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準確地認識自身的不足,有不足並不可恥,相反它說明了領導者個人在進步,所有問題的關鍵就是迅速減少這些不足帶來的威脅,使它不再妨礙你憑借能力獲得各種成就。
二是對未來心中沒有準確的預測而產生的畏懼。
由於對未來沒有準確的預測而裹足不前的例子很多。
1967年,瑞士手表製造商在研究中心發明了電子石英表,但是他們卻拒絕了生產這種手表的建議。因為他們認為誰也不會要一塊沒有發條的手表。但僅過了十年,這一決策就讓瑞士手表的市場占有率從65%下降到了不足10%。因為日本人利用瑞士人的發明,大規模生產和推廣電子表,最後贏得了絕大多數市場份額。
對於領導者來說,對捉摸不定的未來的恐懼使他們不願輕易改變現狀。即使現在的狀況苦不堪言,但在他們的心中總認為未知的將來將更加可怕,於是領導者寧願忍受現在的痛苦而不願去做任何改變。適度的冒險是對付這種畏懼的唯一辦法。領導者要相信自己出色的能力,並且憑借它,準確地預見將來哪些問題可能會發生,進而做出有針對性的決策。領導者必須預測未來,因為變化肯定是會發生的,隻不過變化是如何發生是不確定的。領導者遇到的真正困難就在於理解意外情況隨時都有可能出現,並找出解決的辦法。不管領導者如何拚命地抓住現在,對不確定環境的畏懼都不會有絲毫減少。因此真正高明的做法就是敢於預測未來,這樣比原地踏步安全得多。
三是害怕被拒絕。
很多領導者都希望他們能夠得到人們無條件的承認,而且這種願望往往是相當強烈的。因此很多領導者在領導者和員工麵前都會表現得相當得體,而且盡量討人喜歡。這是老好人的做法,而不應該是領導者的做法。一個人遭受到拒絕是常有的事情,領導者遭到拒絕也應該在意料之中。領導者能否勝任他的工作往往不在於他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別人的歡迎,而在於他能夠多大程度地為企業帶來利潤。有些領導者十分強烈地希望別人能夠無條件地承認他,但這種期望往往隻能導致畏懼的加深。領導者最好不要想這樣的問題:如果我不能勝任我的工作,結果將會怎樣?如果不受歡迎又怎麼辦?因為這樣的問題對於管理來說沒有任何作用,相反它隻能為難領導者的決策。因為在這樣的壓力下,領導者經常要考慮的問題就不再是“什麼是正確的經營決策?”而變成“怎樣做才能使他們更加喜歡我?”這樣的領導者顯然是不合格的。
當領導者不再根據自身的能力和熱情來確定工作方向和重點,而選擇一味地追求得到承認和贏得讚許,那麼領導者就已經處於管理中的危險境地。當領導者費盡心思討他人歡喜,最後往往導致立場的喪失,成功機會也隨之喪失,最後連職位也隨之喪失。因此領導者不應該被畏懼所作用,有所為,有所不為,堅持自己的做人做事的原則。領導者要大大方方地麵對那些自己認為會拒絕你的人。因為認為這些人可能拒絕你的想法的產生就是因為和他們產生了距離。因此領導者可以勇敢地向這些人走去,盡量地了解他們。和他們做朋友,從他們那裏得到啟迪。如果這樣做了,久而久之這種害怕被拒絕的恐懼就會消失。
四是懼怕麵對現實。
在現實管理中,很多事情都不能如意。尤其是在遇到一些棘手問題,有可能威脅到企業利益時,領導者是否應該采取行動,該采取什麼行動和如何采取行動就成了領導者必須麵對的事情。有些領導者希望在這個時候能夠有奇跡出現,讓這種局麵自然地消失,但是很遺憾這種局麵最後往往變成了困境。於是領導者便出現了僥幸和浮躁的心理。在日常工作中,領導者會逐漸地放棄自己的判斷,而樂於聽取專家的意見。這不是因為領導者能夠從善如流,而是因為領導者試圖逃避他們不願意觸及的現實問題。他們寧願將問題交給承諾有能力迅速解決的其他人,而不是深入了解問題的本質,進而采取辦法克服難題。
優秀的領導者從來都不會回避問題,他們會不斷地思考經營中的現實,並且勇敢地麵對複雜的問題,而不是急於求成,期待好的方案迅速出現。
五是懼怕落伍。
年齡增長有可能使人變得迂腐,但迂腐決不是年齡的必然產物。年齡隻是領導者逃避當今日趨激烈的競爭環境的托詞。無論領導者年齡多大、多麼德高望重或者是社會關係多麼廣泛,他都必須通過創造價值才能保住職位。辦公時代的革命已經告別了在辦公室裏露露臉就能領到薪水的時代。領導者老與不老,關鍵是看心態而不是年齡。如果領導者在退休以後,仍然能夠長時間地保持心態健康和充滿活力,那麼領導者就不能算老。而且領導者應該堅信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曆將會更加豐富,從事工作將更加遊刃有餘。
優秀的領導者從來不會對年齡產生畏懼,因為他渴望工作渴望成績,並希望得到相應的報酬。至於那些已經對年齡產生畏懼的領導者,必須認識到這種畏懼源自於個人,將影響領導者對自身能力的認同。因此必須盡快將這些問題解決,而不能讓這種畏懼滲透到領導者的事業中去。有了這種畏懼的領導者不妨潛心下來學習一點新的東西,隻要能夠積極地嚐試,就能夠在任何領域中得到自由。
領導者之所以會產生種種畏懼是因為對管理事業不夠熱情或者是不再熱情。世界上最傑出的領導者如通用電器的傑克·韋爾奇等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就是因為他們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潛能,對從事的事業充滿熱情。也許他們的才智不是最出色的,也許他們本身所受的正規教育沒有使得他們在管理中遊刃有餘。但是他們卻注意時刻挖掘自身潛力,對事業有著一種強烈的執著追求,這種追求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對於他們來說,在管理生涯中肯定遇到過諸多的不如意,但是他們從來就沒有畏懼過環境,而且通過堅持不懈地努力,最後通過改變環境而使自己的才能得以完全發揮,因此而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