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出自《孟子·盡心上》。
意思是:萬事萬物、美德、真理都蘊涵在我的天性之中,自我反省一下,如果自己的德行符合這些真理,那就沒有什麼比這更快樂的了;盡力按(推己及人)恕道去做,達到仁德的道路沒有比這更快捷的了。
【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 出自《孟子·離婁下》。意思是:博聞強記地學習,詳細地解說,(在融會貫通後)返回到簡略地述說大義的地步。比喻學習是一個過程。
【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誌,則不得也】 出自《孟子·告子上》。數:技藝。意思是:下棋作為一種技藝,隻不過是小技藝;如果不一心一意,那就學不好。比喻萬事需盡心盡力才能學好。
【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親:父母。後:背叛。意思是:沒有人存有仁愛之心而拋棄他的父母、親人;沒有人存有正義之心而背叛他的國君。比喻良好的道德素質是保證穩定的根基。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 出自《孟子·公孫醜上》。忍:狠。意思是:以同情他人的心理來施行同情他人的仁政,這樣治理天下就像在手掌上運轉東西一樣容易。說明仁政對於施政者的作用是巨大的。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出自《孟子·離婁上》。三代:指夏禹、商湯、周武三個王朝。意思是:夏、商、周三代的開國之主之所以能夠取得天下,是因為他們有仁愛之心;他們的末代失去天下,是因為他們沒有仁愛之心。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出自《孟子·離婁上》。四海:指天下。四體:性命。意思是:天子不仁義,就不能保住他的天下;諸侯不仁義,就不能保住他的國家;官員不仁義就不能保住他們的地位;普通人不仁義就不能保住他們的性命。
【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為也】 出自《孟子·公孫醜上》。這句話是孟子盛讚伯夷、伊尹、孔子這三位曆史人物時說的。意思是:(叫伯夷、伊尹、孔子)去做一件不仁義的事情,去殺一個無辜的人,而得到天下,他們都是不會去做的。
【保民而王,莫之能禦也】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保護百姓就能稱王天下,這是無人可以阻擋的。
【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出自《孟子·離婁上》。意思是:夏桀和商紂兩個王失去天下的原因都是失去了人民的擁戴,失去人民擁戴的原因,是失去了民心。
【上無禮,下無學,賊民興,喪無日矣】 出自《孟子·離婁上》。意思是:高高在上的人不講究禮義,下層的百姓就沒有學習的榜樣,就會趁機作亂,那樣國家滅亡的日子就不遠了。
【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出自《孟子·盡心上》。
意思是:萬事萬物、美德、真理都蘊涵在我的天性之中,自我反省一下,如果自己的德行符合這些真理,那就沒有什麼比這更快樂的了;盡力按(推己及人)恕道去做,達到仁德的道路沒有比這更快捷的了。
【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 出自《孟子·離婁下》。意思是:博聞強記地學習,詳細地解說,(在融會貫通後)返回到簡略地述說大義的地步。比喻學習是一個過程。
【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誌,則不得也】 出自《孟子·告子上》。數:技藝。意思是:下棋作為一種技藝,隻不過是小技藝;如果不一心一意,那就學不好。比喻萬事需盡心盡力才能學好。
【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親:父母。後:背叛。意思是:沒有人存有仁愛之心而拋棄他的父母、親人;沒有人存有正義之心而背叛他的國君。比喻良好的道德素質是保證穩定的根基。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 出自《孟子·公孫醜上》。忍:狠。意思是:以同情他人的心理來施行同情他人的仁政,這樣治理天下就像在手掌上運轉東西一樣容易。說明仁政對於施政者的作用是巨大的。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出自《孟子·離婁上》。三代:指夏禹、商湯、周武三個王朝。意思是:夏、商、周三代的開國之主之所以能夠取得天下,是因為他們有仁愛之心;他們的末代失去天下,是因為他們沒有仁愛之心。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出自《孟子·離婁上》。四海:指天下。四體:性命。意思是:天子不仁義,就不能保住他的天下;諸侯不仁義,就不能保住他的國家;官員不仁義就不能保住他們的地位;普通人不仁義就不能保住他們的性命。
【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為也】 出自《孟子·公孫醜上》。這句話是孟子盛讚伯夷、伊尹、孔子這三位曆史人物時說的。意思是:(叫伯夷、伊尹、孔子)去做一件不仁義的事情,去殺一個無辜的人,而得到天下,他們都是不會去做的。
【保民而王,莫之能禦也】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保護百姓就能稱王天下,這是無人可以阻擋的。
【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出自《孟子·離婁上》。意思是:夏桀和商紂兩個王失去天下的原因都是失去了人民的擁戴,失去人民擁戴的原因,是失去了民心。
【上無禮,下無學,賊民興,喪無日矣】 出自《孟子·離婁上》。意思是:高高在上的人不講究禮義,下層的百姓就沒有學習的榜樣,就會趁機作亂,那樣國家滅亡的日子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