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對鯰魚型人才的培養和領導(2 / 3)

培養人才是有成本的

對於領導者來說,重視發現和選拔鯰魚型人才相當重要,同時在發現和選拔人才後的人才培養和管理也是相當重要的。因為人才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後天的環境中慢慢養成的。人才的諸多素質隻有在新的崗位上才能夠得到體現。因此企業必須注重人才的培養和管理,為人才施展其抱負創造一個起飛的平台。

有的企業認為企業不是學校,因此隻注重人才的使用,而不注重人才的培養。這種觀點是大錯特錯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時代,新的知識點就像雨後春筍一樣層出不窮。從學校學習到知識,或者從原來就職的企業學到的經驗到企業中已經有一半以上的知識已經過時,因此企業必須重視對員工進行培養,這樣才能夠造就人才,為企業服務。

二是從學校出來的相當部分的人固然是人才,但是並不是適合本企業發展的人才。因此企業必須通過人才培養來將企業的理念和行為準則灌輸到員工身上,進而培養適合企業的人才。

三是企業就是一個學校,在人才的培養過程中,企業和人才實現了互動,這是有利於企業自身發展的。

很多領導者不重視人才的培養主要原因在於擔心人才培養的成本。人才培養是需要成本的,其主要成本有:

一是維持企業正常運行和人才基本工資的成本。這個成本包括培養項目的方方麵麵,如企業的土地使用費、建築物的固定資產折舊費緩和設備折舊費等等。如果沒有這些費用,企業如何能夠正常運轉,更不談培養自己的人才。人才在培養的過程中,企業是應該支付基本工資的,這樣才能保證員工能夠安心地工作。

二是培養人才的培養的基礎費用。要培養一個好的管理人才,大量的書籍和培訓費是必須支出的;培養一個好的設備操作員工,能源的費用也是要支出的。

三是風險成本。企業對培養人才有諸多顧忌:一怕不能培養出人才,二怕培養的人才最後留不住,三怕培養的人才無原則地要求更好的崗位,結果企業無法提供。這些都是培養人才的風險,眾多公司由於害怕承擔這個風險,於是將培養人才棄置一邊,專揀有經驗的人才來用。這樣往往導致成本更大。企業培養了人才必須還有養護費,這就要求提供更高的職位和更好的薪金待遇。如果給他每月5000元的工資時,可能別家公司聞到了便宜,願意出8000元的工資聘用他,那麼人才的培養費就可能隻是完成了一個培養人才成功實驗的報告。

四是人才背叛成本。內外勾結盜竊企業核心技術秘密和叛逃企業的員工都使得企業背負起沉重的背叛成本。這些員工在接受了良好的培訓以後,往往會通過種種方式來竊取企業的核心技術,最後自己建立公司與企業抗衡或者投奔競爭對手企業來和企業對抗。這種成本的存在恰好不是因為企業培訓員工的風險,而是企業培訓不夠的結果。

領導者對鯰魚型人才的培養,必須舍得成本,這些成本如果使用得當,會成為利潤的來源。

崗位培養和精神培養相結合

領導者培養鯰魚型人才要注意進行崗位培養。

崗位培養是指讓人才在社會實踐中,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鍛煉自己。通過崗位培養,可以讓員工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從而達到提高工作能力的目的。通過艱苦的崗位和涉及切身利益場合的考驗,可以培養和鍛煉其過硬的思想作風。通過增加新的工作內容可以鍛煉員工的適應能力。

一個人的工作熱情與激素分泌有關,熱愛工作的人,激素分泌十分旺盛,對工作就會十分投入。厭倦工作的,其激素分泌比較少,往往表現出鬱鬱寡歡,因此對工作就很不用心。因此崗位培養首先要進行愛崗教育,激發員工工作內在動力和積極性,使員工進入一種緊張的競技狀態。具體來說,崗位培養可以給其崗位增加挑戰性和獨立性,也可以讓員工經常擔任不同的職務,使其得到鍛煉。同時還可以讓其身兼數職,使其駕馭能力提高。當然,也可以讓優秀的員工到上一級崗位代職一個時期,使其得到鍛煉。

領導者培養鯰魚型人才還必須注重精神培養。

精神狀態對一個人來說十分重要。一個沒有追求、沒有理想、沒有精神支柱的人,很難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對人才進行培養必須培養兩種基本精神,一是苦幹精神,一是創新精神。世界上許多有名的企業,都有鼓勵員工艱苦創業的成功範例。企業員工有了吃苦耐勞的精神、堅強的意誌和毅力,往往能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同時,在信息飛速發展的今天,現代企業的競爭實質上就是技術力量的競爭和創新人才的競爭。誰擁有一批具有創新意識的優秀人才和高尖的技術,誰就能在經濟大潮中獲勝。因此企業要有鼓勵人才創新的機製,使每個員工都有自發創新的權力;要定期和不定期地下達創新任務,並和獎金工資掛鉤,迫使其創新;要重獎創新人員,形成鼓勵創新的氛圍。即使創新失敗,也應該鼓勵與安慰。

了解鯰魚型人才的需求層次

要激勵鯰魚型人才,首先就必須了解鯰魚型人才的需求層次。

需求層次論是研究人的需求結構的一種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首創。他在1943年發表的《人類動機理論》一書中提出了需求層次論。這種理論的構成根據3個基本假設:首先人要生存,他的需求能夠影響他的行為,隻有未滿足的需求能夠影響行為,滿足了的需求不能充當激勵工具;其次人的需求按重要性和層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從基本的到複雜的;最後當人的某一級的需求得到最低限度滿足後,才會追求高一級的需求,如此逐級上升,成為推動繼續努力的內在動力。馬斯洛把需求分為了以下五個層次:

第一層次是生理需求,是個人生存的基本需求。如吃、喝、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