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3年,鑒真在唐招提寺麵向西方端坐,安詳圓寂,終年七十六歲。遺體經火化,葬在寺後鬆林之中。消息傳回揚州,揚州僧眾全體服喪三日,並在龍興寺行大法會,悼念鑒真。1963年是鑒真去世一千二百年,中國和日本佛教界都舉行了大型紀念活動,日本佛教界還將該年定為“鑒真大師顯彰年”。1980年,唐招提寺住持森木孝順奉鑒真漆像“回鄉探親”,揚州大明寺因此得以重修,成為中日邦交史上一件大事。
換分兩頭,卻說這孝謙天皇,具有藤原一族血脈,是以登基伊始,便任不比等之孫藤原仲麻呂為大納言紫微中台令和中衛大將,之後屢獲升遷。這孝謙生就得端麗冠絕,又是絕代風流,最是仰慕則天武後,太平公主等人,雖然一生未婚,卻有麵首無數。那藤原仲麻呂本是孝謙表兄,生就得溫謙如玉、英俊瀟灑,得寵於孝謙,出入宮闈,素無忌憚。孝謙因每日國事稟奏,不勝其煩,遂在宮內建寺,讓位於大炊王,自己每日隻管吃齋念佛的太上皇。新皇稱淳仁天皇,與藤原家本是親戚,又得藤原擁立,更對藤原仲麻呂畢恭畢敬,國家大事任其處理。藤原氏勢力急驟膨脹,仲麻呂相繼任命了三子為右兵衛府、越前和美濃長官,控製了京城和不破、愛發兩大雄關。
仲麻呂見孝謙讓出皇位,便日益對其冷淡。奈孝謙淫心愈熾,不時宣召入宮,藤原不勝其擾,欲進一人以自代,想可以稱孝謙之意者,而難其人。聞僧人道鏡,以陽偉善戰而聞名,遂進獻孝謙,孝謙試之,大暢所欲,以為勝仲麻呂十倍也。明日,厚賜仲麻呂,以酬其功。仲麻呂乃幸得自脫。孝謙遂留道鏡常宿宮中,相處如夫婦。
孝謙又奏稱天皇,表道鏡侍養有功,請封以官爵,乃道:“朕為出家之天子,應有出家之大臣為輔。”天皇奉孝謙之命,封道鏡為太政大臣禪師,管理朝政,儼然宰相,不久改封法王,乘鳳輦,禦錦袍,同於天皇。孝謙每日賞賜無算,宮室輿馬,田獵遊戲,任其所欲。道鏡驟貴,愈益恣肆。
卻說仲麻呂見道鏡跋扈,似有篡位之心,不由暗道:“不若起兵,將道鏡誅殺。”遂偽天皇禦書,遍召宮騎衛卒,圍住皇宮。孝謙登台,問各軍犯駕之意。答曰:“大政大臣傳言行宮有賊,特來救駕。”孝謙曰:“藤原便是賊!宮中有何賊耶?”宮騎、衛卒等聞之,一半散去;一半膽大的,便反戈與藤原賓客相鬥。孝謙下令:“有生擒、斬殺藤原者,重賞。”藤原門下皆盡死出戰。藤原兵敗,奪路斬開東門出走,正遇大軍趕來,活活束手就縛,孝謙命斬藤原於鬧市之中,又廢淳仁天皇,流放淡路島。孝謙上皇再次即位,乃稱德天皇。
758年7月,天有異象,國人大恐,道鏡行金賂卜者,使其占曰:“八幡大神有旨,道鏡來即天位,天下方得太平。”孝謙深以為然,召清麻呂於床下,敕曰:“昨夜夢八幡神使來雲:大神為令奏事,請尼法均,宜汝清麻呂代往聽彼神命。”道鏡密語道:“大神所以請使者,蓋為告我即位之事,回重募以官爵。”清麻呂得了旨意,便向師傅路豐永法師辭行,法師問道:“汝此番前去,可是道鏡指使?”清麻呂對道:“誠然。”法師歎道:“道鏡謀逆之心,路人皆知。倘若道鏡真的繼了天位,老僧無麵目再對世人,隻有學伯夷叔齊恥食周粟,絕食而死了。”清麻呂聞言,拜而泣曰:“師父教誨,弟子不敢忘。”叩拜而去。
清麻呂一去月餘,不聞音訊,道鏡心道不妥,派人四處打聽。忽有人報來,清麻呂適才回朝,向天皇報知神諭,道鏡急問:“神諭作何理論?”來人道:“八幡大神明示:我國家開辟以來,君臣定矣,以臣為君,未之有也。天之日嗣必立皇緒,無道之人,宜早掃除。”道鏡聽罷,大喝道:“清麻呂偽托神諭,壞我大事。”頓時口吐鮮血,昏厥在地。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