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昏燈殿前囑遺詔(1 / 2)

第二天,漢武帝讓侍從起草詔書,立劉弗陵為皇太子;遷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金日磾為車騎將軍;上官桀為左將軍。三人與丞相田千秋、禦史大夫桑弘羊一同輔佐幼主理政,詔令即日向外頒布。

霍光、金日磾等五人跪拜在漢武帝的床榻前,接受他的遺訓。漢武帝要求他們即刻行使治國理政的權力,並盡快辦理讓幼主劉弗名登基相關事宜。此時,漢武帝已病入膏肓,雖然神智清醒,但說話已非常苦難,隻能以點頭搖頭的方式決定臣子們的建議。最後,漢武帝用盡渾身力量,口述了遺詔,並由侍從記錄下來,其內容是:

製詔:皇太子,朕體不安,已無痊愈希望,即將永訣。望輔臣們謹視皇太子,要比朕在的時候還要盡心竭力。製告皇太子善待百姓,輕賦斂,信謀臣,以身奉行名教和祖宗法製。遵循朕的告誡,才有資格君臨天下。要牢記秦二世滅亡的教訓,終生不得疏忽。

蒼蒼之天下不可得久視,堂堂之地不可得久履,就此永別了。告誡後世子孫,兢兢業業,不要辜負天覆地載的恩德!

漢武帝立儲和發遺詔的時間非常倉促,這兩件事同時發生在他彌留之際。事情進行了秘密且倉促。在遺詔中,能充分看到漢武帝對劉弗陵接任皇位的謹慎態度。他明白,劉訃陵沒有威望,更沒什麼成績,所以朝中大小官員可能會心中不服,所以他在遺詔中表示的擔憂。但他不管劉弗陵懂不懂他的教誨,他都表示了自己對劉弗陵的厚望,反複叮囑,要他體恤民情,做一個賢明的君主。最後,漢武帝也表達了他對生的無限渴望,依依不舍之情,流露在字裏行間。

在彌留之際,漢武帝認為五位顧命大臣中,以霍光、金日磾和上官桀最為出眾,而且鐵膽忠心,使輔佐劉弗陵的核心人物。因此,他特別招呼這三人,由他們來安排自己的一切後事。

霍光是驃騎將軍霍去病的異母弟弟。霍仲孺與衛少兒私通後生下霍去病,後來霍仲孺又生一子,便是霍光。衛少兒的妹妹衛子夫被漢武帝點進宮之後,成為了皇後。霍去病以外戚的身份進入朝廷,地位顯赫。後來他戰功卓著,成漢朝一代名將。霍去病將霍光帶入宮中,被漢武帝封為郎官。霍去病死後,霍光被提升為奉常都尉,光祿大夫。一生在漢武帝身邊當侍從。此時,漢武帝將霍光看成托孤第一要臣。

金日磾是匈奴休屠王的兒子,其父因不願降漢,所以他全家被罰做宮廷奴婢。金日磾一開始養馬,由於工作認真,受到漢武帝賞識,被提拔為駙馬都尉。金日磾服侍漢武帝二十多年,從來沒有做錯一件事,為了維護漢武帝的威嚴,甚至大義滅親,將自己的大兒子殺死。漢武帝因此感動,從此認定金日磾就是自己忠貞不二的臣子。後來,又是金日磾發現馬何羅行刺,挽救了漢武帝的性命,喊武帝更感動,遂將他定為托孤重臣。

第二天,漢武帝讓侍從起草詔書,立劉弗陵為皇太子;遷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金日磾為車騎將軍;上官桀為左將軍。三人與丞相田千秋、禦史大夫桑弘羊一同輔佐幼主理政,詔令即日向外頒布。

霍光、金日磾等五人跪拜在漢武帝的床榻前,接受他的遺訓。漢武帝要求他們即刻行使治國理政的權力,並盡快辦理讓幼主劉弗名登基相關事宜。此時,漢武帝已病入膏肓,雖然神智清醒,但說話已非常苦難,隻能以點頭搖頭的方式決定臣子們的建議。最後,漢武帝用盡渾身力量,口述了遺詔,並由侍從記錄下來,其內容是:

製詔:皇太子,朕體不安,已無痊愈希望,即將永訣。望輔臣們謹視皇太子,要比朕在的時候還要盡心竭力。製告皇太子善待百姓,輕賦斂,信謀臣,以身奉行名教和祖宗法製。遵循朕的告誡,才有資格君臨天下。要牢記秦二世滅亡的教訓,終生不得疏忽。

蒼蒼之天下不可得久視,堂堂之地不可得久履,就此永別了。告誡後世子孫,兢兢業業,不要辜負天覆地載的恩德!

漢武帝立儲和發遺詔的時間非常倉促,這兩件事同時發生在他彌留之際。事情進行了秘密且倉促。在遺詔中,能充分看到漢武帝對劉弗陵接任皇位的謹慎態度。他明白,劉訃陵沒有威望,更沒什麼成績,所以朝中大小官員可能會心中不服,所以他在遺詔中表示的擔憂。但他不管劉弗陵懂不懂他的教誨,他都表示了自己對劉弗陵的厚望,反複叮囑,要他體恤民情,做一個賢明的君主。最後,漢武帝也表達了他對生的無限渴望,依依不舍之情,流露在字裏行間。

在彌留之際,漢武帝認為五位顧命大臣中,以霍光、金日磾和上官桀最為出眾,而且鐵膽忠心,使輔佐劉弗陵的核心人物。因此,他特別招呼這三人,由他們來安排自己的一切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