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亂入池中看不見(3 / 3)

譚義覺得隻有把這件事搞清楚,就能對劉鳳山一劍封喉!

匿名信提供的材料,劉鳳山的女兒叫劉雨,今年已經兩歲半,出生以後一直住在姥姥家。譚義知道,“十月懷胎,一朝分娩”這句話,他需要調查兩年以前劉鳳山的老婆,是如何請假回娘家生孩子的事,從這方麵證實匿名信中提供的材料真偽。劉鳳山的老婆有了兒子以後,因為高中畢業,又因為劉鳳山的關係,調入水泥廠擔任化驗員。譚義自從那天晚上遭人暗算以後,跑到派出所,跟所長借了一個電擊棍,揣在身上為自己壯膽,平時開始注意身邊的人。水泥廠他照樣去,不過是打著找馬峰幌子,調查劉鳳山老婆三年前的一些情況。譚義年輕,又在顯眼的崗位上,自然非常受女工的歡迎,歲數大的,給他張羅媳婦;年齡小的,都會主動跟他接觸。不久,小廟鄉的人開始流傳譚義看上了水泥廠某某姑娘的流言,就連端木書記都信以為真。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譚義一無所獲,水泥廠連帳目都非常混亂,職工考勤製度根本就沒有,或者說讓人做了手腳,高妍梅幾年前的情況無從查證。私下裏,譚義又找了幾個老職工聊了聊,大家恍惚記得幾年前,高妍梅因為心髒不好,曾經歇過很長一段時間。了解到這些情況以後,覺得匿名信中揭發的事情,看來不是無的放矢,至少不是無中生有。於是,他又開始把注意的重點轉向劉鳳山老婆的娘家,他覺得生個孩子,不是養個小狗、小貓,總會露出一些破綻來。經過了解,知道劉鳳山的老婆,家住在遠文市郊區,高家村。

譚義又把注意力集中在劉鳳山兩口子身上,窺探兩個人的行蹤,發現兩口子每隔一個星期就要回遠文市一趟,或者倆人一塊,或者高妍梅一個人去。這個情況讓譚義感到非常興奮,如果遠文市沒有人他們夫妻倆人牽掛的事情,絕對不會去得這麼頻繁。譚義為了保險起見,又對高妍梅娘家做了一番調查,父親、母親身體非常好,帶著家裏的最小的姑娘自己過,一個兒子比高妍梅小兩歲,結婚以後帶著媳婦住在城裏。

譚義的同學非常喜歡攝影,各種鏡頭齊全。譚義利用公休時間去了一趟,抽出一天時間跟他學習攝影,很快就掌握了抓拍技術。臨走借上相機。

一切準備完畢,就等待著時機到來。

鄉裏的企業調整完畢以後,端木東方書記在鄉黨委會上,提出一個口號,“背靠大樹好乘涼,緊盯貝琪市的城區改造。”書記分析,小廟鄉自然資源貧乏,不能像其它鄉那樣提供建築材料,但我們有土地,一定要在這方麵想辦法,能不能多建一些苗圃,培養一批花草、樹木專業戶,把貝琪市綠化用的樹木、花草市場搶在小廟鄉人的手裏。他提議建立一個花木公司,由他自己親自掛帥,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鼓勵小廟鄉的幹部,經常到南方看看,到國外去看看,把高水平的農藝師請到小廟鄉來,讓花木公司的產品具有更高水平,提高競爭能力。譚義覺得不知不覺中,端木書記開始轉移自己的工作重心,推動小廟鄉的生產、經營向更高的水平發展。

書記經常出門,不是去南方出差,就是下基層;譚義不是隨著書記下去,就是在辦公室裏值班,不知不覺已經到了這年的五月份。

他一直注意劉鳳山夫婦的行蹤,估算這個星期倆人有可能去看他們孩子,一早就請了假,帶著相機,坐著長途車來到遠文市的高家村。可是,初戰受挫,來到高家村,見到處是殘垣斷壁,推土機在平整土地。譚義一打聽,原來根據遠文市城市規劃,國家征用高家村的土地,老百姓投親靠友,就等著住新居。譚義一下子就沒了主意,遠文市雖然不大,可是要是滿世界找人,也無異於大海裏尋針。在回小廟鄉的長途車裏,譚義仔細分析了一下,高妍梅家裏的情況,覺得高家老兩口除了投奔他們的兒子,應該沒有其它地方可去。可是,他們的兒子又住在什麼地方呢?如果想找到他們兒子的住所,隻有跟著劉鳳山夫婦,可問題是每天去遠文市的長途車隻有早晚兩趟,如果不想跟丟,勢必跟他們夫婦坐一輛車,稍有不慎,就會被劉鳳山發現,可能就前功盡棄。

譚義決定跟同學借輛車,跟著長途車去遠文市。

又過了兩個星期,眼見著劉鳳山夫婦出了門,譚義仍舊帶著照相機,開著同學的麵包車,尾隨在後。劉鳳山夫婦順利地上了長途車,譚義開著車跟著長途車,很快就到了遠文市,一切正常。

來到長途汽車站,見他們夫婦倆人下了車,好像他們沒有再換車的意思。譚義猜想,大概高妍梅弟弟的住家離著不會太遠。倆人在前麵走,譚義在後麵跟。前麵是個服裝市場,見倆人拐彎進來店,譚義隻得停下車等著。

過了一會兒,倆人出來,見手裏拎著一個透明塑料袋,裏麵裝著一件紅色兒童裝,譚義笑了,看樣子今天一定有收獲。

倆人站在路旁,好像在等車,譚義立刻就緊張起來。遠文市雖然不大,車卻不少,在加上人生地不熟,不能不讓譚義集中精力。眼見著從東麵來了一輛出租車,倆人就上了車。譚義剛要發動車,卻見那出租車調過頭,正好從他的車前過去。譚義驚出一身冷汗,趕緊扭過頭,防備讓劉鳳山看見。見出租車開出十幾米,才跟了上去。讓譚義感到欣慰的是出租車的速度不是很快,為了保險起見,他有意識讓一輛“桑塔納”插在中間,力爭做到既跟不丟,又不被發現。那輛出租車先是向東,然後向南,再向東,行駛了大約六七分鍾,來到一個緊靠路邊花園的小區,譚義注意了一下,名字叫“玉溪”小區。出租車進去了,譚義也沒有猶豫,也進去。那車過了三棟樓,又向左拐,在中間單元停下車。譚義沒有跟著拐,把車停在一旁。見劉鳳山和老婆下了車,立刻拿起了相機,見劉鳳山彎腰好像在結帳,毫不猶豫地“哢嚓,哢嚓”拍了兩張。再抬頭看時,劉鳳山和老婆已經進了單元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