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赤裸裸的分權主張,皇太極當然不會同意這種分權主張。如果皇太極按照這個分權要求,將諸貝勒都一個個分離出去。那麼他這個“汗”,可就成了真正的虛“汗”了。
後金的最高權力結構是依托八旗構造起來的,隻有當具備至高無上權威的父家長努爾哈赤在位時,這種權力結構才能保持暫時的穩定。但是努爾哈赤一旦離世,他的那些繼承者們,根本沒有辦法控製八和碩貝勒。八和碩貝勒共議國政的提出,可以說這是努爾哈赤沒有辦法的辦法。他已經意識到,八旗壟斷權力將成為自己接班人所要解決的最大難題。八和碩貝勒共議國政共同承攬後金的各項權力,而後金的一切收入,也由八王來共同分享。這是努爾哈赤保證八王實力均衡,權力平等的做法。
事實上,八王也隻有真正處於權力平等的地位,才能做到相互牽製和相互監督,在推選新汗時,不會受到某一強有力者的控製與操縱。然而,這隻是努爾哈赤的一廂情願,與後金的權力現狀卻相去甚遠。八王共治製的部分實施,並未能使八和碩貝勒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實力均衡。
其實我們也可以換個角度來分析,八和碩貝勒共議國政又何嚐不是努爾哈赤的私心所在。他從自己的家族長遠利益考慮,可以說這是他為了家族集團利益所實施的權力分配製度。他並沒有逃脫曆代王朝君主的權力“血統論”,還是依靠血緣關係將八旗的權力板塊連接起來。努爾哈赤試圖在自己百年之後,後金汗國的權力結構能夠形成明暗結合的複式結構。明結構就是後金汗與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分權政治體製;暗結構就是後金汗與八和碩貝勒之間,以及八和碩貝勒之間互相監督與牽製的方式。努爾哈赤希望通過這樣明暗兩條線,以集體權威來取代個人專斷,將趨於分權狀態的八旗重新黏合成鐵板一塊。任何時候,想法都比現實來得妙不可言。
在這種形勢下,皇太極接過權柄的第一件事就是將自己老子分出去的權力再給它收回來。皇太極不斷變換措施來調整共議國政體製,先是從四大貝勒,然後再到“三尊佛(代善、阿敏、莽古爾泰)”,最後才落實到一統獨尊的正題上來。直到天聰六年(1632年),皇太極才算將自己老子出的這道難題部分擺平。也就是說,直到這時候,他才算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權力之王(皇帝)。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極突然駕崩。和他的父親努爾哈赤一樣,由於其生前沒來得及立儲位,確定接班人。後金曆經兩代都沒有確立汗位的傳承製度,這就為王權的歸屬留下了巨大的可供操作的空間。一邊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子弟(皇太極的兄弟輩);一邊是清太宗皇太極的皇子。兩大派係虎視眈眈,皇嗣成為權力架上最大的一塊肥肉,爭奪戰一觸即發。
這是赤裸裸的分權主張,皇太極當然不會同意這種分權主張。如果皇太極按照這個分權要求,將諸貝勒都一個個分離出去。那麼他這個“汗”,可就成了真正的虛“汗”了。
後金的最高權力結構是依托八旗構造起來的,隻有當具備至高無上權威的父家長努爾哈赤在位時,這種權力結構才能保持暫時的穩定。但是努爾哈赤一旦離世,他的那些繼承者們,根本沒有辦法控製八和碩貝勒。八和碩貝勒共議國政的提出,可以說這是努爾哈赤沒有辦法的辦法。他已經意識到,八旗壟斷權力將成為自己接班人所要解決的最大難題。八和碩貝勒共議國政共同承攬後金的各項權力,而後金的一切收入,也由八王來共同分享。這是努爾哈赤保證八王實力均衡,權力平等的做法。
事實上,八王也隻有真正處於權力平等的地位,才能做到相互牽製和相互監督,在推選新汗時,不會受到某一強有力者的控製與操縱。然而,這隻是努爾哈赤的一廂情願,與後金的權力現狀卻相去甚遠。八王共治製的部分實施,並未能使八和碩貝勒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實力均衡。
其實我們也可以換個角度來分析,八和碩貝勒共議國政又何嚐不是努爾哈赤的私心所在。他從自己的家族長遠利益考慮,可以說這是他為了家族集團利益所實施的權力分配製度。他並沒有逃脫曆代王朝君主的權力“血統論”,還是依靠血緣關係將八旗的權力板塊連接起來。努爾哈赤試圖在自己百年之後,後金汗國的權力結構能夠形成明暗結合的複式結構。明結構就是後金汗與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分權政治體製;暗結構就是後金汗與八和碩貝勒之間,以及八和碩貝勒之間互相監督與牽製的方式。努爾哈赤希望通過這樣明暗兩條線,以集體權威來取代個人專斷,將趨於分權狀態的八旗重新黏合成鐵板一塊。任何時候,想法都比現實來得妙不可言。
在這種形勢下,皇太極接過權柄的第一件事就是將自己老子分出去的權力再給它收回來。皇太極不斷變換措施來調整共議國政體製,先是從四大貝勒,然後再到“三尊佛(代善、阿敏、莽古爾泰)”,最後才落實到一統獨尊的正題上來。直到天聰六年(1632年),皇太極才算將自己老子出的這道難題部分擺平。也就是說,直到這時候,他才算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權力之王(皇帝)。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極突然駕崩。和他的父親努爾哈赤一樣,由於其生前沒來得及立儲位,確定接班人。後金曆經兩代都沒有確立汗位的傳承製度,這就為王權的歸屬留下了巨大的可供操作的空間。一邊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子弟(皇太極的兄弟輩);一邊是清太宗皇太極的皇子。兩大派係虎視眈眈,皇嗣成為權力架上最大的一塊肥肉,爭奪戰一觸即發。
參與權力的博弈雖然都是努爾哈赤的後世子孫,但一方是父輩的血親,一方是兄弟的血親。
我們先來分析父輩子弟,這一方的領袖人物是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睿親王多爾袞。他的支持力量主要是同母兄弟英親王阿齊格、豫親王多鐸。此時的多爾袞正值盛年,無論是在生理上還是個人權勢上,都達到了巔峰狀態。多爾袞參與權力角逐,不光有個人的先天優勢,還有更重要的曆史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