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點鍾的時候,有的同誌餓得坐不住了。顧新是個“體察民情”的領導,馬上回到辦公室,拎來一袋冷包子,那是他中午買的,原想晚上帶回父母家,讓喜歡吃豬肉大蔥包子的老人飽飽口福。此刻顧新一直緊繃的臉露出了笑容:“大家先吃包子,一人一個,本來是孝敬老人的東西,現在解解燃眉之急了。”看著大家三口兩口和著開水吞下冷包子,他又跑回辦公室,找來幾顆精美的巧克力和糖,又開起了玩笑說:“這是同事送來的結婚喜慶糖果啊,我舍不得吃,今天也給大家分享了,吃飽了喝足了,我們繼續開會。”
而在隔壁另一間會議室裏,另一個特殊的會議也在緊張進行,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韓克岑副院長帶隊,幾位C919副總設計師,3點鍾就來了,他們是來開“開門會”的,一起合議評估發放特許飛行證還存在那些問題。這也是申請人中國商飛與C919適航審查組在頒發特許飛行證前的最後一次協調會。
“堅持標準,嚴格審查,條款衡量,數據說話”是上海航空器適航審定中心C919型號合格證適航審查組的準則,前期對C919飛機構型狀態、試飛大綱、飛行手冊、使用限製、製造符合性等全部進行了審查評估。中國商飛在趙越讓副總經理的專業指導下,高度重視,對審查組提出的重點關注項目進行了有效整改,並以信函方式向審查組做了報告。這次幾位副總光臨,共議問題,及時解決,爭取局方發放特許飛行證,保證C919高滑抬前輪,進而首飛。
上海航空器適航審定中心的內部“閉門會”慢慢開成了“開門會”,兩邊會議交叉進行,各專業組提出的問題在屏幕上顯示,請商飛的副總設計師們過來觀看,解釋情況。韓克岑副院長不時用手機拍下屏幕的內容,立即傳給祝橋試飛一線的IPT技術團隊。
適航審查和研發製造是兩個方麵的共同體,特許飛行證不是普通驗證,而是民航局或地區管理局行使政府職能,發給C919由地麵試驗向空中試驗過程的放飛法律憑證,雙方工作都非常緊張,“開門會”同樣氣氛嚴肅、凝重,問得尖刻,答得具體。有技術的,有管理的,有係統級的,也有飛機級的,來回七八次,分頭討論先開“閉門會”合議,再開“開門會”。
適航審查就是挑毛病,就是雞蛋裏挑骨頭。為保證C919高滑抬前輪和接下來的首飛不出問題,聯合審查組的人們深知手中權力的重量,肩上擔子的沉重,他們是C919安全的守護神,是C919安全的忠誠衛士。
“閉門會”和“開門會”一直進行到燈火通明,適航人和商飛人顧不得欣賞夜景美色,懷著難以名狀的沉甸甸的心情離開了虹橋機場。同意放飛的意見基本通過,但是,還要補報幾份試飛技術文件,要求及時傳到中心,做批準放飛的最後審定,爭取C919在4月23日準時實施高速滑行抬前輪試驗。
4月22日,是星期六,戴順安、錢惠德、張迎春、揭裕文等許多人照常到單位加班。
上午10點,揭裕文主任焦急地問:“怎麼還不傳過來,要誤頒證啊!”
對方回答說:“快了,在走流程。”
12點了,揭裕文顧不上吃午飯,一直把電腦放在腿上刷屏、看郵件,時間像與他作對一樣,你急它不急,一分一秒,按自己的規律跳動。直到下午2點40分,飛行手冊等郵件終於來了。
揭裕文立即開始審查,並傳給幾位審查代表分頭審查,形成紀要,填寫評審意見書,民航華東地區管理局適航處處長、C919放飛審定聯合工作組副組長錢惠德三步並作兩步送到焦急等待的朱洲龍副局長辦公室,下午3點整,有民航華東地區管理局朱洲龍副局長簽名的C919特許飛行證發出。
至此,我們介紹一下上海航空器適航審定中心試飛工程師的故事:
人們隻要一談起中國民航試飛團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談起中國民航年輕的試飛員、試飛工程師的成長,言語中就充滿喜悅自豪。特別對試飛員趙誌強、張惠中,試飛工程師徐駿馳、張海濤、屈展文、吳浩文6位年輕人在ARJ21-700新支線飛機型號合格審查中的突出表現由衷敬佩,稱讚他們是中國民航朝氣蓬勃的“小虎隊”,4名試飛工程師是年輕有為的“四小虎”。
虎,百獸之王,威風、果敢、勇猛。
虎是中華民族的圖騰之一,燦爛豐富的虎文化中,虎是威嚴和力量的象征,虎的雄風、虎的膽魄、虎的氣勢讓人們津津樂道,英雄虎膽、如虎添翼、虎踞龍盤、臥虎藏龍等讚語比比皆是。
采訪他們之前,我查閱了厚厚的《ARJ21-700型飛機型號審查報告》,其中試飛、性能專業組243個科目審定試飛統計表中,試飛工程師一欄中赫然填寫著他們的名字:徐駿馳、張海濤、屈展文、吳浩文。座談會上,他們彬彬有禮、談吐儒雅,讓人絕對想象不到,在幾千米高空的試驗飛機上,在大洋彼岸的嚴酷培訓期間,在險象環生的高風險試飛科目中,在大漠深處風沙彌漫的惡劣環境中,在零下40攝氏度高寒、零上40攝氏度高溫的極端天氣下,他們滿腔熱血、處險不驚、挑戰極限、威震藍天的颯爽英姿。
使命責任高於天,任務職責比生命更重要。
4名優秀的試飛工程師是4隻雄風震天的小老虎,他們說,他們趕上了好時代,為了中國大飛機C919早日騰飛,他們要把一切獻給祖國,把理想寫在藍天上。
他們說:我們是幸運的,我們要用不一樣的行動,書寫自己不一樣的人生。
他們說:長期出差牽掛親人,想念孩子,但是一聲令下,我們不說二話,立即出發。
他們說:得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祖國培養我們,該珍惜時機,珍愛崗位,付出奉獻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