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層次是安全需求,包括心理上與物質上的安全保障,如不受盜竊和威脅,預防危險事故,職業有保障等。
第三層次是社交需求,人是社會的一員,需要友誼和群體的歸屬感,人際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讚許。
第四層次是尊重需求,包括要求受到別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內在的自尊心。
第五層次是自我實現需求,是指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自己對生活的期望,從而對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義。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認為,需求是人類內在的、天生的、下意識存在的,而且是按先後順序發展的,滿足了的需求不再是激勵因素等。
幾乎所有的介紹馬斯洛的書籍都這樣介紹他的需求層次論,但是,這實際上存在一定的不完整。馬斯洛本人的著作中對需求層次論做了更多的探討。除了廣為人知的以上五種需求外,馬斯洛還詳細說明了認知和理解的欲望、審美需求在人身上的客觀存在,但是他也說明,這些需求不能放在基本需求層次之中。
鯰魚型人才自我實現的需求特別強烈,這是領導者必須注意的基本事實。同時領導者必須清楚地知道,對於企業來說,員工永遠比顧客重要。
無論是在理論界還是實踐界,“顧客永遠是對的”一直作為企業恪守的一條金科玉律,指導著企業的人力資源發展戰略和企業服務營銷戰略。也正是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企業滿足了顧客的真實需求,從而取得了企業的長遠發展。
但員工和顧客,孰輕孰重?又該如何權衡?從因果關係的辯證觀點來看,顧客滿意這一美好事物應該是員工滿意的終極結果。
在顧客滿意、員工滿意、股東滿意構成的係統三角形中,顧客滿意是最重要的,這是亙古不變的。而如何實現顧客滿意呢?員工滿意才是關鍵。隻有企業實施一些措施和製度讓員工滿意以後,員工才可能向顧客提供滿意的服務,才會取得一定的商業利潤,最終讓股東滿意,實現企業的長足發展。
對於領導者來說,在企業的實際運作中,他們一直強調要為消費者提供最滿意的服務,服務手冊、企業理念裏麵都不知提到過多少次了。但最終的執行效果並不怎麼樣。領導者必須有這樣一個基本的常識:對消費者的服務、對消費者的關心最終還得依靠企業、依靠企業中活生生的人去實現。
怎樣才能實現員工的滿意?很多領導者認為讓員工的收入穩定、讓員工有歸屬感、提供可以成長和發展的機會和舞台,就可以達到員工的滿意。誠然,有很多企業也正是從員工的切身利益出發,構建了企業穩固的人力資源團隊和機製。
許多領導者對公司內部員工和消費者的認識上存在一定的偏差:他們認為企業員工應該為企業服務、為消費者服務,這是一種責任和義務。但人總是難逃脫自己深深的個人理想情結,在與企業的各種不利於自己利益的實現的製度和規則的博弈當中,他們會本能地偏向自己的那層利益。
領導者要重視鯰魚型人才的需求,要清楚鯰魚型人才的重要性。
創造好的發展平台
雖然現在的鯰魚型人才已經由“經濟人”向“社會人”轉變,但是經濟仍然是鯰魚型人才生存的基礎,工資是員工衡量自己價值的尺度。領導者必須在工資上為鯰魚型人才考慮:
首先為人才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使他們一進門便珍惜這份工作,竭盡全力,把自己的本領都使出來。支付最高工資的企業最能吸引並且留住人才,尤其是那些出類拔萃的員工。這對於行業內的領先公司,尤其必要。較高的報酬會帶來更高的滿意度,與之俱來的還有較低的離職率。一個結構合理、管理良好的績效付酬製度,應能留住優秀的人才,淘汰表現較差的員工。
其次把收入和技能掛鉤。建立個人技能評估製度,以雇員的能力為基礎確定其薪水,工資標準由技能最低直到最高劃分出不同級別。基於技能的製度能在調換崗位和引入新技術方麵帶來較大的靈活性,當員工證明自己能夠勝任更高一級工作時,他們所獲的報酬也會順理成章地提高。此外,基於技能的薪資製度還改變了管理的導向,實行按技能付酬後,管理的重點不再是限製任務指派使其與崗位級別一致。
再次增強溝通交流。現在許多公司采用秘密工資製,提薪或獎金發放不公開,使得員工很難判斷在報酬與績效之間是否存在著聯係。人們既看不到別人的報酬,也不了解自己對公司的貢獻價值的傾向,這樣自然會削弱製度的激勵和滿足功能,一種封閉式製度會傷害人們平等的感覺。而平等,是實現報酬製度滿足與激勵機製的重要成分之一。
最後參與報酬製度的設計與管理。與沒有員工參加的績效付酬製度相比,讓員工參與報酬製度的設計與管理常令人滿意且能長期有效。員工對報酬製度設計與管理更多的參與,無疑有助於一個更適合員工的需要和更符合實際的報酬製度的形成。
能否留住人才是一個企業成敗與否的關鍵,而良好的工作環境是留住人才的關鍵。
這裏所說的“工作環境”,是“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麵的綜合。“硬件”包括物質報酬、辦公設施等,惠普的觀點是,良好的辦公環境一方麵能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麵能確保員工們的健康,使他們即使在較大壓力下也能保持健康平衡。
作為全球著名企業惠普公司,一直以來都在倡導“以人為本”的辦公設計理念,對辦公桌、辦公椅是否符合“人性化”和“健康”原則進行嚴格核查。惠普在每天上下午設立專門的休息時間,員工可以放輕鬆音樂來調節身心,或者利用健身房或按摩椅“釋放自己”。
相對“硬件”而言,惠普更重視“軟件環境”的建設。作為一家頂級的跨國企業,惠普有著悠久、成熟的企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