即刻賞給了城裏的一所大宅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