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心情激動,徹夜未眠,想了許多許多,想到自己飛行生涯中遇到的險情,想到“每臨大事有靜氣”的要則。由於酷愛飛行,2001年,還是二十幾歲年輕氣盛之時,初生牛犢不怕虎,在陝西太白山麓的山岡上,他竟然敢在用推土機推出的一條300米的土跑道上駕駛一架沒有高度表、沒有速度表、沒有飛行手冊的兩座超輕型飛機直上藍天。座前隻有操縱杆和發動機轉速表,眼前是山穀懸崖,身後是茂密森林,臨時跑道太短,又遭遇順風的影響,第一次著陸飄過了一半的場長距離仍落不下來,他便加大油門拉起。第二次複飛還是落不下來,他急中生智,對後座的飛行員說:“再落不下去,就落到旁邊的高速公路上。”第三次著陸他急踩刹車,擦著崖邊落下,停到跑道盡頭森林旁,在場的人都嚇出一身冷汗。雖然憑良好的飛行感覺平安著陸,但這次冒險給趙鵬敲了警鍾,他發誓:我是國家重金培養的飛行員,今生今世再不幹這種明令禁止的冒險事。

趙鵬說,駕駛飛機是腦力勞動,更是體力勞動,需要兩者結合,理性思考判斷,科學敏捷地處理緊急情況。追求飛行藝術,把天賦良好的飛行感覺與技術技能結合一體,才能達到精準、精確、精致的境界。他還體會到:飛的時間久了,就產生一種自然感覺,仿佛機翼就像身上的兩隻翅膀,在空中自由地飛翔,沒有絲毫緊張、不安、焦慮,操作也不是機械的,而是及時、準確和從容的,甚至不看儀表盤,就能判斷飛行的速度、高度。

遇到意想不到的突發情況怎麼辦?趙鵬說,冷靜,冷靜,再冷靜。2004年,他飛一架科研輕型飛機,剛起飛爬升到300米高度,左艙門“嘭”的一聲開了。麵對這突如其來的意外情況,正在專心致誌左手握杆、右手操作油門的趙鵬下意識地移開左手去拉艙門,同時對右座的趙明禹說:“艙門開了,你駕駛飛機!”趙明禹反應快,馬上右手握杆,左手操縱油門,趙鵬雙手拚力拉艙門,但是隨著飛機速度加快,壓差增大,雙手拉出了血,還是關不上艙門。他當機立斷,對趙明禹說:“我這邊力臂短,把杆交給我,你關艙門。”兩人快捷換手,趙明禹緊緊地用雙手抓拉艙門,趙鵬從趙明禹身體下方艱難地左手握杆,右手按油門操控飛機,飛機慢慢下降,平穩落地,兩人雙手滿是鮮血,相視一笑。如果麵對突發的情況不知所措,亂了手腳,任憑艙門被風吹掉,萬一砸上機尾,飛機失去方向舵,就會機毀人亡。

2008年11月28日,趙鵬和他的11位隊友緊張備戰了5年,終於迎來了ARJ21-700首飛時刻,金壯龍特別把航天英雄楊利偉請到了上海首飛儀式現場。

首飛開始了,趙鵬冷靜地走到飛機前,習慣性地深情撫摸一下機體,然後,冷靜地帶著微笑登機走進駕駛艙,平靜得像往常一樣,一板一眼地按程序做動作,飛機伴隨發動機的轟鳴聲慢慢滑向跑道,瞬間加速離地起飛。趙鵬此刻心情萬分激動,這不是一般的小型、輕型飛機,這是中國首款自主研製的渦扇噴氣新支線飛機,它承載著祖國和民族的希望,是中國大飛機的開路先鋒。起飛的那一刻,標誌著中國大飛機的夢想正式啟航。天公作美,那一天,風和日麗,在湛藍如洗的碧空下,從上海大場機場起飛,經崇明島、長江入海口,直線距離50公裏,趙鵬駕駛飛機淩空翱翔。這裏程碑般的一起一落,僅僅1小時1分鍾。然而,中國人的航空夢整整走過了100年,中國大飛機夢走過了40年,ARJ21新支線走過了艱難曲折的6年,太不容易了。

在鮮花、掌聲和歡呼聲中,首席試飛員趙鵬率陳明、趙生走下舷梯,沿著紅毯徑直走到航天英雄楊利偉的身邊,楊利偉站起身來,與趙鵬熱烈握手擁抱。中國航天英雄和中國民機試飛英雄曆史性的會麵形成定格,兩位英雄坐下來,傾心交談,十分親熱。

挑剔的美國人向他豎起了大拇指。趙鵬的英文名字叫Allen,在ARJ21-700適航審查的日子裏,美國FAA“影子審查”組長湯姆·斯蒂維給他起了一個綽號:小野牛。小野牛的名號來自美國大片《壯誌淩雲》,影片是講美國航空兵艦載機士兵生活與成長的故事,幾個男主角都有綽號,什麼“冰人”“企鵝”“小野牛”等。“小野牛”東北話叫牛犢子,天不怕,地不怕,初生牛犢不怕虎。ARJ21-700飛機的風險最高、難度最大的科目,趙鵬都飛出來了。一到試飛現場,美國人不稱他的姓名,總是半開玩笑地叫他“小野牛”。

“最小離地速度試飛”是世界試飛界公認的第一高難度試飛,這個科目全球至今隻有不足20人敢飛、能飛,試飛風險非常大。

2013年5月9日,趙鵬作為中國民航局局方適航審查試飛員、趙生作為申請人中國商飛試飛員共同執行這個科目試飛。跑道僅有3400米,飛機滑跑尾橇需擦地3000米,時刻有衝出跑道的風險。不允許加大油門,隻能一點點加推力,小馬拉大車,小油門大推力。業界稱這個科目是用“刮胡刀刮臉”,尾橇就是鋒利的刮胡刀,臉就是跑道,掌管刮胡刀的手輕了,刮不上,無效勞動;手重了,刮深了,宣告失敗。蜻蜓點水碰一下是失敗,出現蛙跳碰一下又跳起,再碰一下又跳起來,也是失敗。難點是飛機離地前後,姿態不能減小;機頭抬高後,看不到跑道,機身不能有一點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