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田軍一路北上,不日渡過手取川,行至石川郡水島,見天色已晚,柴田勝家與眾將道:“此去六裏便是七尾城,我等可前往駐紮。”正說話間,有探馬來報:“七尾城已於昨日被上杉軍攻下。”眾將聞言變色,明智光秀道:“不意上杉軍如此神速。我等若貿然出戰,隻怕難以取勝。不如先行撤退。”眾人皆點頭稱是,趁夜撤退。行至手取川畔,忽聽鑼鼓聲響,四下亮出無數人馬,仔細看去,竟是上杉軍。隻見越後諸將簇擁著上杉謙信出陣,映著月光,宛若神明,謙信手持酒壺,仰頭痛飲,笑道:“織田小兒,今日可與我快戰!”眾人無不膽顫,鬥誌全無。隻聽謙信大喝一聲,身先士卒,揮舞愛刀小豆長光,直衝過來。織田軍哪敢相迎,紛紛跳入河中強渡,溺死者不計其數,倒是羽柴秀吉不慌不忙,領著大軍,沿河而下。謙信自知兵力不及對方,也不窮追,追殺一陣,便自退去。謙信於月光之下,頓足河畔,遙望青山,不由詩興大發,當即作詩一首,誦道:
秋高氣爽霜滿營 ,夜過三更雁數行。
翻山越嶺見能州 ,揮別家鄉遠征情。
織田敗績,各路諸侯公推謙信為盟主,共同討之。1578年正月,謙信下達了總動員令,隻待越後積雪溶化後進京與信長決戰。3月9日,謙信召集家臣,道:“明日我將啟程,親赴京都,去會織田信長。今夜我等一醉方休。”群臣舉杯相賀,那謙信素來好酒,有“酒豪”之稱,不覺連飲數十碗,隻覺腹中憋脹,遂起身如廁。過了許久,不見歸席,家臣宇佐美定滿暗道不妙,忙去廁中探視,不禁大吃一驚,原來謙信早已昏倒在地上,定滿忙召喚眾人,將其扶回房中,百般呼叫,不能將其喚醒。經醫官診斷,方知是因飲酒過量,造成大腦溢血。四日後,謙信因病不治,與世長辭,行年僅四十九歲。後人作詩歎道“
四十九年一睡夢,一期榮華一杯酒。
生不知死亦不知,歲月隻是如夢中”。
謙信死後,其子互相爭位,眾家臣各擁其主,你爭我鬥,直把越後國攪得天翻地覆,最終由上杉景勝繼位,此時越後國元氣大傷,景勝亦無其父之能。如此一來,織田信長再無對手,東征西討,連敗敵手,幾年間,便將大半個日本納入治下。其麾下六大軍團,更令人聞風喪膽。哪六個,一是東山道軍團,由瀧川一益擔任總大將。武田氏便被其所滅,之後一益進駐上野廄橋城,繼任關東管領,著手與北條氏爭奪關東地區。 二是北陸道軍團,主將柴田勝家,統率前田利家、佐佐成政、不破光治等將進入越中,與上杉氏爭雄。三是南海道軍團,主將為信長第三子神戶信孝,以丹羽長秀輔佐,即將統一四國地區的長宗我部氏。四是山陽道軍團,大將羽柴秀吉,率大軍殺入備中國,包圍毛利名將清水宗治守備的高鬆城。麵對洶湧而來的毛利援軍,秀吉掘開附近足守川水,以隔絕高鬆與外界的聯係。後世遂有“餓殺三木,渴殺鳥取,不用一兵,水淹高鬆”的民謠流傳。五是山陰道軍團,大將明智光秀,總管但馬、因幡、伯耆三國的軍事。六是東海道軍團,大將德川家康家康治理三河、遠江、駿河三國,又策應甲斐的河尻秀隆和上野的瀧川一益,對抗割據關東的北條氏。
1582年,信長命羽柴秀吉為征西大將軍,討伐毛利輝元和小早川隆景。 這毛利家擁有西日本國七 國,人多勢眾。毛利氏調集大軍,阻擊秀吉。兩軍勢力相當,互有勝負,戰事便拖了下來。秀吉忙向信長求援。 織田接至飛報,不敢耽擱,急率軍協同作戰。 是夜,信長宿於京都本能寺,用膳之時,隻覺所上之魚帶有異味,便問道:“今日膳食有誰負責?”左右回道:“是明智光秀將軍。”信長怒道:“傳其入見,本將軍要當麵質問。”左右諾諾,連忙去傳光秀,殊不知如此一來,有一場變故發生,欲知詳情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