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三個關係”,不是個人有主見、有個性就要說了算(2 / 3)

要學會努力去發現別人的好處,而不要去挑剔別人的缺點,要找出他人可愛和可敬之處,我們就自然樂意和別人相處。雖然,思維的方式或許有別,不論彼此有何不同,但自己和他人都各有長處與缺點,不必去批評責難,也不必互相排斥,而是要體悟到各自互異的本質,坦然待之,這樣才會對彼此的互異成趣感到快樂,這種快樂可以穩定一個人的心,也淨化自己的靈魂。

2.處理好對上與對下的關係

很早以前,培根就說過,一個人的榮譽來自於他在社會上所處的地位和職務。何況,我們每個人的工作崗位以及工作實際的認可主要由我們的上級領導決定。能不能贏得上級領導的賞識、肯定和支持就決定著我們能不能獲得榮譽。因此,黨員幹部除了要有過硬的本領外,還必須妥善地處理與上級的關係,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推動事業的發展和獲得個人的進步。

一般情況下,下屬對待上級都是沒得挑的事情,除非下屬是個傻子,每一個下屬都懂得對上級的尊重。有一些人甚至認為和上級領導關係越親密越有利於發展,隻要“搞定”了上級領導,一切都好辦了,實則不然。

我們看周永康的六任秘書無一例外都落入他的貪腐網,給公眾的印象十分深刻。作為周永康的下屬,他們都受到周永康的特殊關照和提拔,也都為周永康做出違背黨紀國法所禁止的事情效力,這種交換讓他們的關係“很鐵”。關係網中的所有人大概都曾為能進入這樣的圈子而慶幸,而完全忽視了風險。

結識一個大官,成為他的心腹或者“哥們兒”,這對不少謀仕途或者求商運的人,都有擋不住的吸引力。在與這個大官一起發達的路上,他們很清楚自己做的有些事“拿不到台麵上”,是在違紀違法表達“效忠”或是接受“回報”,但眼前利益的巨大誘惑吞噬了他們的警惕性,結果,與他們的“主子”一起,鋃鐺入獄。

可見,無論何時一定記住,上級領導永遠是上級領導,是你的上級,千萬別因為上級領導賞識而得寸進尺,忽略了上下級之間的距離。所以與上級領導的關係最好要保持“一米線”的距離,在尊重上級服從上級的同時,保持獨立人格。“抬轎子”、“吹喇叭”等做法不僅有損自己的人格,得不到他人的重視與尊敬,還可能引起上級的反感和輕視。在必要的場合,不能一味附和,也不必害怕表達自己的不同觀點,隻要你從黨的事業和工作大局出發,就不難博得上級領導的肯定。

作為黨員幹部,如何與下屬相處,也是一門學問。也許有時候領導者非常器重某一位下屬,但是一定將彼此之間的關係嚴格局限在良好的上下級關係中,而不能讓別人誤以為你們是“哥們兒”,否則,會在其他下屬心目中造成不良影響。何況,被上級視為手足的下屬就可能恃寵而驕,難免散漫,執行力不強,工作易受阻礙;這種親密無間的零距離交往,還會令下屬對上級領導的生活習性、個性愛好等了如指掌,難免被一些下屬投其所好甚至會瞄準弱點,巧言令色、精心布局,架空權力;當然,還會有一些下屬人員可能仗著與上級領導的“交情”,狐假虎威、發號施令,甚至不分裏外、上下、輕重場合,對上級領導稱兄道弟、戲謔待之,失去應有的尊重與敬畏之心,嚴重損害領導幹部的形象與威望。同時,與某一個下屬成了“哥們兒”後,無形中就形成了一個小集團,極可能會遭到更大集團的抵製。當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害時,這不利於黨員幹部順利地開展工作。而且,這種關係也不利於下屬能力的發揮。一方麵,下屬手握著上級領導的“尚方寶劍”,可能會恃寵而驕,辦事不周。另一方麵,和上級領導的關係太鐵,會影響到他與其他同事的關係。因為厚此薄彼的結果難免會忽視其他人,也可能會偏聽偏信,被親近者的錯誤信息誤導;而正直忠誠者被拒之門外,別有用心者卻近在身旁,長此以往下去,必然要出現問題,給黨的事業造成危害。

一個高明的黨員幹部,不和下屬走得過於緊密,同時也不要擺出一副咄咄逼人的官架子,這樣才更有利於發揮下屬成員的積極性。黨員幹部在對下屬保持威嚴的同時,還要有親和力,能夠隨時與他們交流、溝通,傾聽他們的意見。

當然,上下級之間有矛盾也很正常。作為黨員幹部要盡量克製自己,多查找自己的原因。切不可以老大自居,為所欲為。把下屬當成“家臣”,當成自己的孩子,如果不聽話了,就對下屬罵上一通,甚至大打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