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去世後,諸皇子爭奪汗位的餘波並未得到平息。努爾哈赤晚年將親統的兩黃旗的大部分各授於同母的三個幼子: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這種分配方案使得同母三兄弟的軍事力量占有很大的優勢,沒有任何其他兄弟可以與多爾袞集團的力量相抗衡。但反之,這也使得努爾哈赤其他的兒子們團結起來對抗三兄弟。

皇太極繼位後首先奪取了鑲白旗,以自己的長子豪格為旗主。滿族是以黃色為尊,皇太極就將原來的正黃旗和鑲黃旗改旗號為鑲白旗和正白旗,而他所領的兩白旗就成了兩黃旗。這樣一來,阿濟格領鑲白旗,多鐸領正白旗,成為八旗中實力最強的一旗。多爾袞和他的同母兄弟對皇太極用兩白旗替換父汗留給他們的兩黃旗,乃至稱汗,都是非常不滿的。多爾袞兄弟也多次放出話,皇太極的汗位“係奪立”。這也就是說,在多爾袞一方看來,皇太極的皇權來路不正。

皇太極的突然離世,給了他們重新理順皇權歸屬的借口和機會。阿濟格、多鐸等人趁機攛掇多爾袞奪回皇位繼承權。在多爾袞猶豫之際,多鐸說:“若不允,當立我!我名在太祖(宗)遺詔。”多爾袞的回答是:“肅親王(豪格、太宗長子)亦有名,不獨王也。”多鐸又說:“不立我,論長當立禮親王(代善、太祖次子)。”

在福臨即位前夕,阿濟格、多鐸兩兄弟仍心有不甘,跪求多爾袞,一定要奪回本該屬於己方的天下神器。他們期待多爾袞能夠上位,這樣就可以抬高兩白旗的地位,釋放多年來被皇太極打壓的內心苦悶。另外一派是以擁戴皇長子肅親王豪格的一方。這一方權力集團的構成主要以禮親王代善(太祖次子)、鄭親王濟爾哈朗及兩黃旗大臣為主。這些人相互串聯並立下盟誓,擁護豪格,維護兩黃旗的優勢,以此捍衛皇權的正統。豪格也四處放出風聲:“睿親王多爾袞病怏怏的,怎麼能夠繼承大統?”並拉攏一幫實力派,擴充自己的權力地盤。而代善、濟爾哈朗的明確支持,無疑使得整個天平倒向了豪格一方。兩黃旗大臣等又同心合力,誓死擁戴皇子為帝。一切看上去很美,似乎懸念並不大。

不到最後一刻,一切皆有可能。人們隻把眼睛盯向多爾袞和豪格。可他們卻忽略了參與這場權力博弈的第三支力量,那就是以孝莊文皇後牽頭的“五宮”博爾濟吉特氏集團,欲立幼子福臨,以維係其家族在權力結構中的顯赫地位。

說到孝莊文皇後,在這裏簡單地說一下後金的外戚集團博爾濟吉特氏集團。對於作為政治同盟的後金和蒙古科爾沁部落來說,聯姻無疑是他們結成權力同盟最好的手段。說不定下一個後金的皇帝,將會是科爾沁首領的嫡親外孫,血緣關係向來是權力集團之間最為可靠的契約書。皇太極改國號大清,在後宮實行的是“五宮製”,當時的五宮的嬪妃全部是來自於蒙古博爾濟吉特氏的女子。

就在皇太極駕崩後的第六天,即八月十五日,多爾袞集團與豪格集團到了最後攤牌的時刻。可事情的發展卻走向了另一端,兩大集團卻戲劇性地議定皇太極的第九子福臨登基。六歲的褔臨榮登大寶,由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兩位叔王共同攝政。

多爾袞為什麼會突然放棄帝位,去擁立一個不懂事的孩童?代善、濟爾哈朗及兩黃旗那些手握重權的大臣又怎會突然轉變風向,甘心垂首去輔佐幼主福臨?這看似不可能實現的第三條路徑,卻成為強勢的兩派最終的選擇。其實在權力鬥爭中,出現這種局麵,也是最正常不過的事。鷸蚌相爭往往得利的是漁翁,更何況鷸蚌並沒有真的鬥到兩敗俱傷。

多爾袞的選擇有著現實的需要在裏麵,他如果一意孤行,在權力賽道強行超車,其後果有可能車毀人亡。他必須要麵對代善、濟爾哈朗、豪格等諸王貝勒不讚成他稱帝的現實,他不想因為奪權造成家族內部的四分五裂。但他奪位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他也不會讓自己的侄兒豪格取得皇權。叔侄二人關係鬧得很僵,一旦豪格登基,他的結局將會很難看。經過一番利益權衡,雙方如果都能放棄自己的利益,共同去成就第三方利益,不失為一種最佳的選擇。其實這種權力格局內部的求穩心態,是各方經過權力博弈後所產生的結果。福臨繼承大統可以說是各方經過一番明爭暗鬥才定下來的。立福臨,可以說是各權力集團之間達成的妥協,這種妥協來自於八旗分權製衡的具體表現。而豪格一方的支持者,並不是隻認豪格一人。隻要符合皇子繼位的正統權力交接製度,代善、濟爾哈朗和兩黃旗大臣都是能夠接受的。

這種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做法,挽救了大清政權,也將滑向分裂邊緣的滿洲八旗又一次拉了回來。

那麼我們再來看一看在這場權力博弈中得到實惠的第三方,其獲勝的秘訣又是什麼?六歲的福臨能夠嗣登大寶,有一個人不能不提,那就是他的生母孝莊文皇後。

年過而立的孝莊利用代善的懦弱,籠絡住他;與三十三歲的多爾袞聯姻,使之傾心於她。盡管史書在這裏用了隱晦的筆法,但透過那些迷霧般的文字依稀可尋蛛絲馬跡。“太後下嫁”決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聯姻關係。它隻能是一種政治行為,借著婚姻來尋求權力庇護。在這裏起決定作用的是權力與利益的嵌合,而非情投與意合。“太後下嫁”在這裏隻是一種權力手段,托舉著自己的兒子福臨直上權力巔峰。

福臨能夠嗣位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由孝莊在“五宮”中所處的地位所決定。這就是權力係統上層中的“子憑母貴”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