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禍起蕭牆(1 / 2)

鑒真隨船帶有佛像,在日本又用夾紵法塑造了許多佛像,著名的是唐招提寺金堂內的盧舍那大佛坐像、藥師如來立像、千手觀音菩薩像等。這種夾紵法早在東晉時已經出現,到唐朝技術已達到很高水平。鑒真及弟子將這種雕塑藝術在日本推廣並發揚光大。鑒真晚年,弟子忍基等用於漆夾紵法製作了一尊高八十厘米的坐像,以示紀念。鑒真結跏趺坐,雙目緊閉,神誌安詳,栩栩如生。它不僅再現了鑒真的真實形象,而且著意刻畫了精神氣質,溫和中流露出剛毅,安詳中凝聚著嚴肅,微笑中體現出沉思。這尊塑像一直供奉在唐招提寺內。

763年,鑒真在唐招提寺麵向西方端坐,安詳圓寂,終年七十六歲。遺體經火化,葬在寺後鬆林之中。消息傳回揚州,揚州僧眾全體服喪三日,並在龍興寺行大法會,悼念鑒真。1963年是鑒真去世一千二百年,中國和日本佛教界都舉行了大型紀念活動,日本佛教界還將該年定為“鑒真大師顯彰年”。1980年,唐招提寺住持森木孝順奉鑒真漆像“回鄉探親”,揚州大明寺因此得以重修,成為中日邦交史上一件大事。

換分兩頭,卻說這孝謙天皇,具有藤原一族血脈,是以登基伊始,便任不比等之孫藤原仲麻呂為大納言紫微中台令和中衛大將,之後屢獲升遷。這孝謙生就得端麗冠絕,又是絕代風流,最是仰慕則天武後,太平公主等人,雖然一生未婚,卻有麵首無數。那藤原仲麻呂本是孝謙表兄,生就得溫謙如玉、英俊瀟灑,得寵於孝謙,出入宮闈,素無忌憚。孝謙因每日國事稟奏,不勝其煩,遂在宮內建寺,讓位於大炊王,自己每日隻管吃齋念佛的太上皇。新皇稱淳仁天皇,與藤原家本是親戚,又得藤原擁立,更對藤原仲麻呂畢恭畢敬,國家大事任其處理。藤原氏勢力急驟膨脹,仲麻呂相繼任命了三子為右兵衛府、越前和美濃長官,控製了京城和不破、愛發兩大雄關。

仲麻呂見孝謙讓出皇位,便日益對其冷淡。奈孝謙淫心愈熾,不時宣召入宮,藤原不勝其擾,欲進一人以自代,想可以稱孝謙之意者,而難其人。聞僧人道鏡,以陽偉善戰而聞名,遂進獻孝謙,孝謙試之,大暢所欲,以為勝仲麻呂十倍也。明日,厚賜仲麻呂,以酬其功。仲麻呂乃幸得自脫。孝謙遂留道鏡常宿宮中,相處如夫婦。

孝謙又奏稱天皇,表道鏡侍養有功,請封以官爵,乃道:“朕為出家之天子,應有出家之大臣為輔。”天皇奉孝謙之命,封道鏡為太政大臣禪師,管理朝政,儼然宰相,不久改封法王,乘鳳輦,禦錦袍,同於天皇。孝謙每日賞賜無算,宮室輿馬,田獵遊戲,任其所欲。道鏡驟貴,愈益恣肆。

卻說仲麻呂見道鏡跋扈,似有篡位之心,不由暗道:“不若起兵,將道鏡誅殺。”遂偽天皇禦書,遍召宮騎衛卒,圍住皇宮。孝謙登台,問各軍犯駕之意。答曰:“大政大臣傳言行宮有賊,特來救駕。”孝謙曰:“藤原便是賊!宮中有何賊耶?”宮騎、衛卒等聞之,一半散去;一半膽大的,便反戈與藤原賓客相鬥。孝謙下令:“有生擒、斬殺藤原者,重賞。”藤原門下皆盡死出戰。藤原兵敗,奪路斬開東門出走,正遇大軍趕來,活活束手就縛,孝謙命斬藤原於鬧市之中,又廢淳仁天皇,流放淡路島。孝謙上皇再次即位,乃稱德天皇。

鑒真隨船帶有佛像,在日本又用夾紵法塑造了許多佛像,著名的是唐招提寺金堂內的盧舍那大佛坐像、藥師如來立像、千手觀音菩薩像等。這種夾紵法早在東晉時已經出現,到唐朝技術已達到很高水平。鑒真及弟子將這種雕塑藝術在日本推廣並發揚光大。鑒真晚年,弟子忍基等用於漆夾紵法製作了一尊高八十厘米的坐像,以示紀念。鑒真結跏趺坐,雙目緊閉,神誌安詳,栩栩如生。它不僅再現了鑒真的真實形象,而且著意刻畫了精神氣質,溫和中流露出剛毅,安詳中凝聚著嚴肅,微笑中體現出沉思。這尊塑像一直供奉在唐招提寺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