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的人都把眼光投向了古茹邱澤喇嘛。大家都知道,佛徒無私掖,這個問題是不能回避的。作為布達拉宮峰座大活佛的競任者,古茹邱澤必須像洗澡一樣赤條條毫無遮掩地麵對每一場考試。瓦傑貢嘎大活佛緊張地閉上了眼睛。
古茹邱澤說:“最早的佛教發現,沒有什麼能讓人減少對死亡的恐懼,肉體的毀滅一直是我們最不願意麵對的事情。我們的密法前輩試圖通過苦苦修行達到生命不朽,靈識永恒,即讓靈識從這個肉體走向另一個肉體,如同搬家,從舊家搬向新家,從破房搬向好房。於是有了‘遷識奪舍’、活佛轉世,有了即身成佛、即世成佛,有了生命長存、不生不滅。”
苯波甲說:“你還是沒說明白你的弟弟為什麼自殺,你的妃寶為什麼叫你‘邱澤哥哥’。”
古茹邱澤說:“聖教中許多人反對修煉佛法密宗,因為如果一個人不死,那就否定了因果報應的定律,做了惡事不下地獄,做了善事不上天堂。而‘七度母之門’告訴我們,‘遷識奪舍’、活佛轉世的前提是靈魂的覺醒,即身成佛、即世成佛的前提是靈肉的清淨,生命長存、不生不滅的前提是靈性的綿延。靈魂、靈肉、靈性的完美組合才能保證一個人在善善相報的脈線上長存不滅。一個人是可以不死的,這是佛智之下、佛掌之內因因果果、報應不休的必然。”
苯波甲說:“佛說生命無常,而你說一個人可以不死,這是反佛之謬理。”
古茹邱澤說:“萬千佛法之中,真有生命不死的法門,那就是‘七度母之門’。‘七度母之門’的唯一成就者就是不死的象征。”
苯波甲警惕地問:“誰?誰是唯一的成就者?”
古茹邱澤一字一頓地說:“倉央嘉措。”
苯波甲“啊”了一聲,鑒於對倉央嘉措的崇拜,一時不知說什麼好。
古茹邱澤昂奮地說:“倉央嘉措的靈識以萬千身變衍化轉世,我弟弟就是倉央嘉措的轉世之一,我弟弟沒有死,他的靈識已穿過大地,從腳掌進入我的腹腔胸腔,我是古茹邱澤喇嘛,同時又是我弟弟旦木真鄉長。”
瓦傑貢嘎大活佛失望地搖頭想:你這樣說,就是給自己挖陷阱了。
苯波甲激問道:“自殺也有傳承,也會遷移靈識,你的俗人弟弟自殺了,難道你也要背佛而自殺?”
古茹邱澤喇嘛詛咒似的回應道:“如果你希望我自殺,下一個自殺的就是你,我弟弟的靈識明天就會進入你的肉體,你的自殺方式是跳進油鍋。”
苯波甲恐懼得渾身一抖,用擊掌平靜了一下自己,問道:“你說你弟弟沒有死,他的靈識已進入你的肉體,這是不是妃寶叫你‘邱澤哥哥’的理由?妃寶叫了你也就等於叫了你弟弟,叫了你弟弟也就等於叫了你,是不是?”
古茹邱澤想說實話,但內心一片空白,不知道什麼是實話,隻好雙手撫胸,半張著嘴,再次做出執空無聲的樣子,蔑視著對方。
苯波甲意識到無聲就是空虛,對方已經被自己問到了要害,窮追猛打地說:“難道你不知道你的妃寶跟你弟弟是什麼關係?”看對方無言,又說,“上中學的時候,妃寶和你弟弟就已經粗欲交合,俗男俗女能做的事情他們都做了。妃寶懷著你弟弟的孩子離開縣中學,回家準備生養,遺憾的是孩子早產而死。當妃寶來到拉薩,成為你的修法伴侶時,她已經預知你弟弟將會跟你合而為一。她發誓要嫁給你弟弟,也就是說,她發誓要嫁給你,這就是為什麼她叫你‘邱澤哥哥’的原因。哈哈,我沒有說錯吧,古茹邱澤喇嘛?”
古茹邱澤從來沒聽說過妃寶和弟弟的事兒,但他相信苯波甲活佛沒有撒謊,這是布達拉宮峰座大活佛的競任考試,是及其莊嚴肅穆的場合,無論對手怎樣卑劣,也不可能胡編亂造。是苯波甲活佛派人仔細調查了有關他的一切?不不,是修煉密法的神通讓苯波甲知道了所有。他強迫自己相信後者,強迫自己讓仇恨飄然而過,讓一絲欽佩油然而生。
瓦傑貢嘎大活佛一眼不眨地望著弟子,等待著。
古茹邱澤再也沒說什麼。
瓦傑貢嘎大活佛沉重地說:“投票吧。”他看著以尼瑪考官為首的另外八個考官,心說這幾個人裏,到底是哪四個人在第一場考試中支持了修煉“七度母之門”的古茹邱澤喇嘛呢?這第二場考試,他們還會支持嗎?他想著,把自己的一票投給了苯波甲活佛。
投票的結果出來了。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苯波甲活佛失控地跪下,仰天大喊:“佛啊,佛啊。”
古茹邱澤喇嘛愣坐著,半天不起來。
2
電話是阿若喇嘛打給王岩的,他的意思是想知道警察會拿香波王子怎麼樣,沒想到王岩說:“你要想香波王子出來,隻有一種辦法,就是找一個人給他頂罪,能找到這樣的人嗎?”阿若喇嘛這才意識到,王岩也不希望香波王子被抓。他一邊聽王岩說著香波王子的案情,一邊重複王岩的話想讓身邊的鄔堅林巴也聽明白,突然用眼神問鄔堅林巴:“能找到這樣的人嗎?”又是一次沒想到,鄔堅林巴思索了一下,竟然說:“能。”
阿若喇嘛於是告訴王岩:“能。”
王岩說:“等著,我們去找你們。”
阿若喇嘛關了手機立刻問:“誰?”
鄔堅林巴說:“智美,我可以去試試。”
鄔堅林巴將智美約到藥王山上的時候,那兒正在舉行露天的琉璃法會。法會緣起於三百多年前,當時拉薩發生了一場瘟疫,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登上藥王山的頂峰,向著東方藥師琉璃光如來祈禱朝拜,瘟疫很快消失。從此這裏成了供奉藥王琉璃光如來的勝地和大藏醫傳道授業的所在,信徒們叫它曼巴劄倉,即醫學僧院。因為和人的身體健康有關,前來頌禱祈福的人特別多,常常是逢會必盛。
所有人都在念誦“藥師佛咒”,即使像鄔堅林巴這樣的高僧和智美這樣崇尚新信仰的人,也都毫不猶豫地把自己混雜在人群裏,成了眾聲合唱的一部分。帶著旅遊團圍觀照相的導遊告訴大家:“知道這是為了誰的祈禱?為了你啊,你聽見了就是為了你。多好的機會,為了你的健康和長壽,趕快奉獻香火錢吧,證明你已經接受祈禱。”有個遊客問:“多少錢?”導遊說:“一分不嫌少,十萬不嫌多,隨你的便啦,重要的是虔誠。”這些外地遊客紛紛掏錢,投向裏三層外三層的喇嘛。念經的喇嘛對錢視若無睹,像對著飄落的樹葉,遊客們便投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