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二虎相爭(2 / 2)

郊外的曹爽接到司馬懿的奏表後,大吃一驚,無論如何也想不通那個半截入土的老人怎麼忽然生龍活虎了。驚慌之下,他甚至不敢講奏表呈交給曹芳。

曹爽有一個名叫桓範的謀士當時在城內,桓範假稱持有太後詔書,混出城後便直奔曹爽所在地。司馬懿派人去追,卻沒有追上,旁邊的太尉蔣濟勸他,曹爽向來不相信桓範,這回也不會信他的。司馬懿這才稍稍安心,又接二連三派使者去向曹爽傳話,說自己隻想奪權,並無加害之意,如果他能夠放棄兵權回來,仍然不失封侯的爵位。

桓範見到曹爽後,就向他彙報洛陽城中的變故,並力勸曹爽帶著小陛下移駕許昌,然後調集全國兵力討伐司馬懿。這確實不失為一個可以扭轉局勢的妙計,可惜的是曹爽不是一個有扭轉局勢能力的人。

司馬懿派來的使者隨後趕到,這些人都是曹爽平時的好友,他們說司馬懿已經發誓不傷害曹爽的性命,勸他不要大動幹戈,還是聽從司馬懿的話,放棄權利,做個富貴田宅翁。

兩種意見無法決斷,曹爽在洛陽城外苦思一夜,天亮的時候,滿臉倦怠的他走出營帳,將手中的寶劍無力地丟下,對等候在帳外的眾人說:“太傅之意,不過是兵權,我不起兵,回家當個富翁算了。”桓範一聽,臉色煞白:“曹子丹(曹真的字)怎麼生了這樣一個兒子,老子如今為你連累,也免不了滅族了!”

曹爽於是將司馬懿的奏章交給曹芳,並說自己願意伏法,請求曹芳免去自己的官職,同時又把大將軍的印綬交出,命人送給洛陽城中的司馬懿。主薄楊綜一把攔住說,大將軍您交出印綬,恐怕難逃一死。曹爽搖頭說,太傅不會失信於我的。

就這樣,一群人意氣風發地出來,垂頭喪氣地回到了洛陽城。司馬懿等在城門口,仍按君臣禮儀拜見曹芳,對曹爽則看都不看一眼。

這場兵變之後,首先被逮捕的是桓範。至於曹爽兄弟,司馬懿沒有違背誓言,讓他們保存爵位,閑居在家。但司馬懿沒有就此收手,他像逮住老鼠的貓一樣拿曹爽慢慢消遣。他在曹爽府邸的四角各搭上一座木樓,派了八百個老百姓輪流守在木樓上監督曹爽的動向。曹爽呆得無聊了,有時候就拿著彈弓去後花園打鳥,老百姓們緊緊盯著他,高聲唱道:“故大將軍東南行!”,“故大將軍西北行!”把往日顯赫無比的大將軍像個癩皮狗一樣地折辱。

按理曹爽這時候理應自殺了,而且這就是司馬懿的本意,但曹爽又犯了一個錯誤,他認為自己是皇親貴族,司馬懿身為曹魏的臣子是不會對自己太過分的,他又一次低估了敵人的狠毒。

此時的司馬懿正在一點一點收攏曹爽脖子上的絞索。他千方百計地羅織曹爽的罪名,不久就有人出來揭露曹爽曾經勾結同黨何晏等人密謀造反。曹爽兄弟及其同黨一律被處死,他們的家族,包括已經出嫁多年的女子,全部連坐被殺。被殺的人中有許多著名文人,所以世人有“天下名士減半”的歎息。

發生在司馬懿和曹爽之間的不見硝煙的戰爭,就這樣以曹爽的完敗告終。

司馬懿的兵變,看似是一個偶然的成功,其實是經過長期準備的致命一擊。他不跟曹爽正麵爭權,卻用率兵出征的方式保持了自己的威望,所以能夠在倉促之間,以不多的兵力控製整個京城。此外,他的長期謙恭退讓,則助長了曹爽的驕傲自大,使其放鬆戒備,最後不得不俯首就降。

看似純屬偶然的表象,其實是各種必然因素無聲無息悄悄鋪墊的結果。智者與愚者的區別是,智者引領生活,愚者被生活引領,其中關鍵的原因,就是智者以一雙明察秋毫的眼睛捕捉到表象之下的必然因素,並加以利用引導,愚者隻看到表麵現象,無知無覺接受生活的引導,甚至淪落到被悲劇事件湮沒的境地。