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鯰魚型人才的衝突和忠誠問題(2 / 3)

對待上麵三種類型的員工,領導者要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

對待那些有背景的員工來說,在工作能力上,這些人不一定比其他同事強,但是,他們的心理狀況一般好於他人,做人做事方麵更自信,加上背景方麵的優勢,更能發揮出水平。對於這種人,最好的辦法是若即若離,保持一定的距離。如果在工作中有上佳表現,可以適當地進行褒獎,但一定要注意尺度,否則,這些人很容易恃寵而驕,變得越來越驕橫。

對於那些有優勢的員工來說,他們並不畏懼更高的目標、更大的工作範疇、更有難度的任務,他們往往希望通過挑戰這些來顯示自己超人一等的能力以及在公司裏無可替代的地位,以便為自己贏得更多的尊重。因此領導者如果善於辭令、善於捕捉人心理,就可以試著找他們談談心、做做思想工作。如果領導者並不善於辭令,那麼就要注意行動。行動永遠比語言更有說服力,在巧妙運用你的權力資本時,為這些高傲的家夥樹立一個典範,讓他們看看一個有權威的人是怎樣處理問題、實現團隊目標的。

對於那些想跳槽的員工,機會、權力與金錢是他們工作的主要動因。因此領導者在對這些員工進行管理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一些原則:一是不要為了留住某些人輕易做出很難實現的承諾,如果有承諾,一定要兌現,如果無法兌現,一定要給他們正麵的說法。千萬不要在員工麵前言而無信,那樣隻會為將來的動蕩埋下隱患;二是及時發現員工的情緒波動,特別是那些業務骨幹,一定要將安撫民心的工作做在前頭。

下屬之間在工作中難免會出現衝突,因此領導者需要有解決衝突的計策。正如孫子兵法所說:不戰而屈人之兵是上上策。對於領導者來說,將衝突控製在發生之間也是上上策。因為下屬之間發生了矛盾無論解決得如何好,都會在下屬雙方的心裏烙下印記,這就像寫錯了字,再好的橡皮和再高明的塗改技術都會或多或少留下痕跡,不如最初不發生。因此,作為企業的領導者,與其天天忙碌著解決下屬之間的矛盾,提高解決矛盾的技巧,不如千方百計地提高防患於未然的本領,從根本上防止矛盾的發生。

我國流傳著這麼一個故事:有一次,魏文王問名醫扁鵲:“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誰的醫術最高呢?”扁鵲答道:“我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文王再問:“那麼,為什麼你最出名呢?”扁鵲答道:“我大哥治病,是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由於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鏟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我二哥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初起時,一般人以為他隻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隻到本鄉裏。而我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放血、在皮膚上敷藥等大手術,所以人們都認為我的醫術最高明。”

從這個故事不難看出,下屬之間的矛盾有利於領導者的管理,但是不利於組織目標的實現。因為對待下屬之間的矛盾,從管理學控製論的角度看,事後控製不如事中控製,事中控製不如事前控製,做到防患於未然。現實中許多領導者因忙於各種事務,在對待下屬之間矛盾時往往隻是事後控製,結果矛盾越處理越多,越多越忙,越忙越亂,最後企業管理亂作一團,甚至根本無法正常運轉。

因此領導者必須做好的是防火工作,而不是救火工作。對於鯰魚型人才,領導者要將他們所引起的衝突控製在一定範圍內,不要將這種衝突演變為一場革命,更不要用一種運動的方式來解決衝突。

麵對頂撞、失誤和失禮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這就是告訴我們,待人處事太刻薄了,結果人緣難處。作為朋友,你就不能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和衡量所有的人,不能責備別人的“另類”。如果麵對鯰魚型人才的頂撞,領導者應該如何做呢?

首先必須強調一點的是,異己的存在,可以促使你在決策時格外謹慎,力求科學嚴謹,以免被異己找出破綻,發現紕漏。同時他可以避免你無意識的發生錯誤,造成不可挽回的嚴重後果。可以說,鯰魚型人才的頂撞,就是競爭對手的存在,就是監督者的存在,他可以促使雙方更加勤勉。他可以從另一個方麵給你以提示,給你以警戒,可以有效地避免錯誤的出現。

美國前海軍司令麥錫肯去看望陸軍司令馬歇爾時說:“我的海軍一直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勇敢的部隊,希望你的陸軍也一樣。”馬歇爾不肯示弱,說:“我的陸軍也是最勇敢的。”麥錫肯問他有沒有辦法證實一下。“有!”馬歇爾滿懷信心地說。他隨便叫住一個士兵,命令道:“你給我過去,用身體去撞那輛開動的坦克。”“你瘋了?”士兵大叫,“我才不那麼傻呢!”

此時,在這種關乎自己的麵子和威望的非常時刻,自己的下屬公然頂撞自己,領導者一般都會勃然大怒。然而,馬歇爾沒有這樣做,他笑了笑,然後滿意地對麥錫肯說:“看見了吧,隻有最勇敢的士兵才會這樣同將軍說話。”馬歇爾把士兵公然頂撞自己的行為視為勇敢的舉動,這正是大將軍的氣魄與胸懷!這就是成大事者的獨特認識。試想一下,假如馬歇爾將軍視那個士兵為異己,並且一味地去扼殺,他必定會置士兵於死地。最終,他不僅失去了一個士兵,而且損害了自己的威望,挫傷了所有士兵的勇氣。

如果領導者確信自己不是完人,不可能不犯錯的話,那麼領導者也應該確信自己的下屬不是完人,也不可能不犯錯誤。

如果你的下屬因某個疏忽導致了顧客的不滿,顧客上門興師問罪來了。怎麼辦?逼屬下自己去道歉、讓他自己處理“爛攤子”,還是親自出馬去處理自己心裏也沒把握的問題?

首先我們必須強調領導者有不可推卸責任。作為一名領導者,遇到這種突發情況,首先要冷靜。第一,不要推卸責任,要親自出馬,對因員工的一時疏忽給顧客添加的麻煩,向顧客表示誠懇的歉意。第二,在弄清事情的經過後,對顧客提出的合理要求,應盡力予以滿足,並求得相互的理解。對顧客提出的不合理要求或無理取鬧、借題發揮,應做耐心的解釋工作。第三,以教育為目的,對員工進行耐心的說服和教育,查找問題的症結。主動承擔責任,能體現一個領導者的氣度和修養,也能得到員工們的理解和尊敬。切不可不問青紅皂白,當著顧客指責員工,盛氣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