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主公您看到此信時,肅已然不在人世!”
“肅雖逝去,但對主公,對江東日後前途的發展依然是放心不下。”
“故而,肅特意留書一封,提了數點建議,望主公能謹慎決定決策!”
“其一,吾觀呂子明有將略之才,以其之能足以統禦三軍,進能為主公攻城略地,退亦可獨當一麵,保一方安寧。”
“但其卻是在天下時局的看法上略顯薄弱,望主公對子明的任用定要思之,慎之!”
“對於其提出的戰略決策,當三思而後行!”
“其二,肅雖不在,但仍希望主公能繼續維護孫劉聯盟。”
“現今之間,曹氏盡占北方諸州,勢力何其強盛也?”
“孫、劉兩家據有長江已南,若是自相攻伐,則隻會徒耗軍力,令曹氏而漁翁得利。”
“兩家之間,合則兩利,分則兩弊!”
“肅自然也知曉荊州諸郡於我江東的重要性。”
“荊州地處大江上遊,若是劉氏心生吞並江東之心,則能順流直下,兵鋒直接威脅我江東腹地,於國有傾覆之危!”
“主公時刻懷有取荊州之心,肅也能理解您的心緒。”
“不過,如果主公接下來尚有稱霸天下之誌,還請您權且忍耐一番,調集重軍合力與劉氏北伐,進取淮南一地。”
“待取下淮水流域,我方水軍可從容布防,進可取中原,退亦可防守淮南倚為江東屏障,將曹氏主力驅至黃河已北。”
“到那時,憑借我江東水師之纓鋒,在回過頭來攻略荊州諸郡,亦為時不晚矣!”
“如若主公隻願據守長江一線,保全江東安寧,以建帝業,則不必與劉氏合力共同北伐削弱曹氏,可隨時兵發荊州,奪取江陵,以捍衛我方上遊之地勢。”
“無論主公是欲北伐取淮南,亦或是攻伐荊州,皆可以呂子明為將,他足以擔當重任,不負主公所重托。”
“是何抉擇,望主公思之,慎之!”
“魯肅拜上——”
一封洋洋灑灑的書信原文,孫權看得慢而又仔細,以至於當看到落尾處後,他麵上的神色可謂是變之又變。
時而沉吟不語,時而又麵露憂慮之色。
隻當帛書中的內容一字一頓的細細查閱後,即便是魯肅已然安排下葬,孫權臉色間亦是不自覺的生出了濃濃的悲戚之色。
“子敬啊,汝此一去,孤猶如折一臂也!”
縱然是一向權謀深如孫權,此番的他麵色間亦是不由的深情流露著。
他實實在在的傷心了……
眼眶中緩緩的流出了數行熱淚,那晶瑩剔透宛若顆粒狀的淚珠流落在案幾上,發出了這樣輕微的“滴答”聲。
這足以說明孫權此番內心中的悲痛。
此時間,他心下的確是痛苦不已。
多載前,周瑜剛掛帥於赤壁大破南征的曹操,又領軍乘勝追擊圍困江陵一載迫使曹仁退出江陵北歸,繼而攻略了南郡。
那時節,周公瑾可謂是一時風光無限,極其的意氣風發,請命於他欲率麾下吳越之精銳繼續西進攻克益州,北上漢中與西涼馬超等諸侯接連,與曹氏南北二分,問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