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清代婦女的軍事生涯(2 / 3)

女性“軍中”之官的設置,尤其引人注目。

當時有的外國人士已經注意到,在太平天國的武裝鬥爭中,始終有婦女群眾的積極參與:

許多婦女陪同丈夫隨軍出征以熱烈的激情分擔戰場上的危險困苦。她們在戰場上大多漪著中國的小馬、驢子或騍。革命初期,她們曾經男敢參戰有的並擔佐了軍官的職務,軍隊中男女分營,隻在舉行宗教儀式時才不分窮女。這種“軍隊中男女分營”的形式,具有特殊的組織格局。

太平天國的女軍,在永安突圍時據說有3000餘人''在進軍洪秀全(原道醒世訓)寫道天下多男人,盡是兄弟之輩;天下多女子,盡是姊妹群〔英)呤嘴(太平天國革命親曆記王維周譯,中華書局96年版,第233責(會菝癸甲紀事略》說,永安突圍時男賊僅存三千餘人,女賊衣男衣得脫者不三千人,“女賊衣男衣”者,可能就是太平軍女軍。

武昌時則已經達到萬餘人太平軍中著名的女將,有傳說洪秀全的妹妹蕭朝貴妻洪宣嬌等。有學者曾經指出,以可征信的曆史資料論,並無存在‘洪宣嬌’其人的確切證據”''而蕭朝貴妻為“楊宣嬌”或“楊雲嬌''應當也是太平軍中女將。(清稗類鈔武略類)又有“蕭三娘能馬上指揮射“條,寫道:

粵寇軍中有蕭三娘,號女元帥,或雲即(蕭)朝貴妹也。二十餘,長身猿臂.能於馬上指揮其眾,且能左右射鹹豐癸醜三月,陷鎮江時,嚐率女兵教百登城,勇悍過男軍,當者無不披靡。洪秀全妹(洪)宣嬌亦嚐斯馬臨陣,與三娘同,惟從壁上指揮,不能交鋒。

所說“鹹豐癸醜”年,即1853年。所頃“嚐率女兵數百登城,勇悍過男軍,當苕無不披靡”,是關太平軍中女將和女兵參戰立功卞跡的生動記述。

洪秀全詔書可見所謂“男將女將盡持刀''“各做忠臣勞馬汗”''也說明“女將在太平天國軍啩活動中的作用。

因為聚集數百丁壯替夫報仇而遭到官府通緝的民家婦女蘇三娘,曾經活動於廣西桂林地區,因鋤強扶弱,劫富濟貧而聲威遠震。太平天國起義爆發之後不久,蘇三娘就率領兩千多士兵投奔了太平軍。對於蘇三娘的事跡,有(蘇三娘行)詩予以讚美城頭鼓廣聲琅琅。牙卒林立旌旗張。

糸家西家走相告,路乂爭看蘇三娘。

靈山女兒好身手,十載域中稱健相。

猩紅當眾受官,為夫縞素斷仇首。

兩臂曾經百千戰,一槍擊落千人後。

名聞官府盡招遨,肫馬呼脅意氣豪。

五百健兒聽驅遣,萬千狐鼠紛藏逃。健婦馳馬,驅逍精壯,萬千狐鼠,爭相藏逃。太平軍女將的勇銳氣勢得到鮮明生動的表現。

主動將年。號更改為“太平天國”,表示遒從太平天國領導的上海小刀會起義,也有積極參與反鬥爭和反抗外國侵略者鬥爭的女子。青浦起義群眾領袖周立春的女兒周秀英,就曾經勇敢參戰。當地民間至今還流傳著讚揚同秀英的民歌,如:

女中英雎周秀英,大紅褲予小緊身。

手拿大刀百廿斤,塘灣橋上開四門。

“開四門”,是一種刀法的名鈈。

秦榮光作於光緒二十九年(1卯3年)秋冬間的(上海縣竹枝詞),其中(兵防二十八),有關於上海小刀會起義的內容。所記述起義首領周立之女的亊跡頗為引人注目,然而“周秀英”則寫作“周秀成龍啟玴(浣月山房詩集)

青亂民周立春,秀成敢戰女兒身。嘉責兩處城攻陷,父女英雄匪黨親。

原注即同治(上海縣誌)引文,其中寫道:

周立春先據青浦,繼攻嘉定,勢張甚。秀成,其女也,以放戰聞。

又有一首記述起義被殘酷鎮壓時的情景:

入城不即約多兵,燒盡東南屋半城。

賊目縱多搜獲出,大傷元氣困遺氓。

作者又引同治(上海縣誌)解釋說:

元昱夜,各兵入城即縱火,糸南半城延燒殆盡。搜獲賊目李仙雲等及周立春女秀成。

以“敢戰”著稱的女英雄周秀成在起義失敗的最後一刻被捕,當是參與了這次武裝鬥爭的全過程。

有一種說法,以為上海小刀會起義領袖劉麗川在鬥爭失敗後,得到一位尼姑的救助,化裝脫險。如果這一傳說屬實,也可以看作能夠較典型地反映起義在婦女中的影響,以及婦女對起義的支陝約翰斯崧茲(在華12年),愛丁墊康斯塔布爾公司)1860年板,轉見上海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編(上海小刀會起義史料:編),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570頁,有的學奍認為,這種說法或有可能,但較小郭豫明乂上海小刀會起義史),中國大百科出舨社上海二分釷993年版,第341頁持的史例。

紅燈照

清代末年,曾經發生曆史上稱作“義和團運動”的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義和團運動以武裝鬥爭的形式打擊了外國侵略者,其鬥爭的始終,都多有婦女群眾參加義和團運動中的歸女組織據說有“紅燈照”、“黑燈照藍燈照”、“青燈照”等多種,其中以“紅燈照”最為著名。義和團時代流傳於民間的歌謠多有說到“紅燈照”的。、例如:“這苦不算苦,二四加一五。天下紅燈照,那時才算苦。”“先有朱紅燈,後有紅燈照燒了西洋樓,蓋上吳雲廟。先殺洋鬼子,後打天主教。大淸國,真熱鬧。”“先有神和拳,後有紅燈照。拉它的線杆,掀它的鐵道。把洋鬼子趕到關外去,保護大清朝。”“紅燈照穿得俏紅褲子紅鞋''大紅襖。殺了洋毛子,滅了天主教,拆了洋樓扒鐵道,電線杆子全燒域。”“練了紅燈照,鬼子見了嚇一跳。練了義和團,見了鬼子不耐煩。”

天津南郊曾經發現一件托言対伯溫頂言號召人們參加義和團鬥爭的(西洋氣數碑)。正麵碑文為:

天地怒,神仙慘,當電收,寒雨斂。紅燈照,義和拳,力無窮,法無邊。燒鐵路,攏線杆,槍無藥,炮無彈。洋人天,屍相連,人神喜,雞犬安。歌大有,慶豐(年〕。

背茴碑文為:

男竽義和女紅燈,刹(殺)盡洋人海宇夜(澄)。

待到槍(刀〕無用日,試看蔚並無(雲)蒸。

署名嗶西複儂氏、青村杞盧氏的(都門紀變百詠),是記敘庚子前後義和團運動期間京津地區社會曆史情景的竹枝詞。其中也有描寫“紅燈照”的武裝活動形式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