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的發表,不僅標誌著他從唯心主義到唯物主義、從民主主義革命到共產主義革命的徹底完成,而且為馬克思主義在政治經濟學領域中實現革命性變革奠定了基礎。恩格斯從經濟學領域出發對共產主義的論證,突破了對共產主義進行抽象和思辨論證的局限,從而實現了對空想社會主義的超越。這個大綱對馬克思也產生了巨大影響,馬克思說:“弗裏德裏希·恩格斯是現代社會主義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1844年就以他首先發表在馬克思和盧格在巴黎出版的《德法年鑒》上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引起了注意。《大綱》中已經表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的某些原則。”
恩格斯在《德法年鑒》上的另一篇文章《英國狀況。評托馬斯·卡萊爾的〈過去和現在〉》,重新批判了卡萊爾的神學曆史觀。卡萊爾通過《過去和現在》這本書,將12世紀的英國與19世紀的英國進行了對比,表現了資本主義給英國人民帶來的貧苦和精神上的摧殘,對於資本家隻崇拜金錢的價值觀給予入木三分的譴責,並代表封建貴族對資本主義製度進行了有力的抨擊。這本書曾經引起了恩格斯的關注,他說:“所有這些作品中間,不管你做怎樣挑選,卡萊爾這本書是唯一能夠扣人心弦、描繪人的關係、具有人的思想方式的一本書。”卡萊爾批判資本主義的犀利語言得到了恩格斯讚揚,但恩格斯對卡萊爾分析問題的立場給予堅決的反對,特別是他主張的宗教觀和主張曆史倒退論的思想。卡萊爾認為造成資本主義社會各種罪惡的根源是由於宗教遭到破壞,無神論的橫行使人們喪失了靈魂。他主張恢複封建貴族的統治,消除現實矛盾。恩格斯對此進行了深刻批判,他認為,宗教隻會加深資本主義的罪惡,改變現實矛盾靠宗教隻能是烏托邦。因為任何宗教都必然會歸於消滅,因為“神不過是由於人在自己不發達的意識的混亂材料中的反應而創造出來的,是人本身的相當模糊和歪曲了的反映”。
毋庸諱言,《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和恩格斯的另外三篇文章,表明了恩格斯已經完成從唯心主義到唯物主義,從革命民主主義到共產主義的轉變過程。馬克思對《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十分重視,在寫作《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時,認真研讀了恩格斯的這篇文章,並詳細摘錄要點,認為它是“批判經濟學範疇的天才大綱”。《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畢竟是恩格斯早期思想轉變過程中的一部著作,其中的一些理論觀點還不夠成熟,某些提法也不夠準確。因此,當1871年李卜克內西提議重印這篇文章時,恩格斯認為它“僅僅具有曆史文件的意義”,不宜重新印行。1884年,當葉甫蓋尼婭·帕普利茨提出願意把它譯成俄文出版時,恩格斯也沒有同意。他說:“雖然我至今對自己的這第一本社會科學方麵的著作還有點自豪,但是我清楚地知道,它現在已經完全陳舊了,不僅缺點很多,而且錯誤也很多。我擔心,它引起的誤解會比帶來的好處多。”
列寧指出:“判斷曆史的功績,不是根據曆史活動家沒有提供現代所要求的東西,而是根據他們比他們的前輩提供了新的東西。”此時恩格斯的思想已經發生了第四次變化,用唯物主義揭示了曆史的本質和基礎,已經在曆史觀上實現了曆史性的突破,他還認識到了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的曆史使命,並勇敢投入到革命的懷抱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