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鳳》(1 / 2)

不但見於《莊子》(《人間世篇》),還見於《論語》(《微子篇》)。是以前讀死書的人不大認識字,不知道“如”是“汝”的假借,因而沒弄清話中的意思嗎?可是漢石經《論語》“如”作“而”,“而”字本也訓“汝”,那麼歌辭的喻意,至少漢人是懂得。另一個也許更有趣的以鳳比孔子的出典,見於唐宋《類書》所引的一段《莊子》佚文:以上六字從江南古藏本補。——作者原注

②《藝文類聚》九○,《太平禦覽》九一五。——作者原注

③《類聚》脫“前”字,依《禦覽》補。——作者原注

④《類聚》作“子路為勇”,此從《禦覽》。——作者原注

老子見孔子從弟子五人,問曰:“前為誰?”對曰:“子路,勇且力。其次子貢為智,曾子為孝,顏回為仁,子張為武。”老子歎曰:“吾聞南方有鳥,其名為鳳……鳳鳥之文,戴聖嬰仁,右智左賢,……”

這裏以鳳比孔子,似乎更明顯。尤其有趣的是,那次孔子稱老子為龍,這次是老子回敬孔子,比他作鳳。龍鳳是天生的一對,孔老也是天生的一對,而話又出自彼此的口中,典則同見於《莊子》。你說這天生巧對是莊子巧思的創造,意匠的遊戲——又是他老先生的“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嗎?也不盡然。前麵說過原始殷人是以鳳為圖騰的,而孔子是殷人之後,我們尤其熟習。老子是楚人,向來無異詞。

楚是祝融六姓中羋姓季連之後;而祝融,據近人的說法,就是那“人麵龍身而無足”的燭龍,然則原始楚人也當是一個龍圖騰的族團。以老子為龍,孔子為鳳,可能是莊子的寓言,但寓言的產生也該有著一種素地,民俗學的素地。(這可以《莊子》書中許多其他的寓言為證。)其實鳳是殷人的象征,孔子是殷人的後裔。呼孔子為鳳,無異稱他為殷人;龍是夏人的,也是楚人的象征,說老子是龍,等於說他是楚人,或夏人的本家。中國最古的民族單元不外夏殷,最典型中國式而最有支配勢力的思想家莫如孔老,刊物命名為“龍鳳”,不僅象征了民族,也象征了最能代表民族氣質的思想家,這從某種觀點看,不能不說是中國有刊物以來最漂亮的名字了!

然而,還是莊子的道理,“腐臭複化為神奇,神奇複化為腐臭”,——(從另一種觀點看,最漂亮的說不定也就是最醜惡的。我們在上文說過,圖騰式的民族社會早已變成了國家,而封建的王國又早已變成了大一統的帝國,在我們今天的憶記中,龍鳳隻是“帝德”與“天威”的標記而已。現在從這角度來打量孔老,恕我隻能看見一位“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而諂上驕下的司寇,和一位以“大巧若拙”的手段“助紂為虐”的柱下史(五千言本也是“君人南麵之術”)。

不但見於《莊子》(《人間世篇》),還見於《論語》(《微子篇》)。是以前讀死書的人不大認識字,不知道“如”是“汝”的假借,因而沒弄清話中的意思嗎?可是漢石經《論語》“如”作“而”,“而”字本也訓“汝”,那麼歌辭的喻意,至少漢人是懂得。另一個也許更有趣的以鳳比孔子的出典,見於唐宋《類書》所引的一段《莊子》佚文:以上六字從江南古藏本補。——作者原注

②《藝文類聚》九○,《太平禦覽》九一五。——作者原注

③《類聚》脫“前”字,依《禦覽》補。——作者原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