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星火野祭(2 / 2)

然而斯人已逝,良將已沒,死者已經不能複活,叱吒風雲、威震八方的名將白起,其一腔熱血,隻不過肥沃了杜郵五尺之土,使得一叢青草生長得更茂盛而已!

丞相範雎從秦昭王的話裏,感覺到了對白起之死的追懷,他暗自慶幸自己當時並沒有十分露骨地激使秦昭王處死白起,而且曾經比較老練地表露出對白起的憐護不過,他對於秦昭王又重新提起鄭安平,不免感到心驚,鄭安平為將,正是自己薦舉的呀1按照秦國的法律,範雎是難逃死罪的5雖然秦昭王曾經袒護範雎,不允許群臣再提起此事,但是君心莫測,誰知道他什麼時候會重新追究這件事呢?

範雎又想到,在鄭安平叛國事件發生兩年之後,河東郡守王稽因為私通敵囯,被依法處死。這位王稽,也是範雎極力向秦昭王薦舉的。

鄭安平和王稽,都是範雎的恩人。當初範雎陷於危難時,是因為他們的全力營救,才得以從魏國來到秦國的。在秦國政界,這是盡人皆知的事實。

想到這裏,範雎難免惶惑不安。

燕國遊士蔡澤聽說了秦昭王和範雎的這次對話,於是來見秦相範雎。

蔡澤對範雎講述了“夫四時之序,成功者去”的道理,強調“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而衰。天之常數”,又列舉了功臣不能及早在政治風浪中退身,以致不能善終的例子,例如商鞅、吳起、文種等等,他也說到了白起。他說:

“楚國的疆土方圓至於數千裏,持戟的武士多達百萬,白起將軍率數萬之師與楚軍主力決戰,一戰而勝,奪得郵、郢,火燒夷陵,又橫越韓國、魏國而攻強趙,北坑‘馬服子’,誅屠40餘萬之眾,盡殲趙軍主力於長平之下,一時流血成河,沸聲如雷,又進軍圍攻邯鄲,使得秦國建立了帝業的基礎。楚國和趙國,是天下之強國,秦國之仇敵從此之後,楚國和趙國都懾服而不敢進攻秦國,都是因為白起將軍創立的強盛的威勢,白起將軍一生經曆百戰,攻克70餘城,可以說功蓋百世了,然而最終竟然賜劍死於杜郵,蔡澤又說,“《尚書》中寫道:‘成功之下。不可久處,請君一定要認真地考慮,千萬不要忘記白公等人的教訓啊範雎十分感謝他的指點,於是延為上客。後來又向秦昭王熱情薦舉,得以拜為客唧。不久,範雎稱病辭職,蔡澤隨即繼而被拜為秦國丞相。

明人高啟曾經作《範雎》詩,寫道:“紛紛傾奪苦多謀,得勢還懷失勢憂丞相不須嗔蔡澤,此時當問老穣侯。”總結了著名政客範雎從“得勢”到“失勢”的宦途軌跡回想他當初“傾奪”穰侯權位的情形,範雎是不應當怨恨蔡澤奪寵的在專製製度下的政治生活中“紛紛傾奪苦多謀”,其實是十分普遍的情形。而人們讀司馬遷的《史記範雎蔡澤列傳》中蔡澤勸說範雎及時“歸相印,讓賢者而授之”的長篇談話,自然會以為其中最有深意的,還是所謂“君之功極矣如是而不退,則商君、白公、吳起、大夫種是也”這番話。

蔡澤所說的41白公就是白起,他的特殊遭遇,在當時就已經被看作具有某種典型意義的政治教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