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麓書院國學文庫總序(2 / 3)

人們又會進一步追問:國學的知識架構和學理依據是什麼?當然,國學之所以可以成為一門獨立學科,必須要有兩個重要條件:其一是國學學科體係的內在條件,即國學體係的知識架構和學理依據;其二是國學的外在條件,即國學能否具有現代學術視野而得到普遍承認並開展廣泛的或全球化的學術交流。

國學這門學科,之所以在學界還有不少疑慮與分歧,與它在當代中國學術體製內的處境有關。現在大學院係的分科,基本上是近代引進西學而建立起來,分為理學、工學、文學、曆史、哲學、藝術、宗教、政治學、教育學等等。盡管近些年各個大學紛紛創建了國學院,但是國學在當代中國的學術體製內並無合法性的身份。這樣,我們延續幾千年的中國傳統國學,在這種學科體製下隻能變成其他學科的材料。比如國學中最重要的經學,在現代大學的學科中就沒有合法的獨立地位,我們不能獨立地研究、學習經學,隻能夠將其分別切割到文學、曆史學、哲學、政治學、法學、宗教學、教育學等不同學科。這樣,國學中的經、史、子、集的不同門類知識,全部被分解到了文學、曆史、哲學、藝術、宗教、政治學、教育學等不同學科視野裏麵,變成其他不同學科的材料。

近代引進的文學、曆史、哲學、藝術、宗教、政治學、教育學等不同學科,對於拓展我們對中國傳統學術的研究視野,確實有它的長處,但也有其短處。中國傳統學術是一個有著密切聯係的有機整體,其知識體係和價值體係有著內在聯係。當我們用各門現代學科把傳統國學分割之後,就有可能失去原來知識體係的聯係和特點。每一種知識體係或學科框架,實際上是我們人類把握世界的一種具有主觀性因素的圖式。不同文明有不同的把握世界的圖式,西方知識學有它自己的長處,中國傳統知識體係也有自己的長處,譬如中國的知識傳統具有整體性、實踐性、辯證性的特點,以此成就了中華文明的世界性貢獻。正因為如此,研究中國傳統學術,應該保持對其原文化生態的、有機整體的學問特點的思考。國學作為這樣一種原文化生態的、有機整體的學問特點,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其實,在講到中國“國學”合法性的時候, 我們還可以暫且借用西方大學的“古典學”的概念。在西方世界許多大學都設立了古典學係。這個古典學研究什麼呢?它最初是以古希臘、羅馬的文獻為依據,研究那個時期的曆史、哲學、文學等等。古典學的特點是注重將古希臘、羅馬文明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而不是分別研究古希臘、羅馬時期的曆史、哲學、文學。在西方,古典學一直是一門單獨的學科。我們認為,“國學”其實也可以說是“中國古典學”。如果我們用“中國古典學”來說明中國“國學”,可以提供“國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上述兩個條件。一方麵,在幾千年的漫長曆史中中國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具有典範意義的文明體係。建立“中國古典學”,也就是以中國古人留下的曆史文獻為依據,將中華文明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由於“中國古典學”是以中國傳統學術體係為學科基礎,這是一門從學術範式到知識架構、學理依據均不同於現有的文學、曆史、哲學學科的獨立學科,這是“中國古典學”得以確立的內在條件。另一方麵,由於“國學”概念僅僅能夠為中國人自己使用,西方人則隻能使用漢學,以“中國古典學”來定義原來的國學,“國學”具有了知識共享、學術交流的現代學科的要求,並能兼容國學、漢學,為中外學者所通用,這是國學能夠具有現代學術視野並能開展國際學術交流的外在條件。

(三)國學與嶽麓書院

書院是一種由古代儒家士大夫創辦並主持的學術教育機構,它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組織製度、基本規製、講學形式,對中國傳統學術文化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曆史貢獻。書院繼承、發揚了中國優秀的教育傳統,表現出儒家士大夫那種追求獨立的學術思考、人格自由的精神。書院將中國傳統教育和傳統學術發展到一個高級階段,從而促進了中國文化的蓬勃發展,宋元明清學術文化思潮迭起,無不與書院這種獨特學術教育機構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